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2-07-09 08:43陈观华黄志勇何平胡志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陈观华 黄志勇 何平 胡志琦

骨科临床中,股骨颈骨折属于常见病,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多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股骨颈骨折有着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且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需在骨折后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促进疾病康复,预防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1]。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常用术式,但对于这两种术式的疗效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因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50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 例,女29 例;年龄57~80 岁,平均年龄(65.7±2.8)岁;左侧骨折27 例,右侧骨折23 例;头下型骨折24 例,经颈型骨折18 例,基底型骨折8 例。纳入标准:①与诊断标准相符,骨密度(BMD)<-2.5 SD;②年龄≥55 岁;③髋臼软骨并未发生退行性病变;④骨折前具备独立活动能力;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陈旧性骨折;②病理性骨折;③既往曾接受过髋关节置换术;④重要脏器伴越严重疾病;⑤凝血功能异常。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人工组与全髋组,每组25 例。

1.2 方法

1.2.1 人工组 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①体位:侧俯卧位,患侧在上,患髋屈曲45°;②切开关节囊:关节囊从髋后侧切开,关节囊显露后将其切开,翻向两侧,同时将基底部关节囊推开,将股骨头、股骨颈、基底部充分显露;③探查及切除股骨头:旋转患肢,对股骨颈骨折处做出探查,并旋开股骨颈远折端,使留在髋臼内的股骨头折端显露出来,头部利用股骨头取出器钻入,拉离髋臼,圆韧带利用剪刀剪断,取出股骨头,选择适当人工股骨头;④修正股骨颈:多余股骨颈切除,股骨颈基底上缘为切线上端起点,向内下方切,小转子上1.0~1.5 cm处为切点终点,股骨距保留,股骨面前倾约15~20°,切骨后,股骨颈周围软组织覆盖纱布予以保护,长方形孔在切面纵轴刮出,接着利用髓腔锉将髓腔扩大,最后将股骨头柄插入,切除多余骨质;⑤安放人工股骨头:在髋臼内放置人工股骨头,确定合适后利用骨水泥固定,将溢出骨外的多余骨水泥清除;⑥复位人工股骨头:牵引肢体,人工股骨头用手指推压,接近髋臼时外旋下肢,让股骨头进入髋臼内;⑦安放引流:伤口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2.2 全髋组 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①体位:患者平卧,垫高患侧臀部;②切口与显露:行前外侧切口,髋关节囊充分显露后将囊外粘连分离,将关节囊的前方、上方、下方充分显露,接着将关节囊和滑膜切除,外旋、内收髋关节,使髋关节脱位,将髋后方的关节囊与滑膜切除;③切除股骨头、修正股骨颈、扩大髓腔,操作均与人工组相同;④清理髋臼:将髋臼显露出来,关节盂唇、圆韧带、髋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均切除,髋臼锉根据髋臼大小适当选择,将髋臼加深加大,可将髋臼完全容纳后再适当扩大,确保骨水泥的填充空间充足,接着刮出填充骨水泥的骨孔,完成后利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利用干纱布压迫止血;⑤安放髋臼:骨水泥调好后,向髋臼内均匀填充,注意骨孔要充满,之后向粘固剂上压放髋臼,刮除溢出的粘固剂,但要避免骨与臼帽的骨水泥被破坏;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组相同;⑦缝合:伤口利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予以彻底止血,引流管常规放置,伤口缝合。

术后,两组均应用抗生素3~5 d,髋关节始终保持为外展中立位,酌情开展静脉血栓预防治疗,术后2~3 d 即可开展关节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尿路感染、神经损伤)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均随访3 个月,利用Harris 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分为优、良、可、差,判定标准分别为≥90、80~89、70~79、<70 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人工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全髋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人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全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人工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低于全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股骨颈骨折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3-6]:①Ward 三角存在于成人股骨颈中心结构中,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均处于其中,而对于老年人,只有脂肪存在于Ward三角内,结构比较脆弱;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再加上股骨颈退行性病变的存在,皮质骨变得薄而疏松,骨小梁逐渐减小,且此种减小尤其明显体现在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中,当骨质疏松较为严重,即使外力作用很小,骨折也会发生;③老年人股骨颈周围肌群逐渐退化,导致抵抗外界有害应力的能力降低;④在股骨颈上段存在的拱形结构较为特殊,震荡可被其有效吸收,传递应力,骨质疏松发生后会明显减弱该结构的作用,提高骨折发生风险。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老年人并不具备较强的创伤应激反应能力,加之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较低,血运情况较差,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在骨折后容易发生[7]。另外,多数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缺乏良好耐受手术的能力,提高手术风险,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随着不断深入的认识股骨颈骨折疾病、提升关节置换技术水平,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开始应用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意见[8]。

本研究对比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人工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全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人工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全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性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但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却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各具优点和不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可有效降低创伤性,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伤前如不具备良好的活动能力,全身情况较不理想且为高龄时可采用此种术式[9]。全髋关节置换术有着相对复杂的操作,创伤大,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风险性,但术后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当患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较强的伤前活动能力时可采用此术式[10]。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治疗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各具优势和不足,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术式,提高手术效果。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