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妮
摘 要:学校的教育思想史,应该流淌着传统与文化的旋律。新时代的学校应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育为切入点,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实施红色校本课程、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提升红色教育理念,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关键词:传统文化、红色教育、课程教育
一、营造红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1.打造校园红色宣传阵地
校园环境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我们学校是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原有校舍的基础上,建设红色校园环境、打造红色校史馆,学校成为一个能释放爱国情怀的文化场。校史馆、办公楼、教室内外分区域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引领师生了解家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
丰富生动的课内外文化活动是红色教育最直观的教材,传统文化课、红色晨会教育、序列班会活动、走进红色研学基地,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
二、研发序列课程,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红色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及校本课程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1.活用“思政微课”功能,挖掘红色基因
首先,活用思政微课的红色基因。思政教师从当代的红色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入手,通过视频、图片、语音的感染力制作红色微课。其次,细化年级红色德育目标,如按年代接受红色教育,当然遇到重大的节气或纪念日,我们还会推进专题红色学本。
2.诵读“红色教育”读本,弘扬红色文化
每学期的开学典礼由校长带领全体同学领诵红色经典,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有老师和学生诵读红色经典,每学期朗诵的内容不同,有孔子语录、齐鲁文化、威海志、革命英雄事迹、伟人故事等,除此之外还编写《家国学本》红色教育读本,培养家国情怀。
3.开展“家国学本”阅读,根植红色信仰
编写印发《家国学本》,学生人手一册,每周三的晨会老师讲英雄故事,学生每天诵背三句经典;印制《家国学本》学习卡、《家国学本》摘抄卡,随时诵读,随学随得。学校将红色课程的研发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中,推动校园红色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突出知行合一,拓展校外实践领域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到知行合一,红色精神的传承,良好品德的养成,都在实践中得到内化和涵养。
1.建立校外红色研学基地,丰富红色体验
刘公岛作为爱国教育基地,有着众多的红色资源,它们是培养学生使命担当的宝贵资源,必将激发鲸园学子接力革命传统,使红色文化焕发“别样红”的光彩。
2.开发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红色教育基地优势,以创建红色文化校园为抓手,分年级有计划的开展校内教育与校外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师生走进威海甲午海战博物馆、威海烈士陵园、劉公岛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研学中追溯历史、反思现实、传承红色基因。
3.开展家校携手共育活动,放大红色效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文化的传播方面责任重大。学校聚焦“三风建设”,精推家国家风书系和经典文学书系,在亲子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拥有家国情怀,陶冶人文情怀。
(1)班级共读推进亲子红色阅读。依托“三风建设”,聚焦家国家风书系,采取“读红色名人故事——问卷共话感悟——红色故事演讲————优秀家风评选”层级推进方式,弘扬好家风。经典文学书系,采取“睡前美文分享——班级读书群展示”层级推进方式,共营亲子阅读环境。
(2)红色读书基地助力亲子阅读。将威高民俗村作为阅读红色书籍实践基地,通过“每月家委会荐书——年级亲子阅读展演——校级‘悦·成长’亲子品书会”,构筑家校经典阅读合力。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不可少。我校将继续引导学生明确家乡、国家、民族与自我的“血缘关系”,树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志向,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在诵读红色经典、踏实践行中,获得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