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双减”强特色 规划先行向未来

2022-07-09 13:47:40胡海波
民族文汇 2022年44期
关键词:特色教育双减

胡海波

摘 要: 学校规划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引领学校的发展,具有前瞻性,挑战性和特色性。我校紧紧围绕生活教育办学理念,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学校自身地域特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校总体发展,课程和队伍建设,校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入手,努力实现双减,落实五育,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关键词:学校规划 双减提效 特色教育 学校品质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管理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今后三五年的工作目标,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设想。它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可以提升教育教学功能,促进五育并举,使学校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帮助学校做强做大,形成特色。

一、三大特性

前瞻性 社会在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学生在发展,他们通过学习,掌握各类知识,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学校教育要培养具备未来眼光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就要高瞻远瞩地制定雙减政策下,提升学校品质的发展规划。学校发展不仅教师自身要具备科学素养,而且还必须掌握培养这种素养的科学方法。这些需要学校管理层以科学精神去分析学校发展的方向,用精准的眼光预判学校教育的策略。

挑战性 学校教育是“成长教育、多元智能和知行合一”的有机统一,坚持五育并举、知行合一、整体育人的育人路径,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成长的育人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每一个学生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品质教育。基于此,学校规划就得打破固有思维,固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挑战创新。我校属于农村学校,师资分配不是很合理,专业性教师不足,规划要针对现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适应自主选课、分层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特色性 办学特色的意义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有所创造,这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结合学校地域条件、师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校本特色课程。办学特色需要具有个性化的特色教材、培养目标、评价管理和校园文化。能创造性地融合学科,综合性地开展特色活动,培养个性化、多才多艺的学生。

二、三项举措

(一)德育成果的传承与发展。

前一轮规划实施下来,学校组织举行了丰富有趣的德育活动,阳光爱心义卖,“采红果,育红心”助农活动,助老农采收芹菜,荷塘听抗战老兵讲故事等等活动,内容丰富,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良好反响,70余篇通讯稿在仑传、甬上、甬派、中国蓝新闻、中国火炬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学习强国等区级以上新闻媒体上报道。

1.体系建构 我们在原有活动和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梳理,力求构建符合新时代农村学校的特有的德育架构体系。以“童真学达 性天成长”为价值核心,系统性地开展德育育人工程。

2.日常管理 “每周一课”通过开设“国学养正”课程,学习经典故事、吟诵名篇佳作、抗战老兵讲故事、党员教师微党课等形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品德素养。

“日常管理”通过“文明班级”评选和“学达之星”评比,以评促学,以学促提升。文明班级评比重在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上学入校到放学出校门始终围绕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通过“小小监督员”“行政值日”“值周教师”以及“随手拍”等形式加强监控和落实。在校内形成“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所,时时是育人之刻”的良好氛围。

3.活动育人 “主题活动”通过“阳光达仁”“学海达识”“学究科探”“巧学达艺”“学毅达能”“力学达知”开展活动。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温暖的慈善之爱,遨游知识海洋之趣,探索科技奥妙之奇,欣赏魅力艺术之巧,展示强身健体之美,参与实践活动之乐!

(二)课程体系的深化与实践。

1.完善体系 学达“通达”课程体系围绕“双减政策”,落实减负增效,减量提质,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讲学校课程分为“人文情怀”“科学创新”“体育健康”“艺术审美”“劳动技术”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基础性课程”,如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等;“拓展性课程(必修)”,如“国学养正”“翰墨飘香”“创意手工”“去劳动啦”等;“拓展性课程(选修)”,如“学达小记者”“校园小导游”“童稚合唱”“校园小义工”等;还有融合性课程,如“学德达礼德育课程”“学然行健研学课程”“学然知甘劳动课程”等。

2.浸润德育 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通达德育架构体系。从每周一课、日常管理、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通达”架构体系,以“一园、二景、三廊、四基地”的环境育人,结合传统和特色节日文化,扎扎实实开展党建引领、学然知甘、学毅达能、学德达礼、巧学达艺、学然行健主题德育活动,让孩子们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3.提升特色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继续深化和发展劳动课程,与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相结合,做到全员覆盖、全过程参与、全阶段成长。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技能。积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

(三)校本研修的改革与创新。

1.三导协同制 学校为新入职教师配备豪华的导师阵容,业务导师、人生导师和德育导师,三导师协同发力,不仅让青年教师在学科业务方面不断成长,还要学习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更关注青年教师的人生规划。

2.行政蹲班制 “行政蹲班调研”,不打招呼,全程跟踪,由两位行政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班级,全年级同步蹲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优点,进行表扬并作推广。行政深入一线,与任课老师沟通探讨班级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3.专家引领制 学校通过市、区教研员以及引进特级教师工作室等措施指导帮扶学校教师成长。同时,加强教师信息化提升工程的培训,旨在提升教师们的信息化技能水平,为更有效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三、三条途径

为了更快更好的保障学校规划的实施,打成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品行培养,坚持创新,争创特色。为使学校整体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校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落实。

(一)点面结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全员提升 利用“暑期师德培训”“廉洁校园”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对照各项要求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學行为,学校形成了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吃苦、乐奉献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2.骨干引领 骨干教师的高尚师德,精良的业务,优秀的教学能力,都是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榜样。学校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优秀师德师风,学习骨干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爱育人的先进事迹,让全体教师看有标杆,学有榜样。 在教研组内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骨干教师担任主角,采取辅导、讲座、教学经验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师业务提高上发挥骨干教师帮助、指导、领头、榜样的作用。

(二)特色引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劳动素养 继续拓展学校的劳动基地“童耕雅苑”,除了栽种常规的蔬菜外,还计划栽种果树,药材、花卉。组织学生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学到栽培技术,丰收季还能品尝到劳动果实,劳动基地成了学生学习劳动技术,提升人文素养的乐园。

2.公益素养  学校创新性地成立了“最少做一次”红色联盟公益服务大队,引导志愿者参与到学达护航行动。学校组织学生捐款、参与动物保护,看望慰问抗战老兵,给养老院、福利院献爱心……评选“学达公益小达人”活动,塑造学生优秀品质。

(三)育人育己,成就“学达性天”家长。

1.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继续抓好家长学校,校务成员分别蹲点到各年级组,指导各年级组家长学校的建设,针对“双减”政策,引领家长观念的转变;学校建设的探讨;培养孩子的方法和途径等进行务实的研究。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将重要的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表达,必须图文并茂,精彩直观,家长学员“喜闻乐见”,这样才能调动了家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双向反馈的原则。家校沟通,变学校的单向宣传为家校双向沟通,定期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加强家校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家长们提出的建议、意见,学校必须一一回应,可行的落实实行,不可行或者条件不具备的要做好解释、沟通。

目标引领,规划先行。厘清学校现有基础,创新性地融入学校自身地域特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深化“双减”工作,五育并举,相信学校定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08.

2.做优做强学校教育 全面提高落实“双减”工作水平,吕玉刚,人民教育,2021.

3.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与行为优化——地区督导部门指导规划的实践与思考,陈玉云,现代教学,2021.

猜你喜欢
特色教育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1:34
植根岭南 灵秀成长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7:40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