吕鹏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依托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我们进行了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阐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反思。
《沁园春·长沙》是本校所用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篇。面对初入职校的学生,我们从课文中提取了以下几个思政元素:1.立志。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为祖国、为民族而奋斗的情怀,树立远大志向。2.文化自信。通过品味诗词之美,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这些思政元素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方式、环节不同,我这样安排:
在“导”的环节,我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片段,然后让学生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事迹,拓展学习毛泽东的诗歌《七绝·改诗赠父亲》。这样做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豪迈气概,通过拓展学习的诗歌对学生“立志”进行点拨。
“读”的环节是思政渗透的过程。一是读课文导读,了解背景和学习重点;二是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三是观看《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视频,进行朗读和赛读;四是分小组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读,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豪迈气概和诗词的磅礴气势,体验诗词之美,了解词这一传统文学形式虽短小但内涵丰富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思、议、评”环节,学生思考的问题有:1.这首词有“六美”,即画面美、动态美、色彩美、密度美、弹性美、结构美,分小组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这“六美”,并进行阐述。2.思考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成长和祖国命运的关系,谈谈词人为什么“怅寥廓”。3.联系时代背景,说一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思”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行点拨。本环节不只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环节,也是思政目标完成的环节。4个问题都体现了将思政元素和语文核心素养相互融合的要求。
最后是“写”的环节,任务分为两级:1.写读后感。2.仿写本首词,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进行回答。本环节是思政目标的强化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体会诗词创作的苦与乐,鼓励学生将志向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语文课程思政实践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课程思政必须重视理论学习,思政目标的实现要和语文教学过程融合,课程思政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语文课程思政不是语文课程的额外任务,而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要求。“语文+思政”,才能收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