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效应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及启示

2022-07-07 03:31张畅陈纳川昌敬惠
护理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效应老年人社区

《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老年网民高达1 亿余人,但其对网络虚假健康信息辨别能力较弱,并且较依赖同伴支持,人际交往主动性差

。 因此,同伴间的互动行为可能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产生影响, 有学者将这种影响称为同群效应(Peer effects),指处在相似行业、相似组织或具有其他相似特征的群体内个体间互动行为所产生的交叉影响

。 为进一步探讨同群效应与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关系,本研究从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 梳理和整合该领域的相关文献研究, 为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提供更多路径。

基于负载和互感参数摄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王立业,岳圆,王丽芳,廖承林,张玉旺//(15):178

他给马云写信,倡议淘宝大学给宗教人士免费开课,并许诺自己将创造一个奇迹,“人生出一次家,是多么的重要。要把出家与还俗,看成是在淘宝上开店与关门一样简单与顺理成章。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更容易看破放下。”

1 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

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分别以检索式:SU=电子健康素养OR KY=电子健康素养、(题名或关键词:(“电子健康素养”)) and Date:2016-2021、题名或关键词=电子健康素养AND 年份:2006-2021 进行主题检索,分别检索到文献115、81 和82 篇。 在Pub-Med、Web of Science(WoS)、Springerlink 中分别以检索式:(eHealth Literacy[Title/Abstract]) OR (e-Health Literacy[Title/Abstract])、(TS=(eHealth Literacy))ORTS=(e-Health Literacy) 和 ‘eHealth Literacy’ within 2006-2021 进行主题检索,分别检索到文献467、1 043 和16 篇。 其中,知网发表年度数据显示2011年相关文献2 篇,2017 年8 篇,2021 年36 篇。 综上所述, 我国有关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处于上升阶段,但仍偏少。 在知网中采用高级、精确检索,以主题“电子健康素养”并含“老年人”为检索方式,获得文献16 篇;在WoS 中以检索式(TS=(eHealth Literacy))AND TS=(older OR elderly OR elder )进行精确检索,获得文献164 篇,其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如图1 所示。由此可见国内外均缺少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

1.1 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状的调查、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群体居民电子健康素养都有所欠缺, 其中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尤为堪忧。

国内对于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 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的汉化、测评及其在老年人中的信效度研究较多。 周寒寒等

利用中文版e-HEALS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访谈, 发现该量表运用在国内社区老年人时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因此将e-HEALS 运用于国内研究具有可行性。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高校学生和患者,也有部分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李少杰等

发现济南市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明显低于国内大学生。同时,有研究表明社区和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亟需提高

。 从影响因素方面看,大多数文献对老年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使用网络的频率

等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可影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 除此之外, 网络查找卫生资源的可信性感知、 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成员教授利用网络查找卫生资源情况等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 对于电子健康素养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主要围绕各类疾病患者展开,多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其治疗效果为目的

。 有学者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生活满意度和生命质量关系进行研究,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电子健康素养可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直接影响生命质量

。除此之外,涉及其他研究方向的文献较少,未来可进一步展开探索。

2.2 同群效应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有正向作用 数字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信息技术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无使用网络或电子产品的基本能力和意愿是决定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Agarwal 等

认为个人选择受到同群效应的影响, 他们发现在社会互动越强的社区中, 同伴网络使用对个体上网的正向显著影响越明显。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受到同群效应的正面影响

,并且同群效应对于健康的促进不仅存在于现实社会, 也广泛应用于网络空间。Dwyer 等

根据调查发现对于被调查者,来自医务人员和线上社区成员的信息同等重要, 网络上其余患者有效地减少了被调查患者的孤单感。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空间, 人们都难以避免的存在于一个群体内。 该群体可能由于本身成员具有相似性组成, 也可能因组成群体后所接触的环境一致而产生相似点。 同群效应在群体内可能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社会学习机制、从众机制、攀比机制以及社会规范机制等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但目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

在健康相关领域,基本健康资本模型

中表明个人的决策相互独立,但资源的约束、对事件发展的预期以及人际交往都会引起人际间决策相互影响,从而引起健康行为中的同群效应。 谢东虹等

对健康的同群效应研究进行探讨, 认为社区平均健康水平能正向影响个体,其改善既可降低个体风险行为,又能促进个体主动寻求健康的行为。 国外学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受试者做决定时会受到同伴影响,而群体身份影响了同伴效应大小

。 目前国内外同群效应与健康关系研究较少,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的研究更少,谢东虹的研究认为老年人存在健康同群效应,但不如年轻人敏感

。 Merchant 等学者发现社区内同龄人主导的促进健康老龄化项目可以减少老年人孤独感,改善其健康情况。 并且通过在COIVD-19 大流行期间持续研究,发现仅不足半数老年人做好了数字化准备

,这表明老年人仍难以跨越数字鸿沟。

2 同群效应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

因为进入城市生活,开阔了视野,与城市同龄人一样,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获取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对外部世界不再陌生,并且敢于勇敢地去面对、思考和学习,从而其价值观、世界观已经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再像上一代农民工一样胆怯、懦弱、害怕,而是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困难和挫折,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思维空间,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

2.1 同群效应对健康领域的影响 同群效应应用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应用范围广泛。目前, 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群体、 领域的现状研究,对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较少。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发现同群效应在老年人决策、心态及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陶孟祝

通过访谈老年人发现,受试者在老年学习时会因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观念趋同的同伴所给出的言论和建议, 积极转变自身心态及行为。

国外相关研究也主要以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为目的,开展各国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发现,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韩国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更高,这一结果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

一致。并且有文献阐述了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增加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其健康信息获取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老年人需具备电子健康素养帮助他们辨别电子健康信息的真实性

。 有研究者指出在COIVD-19 大流行期间, 利用数字技术获得健康信息已经变得更加普遍。因此,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对提升老年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起重要作用, 政府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培养

1.2 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国外相关研究 e-HEALS于2006 年由Norman 等设计研发,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有学者认为在老年人频繁查询电子健康信息的同时,可以考虑适当修改e-HEALS 量表

。 国外学者在电子健康领域研究角度相对多元化: 如以高校大学生、移民者等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从健康干预、公共健康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等

。 相比之下,以老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偏少。

应对时差,通常可以运用提前适应法、分段适应法与事后补偿法[18]。提前适应法是依据昼夜节律的理论,主动将本地的作息时间提前或延后一定时间,进行10天左右的适应后,继续进行作息时间的调整,最终接近比赛地的时间。分段适应法的依据是人体基本能够适应两三个时区的变化,运动员通过较小的时区变化来逐渐适应,通过空间的逐渐位移来解决时差反应的问题。事后补偿法,通常运用于突然的、没有充足准备的极速跨越多个时区的情况,补偿主要是睡眠补偿,一方面要根据当地时间调整作息,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手段来促进睡眠质量,例如轻柔音乐、按摩放松、热水浴浸泡、暗光环境营造等。

3 启示

文献研究表明, 电子健康素养是多种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保护因素

,老年人慢性病多发,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其慢性疾病的预防、 治疗及康复

,有学者发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同社区、 家庭或机构的老年人长期生活在相同自然、社会环境中,易形成具有相似行为、习惯的群体。 且老年人因年龄和体力的限制,时间较为空闲

,受同群效应的影响更加明显。有学者认为同群效应起到社会放大器或滚雪球的效果

。 基于此,各级健康教育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引导教育,提升其虚假健康信息辨识能力,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各类健康信息内容的监管,对健康相关舆论施行动态监测,帮助老年人及时分辨虚假健康信息。 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建立互帮互助小组,重点关注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以及失独老人,增强其使用电子设备获取健康信息的动机。 在建立线下社群的同时也建立线上社群,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有效地帮助其提高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数量激增,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有利于其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但由于老年人自身客观条件不足、 社区家庭等密切接触环境的数字化氛围不足, 老年人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总结国内外文献研究结果发现,同群效应对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有正向作用, 但通过同群效应来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具体路径研究暂且不足,未来应在此方面进行更多实证研究,使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有效提升, 让更多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生存,实现科技创新与人口老龄化协同发展。

[1] 蒋涵.城市老年群体网络媒介素养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1.DOI:10.27346/d.cnki.gssky.2021.000034.

[2] 杨凡.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DOI:10.27408/d.cnki.gxmzc.2020.000448.

[3] 崔静,冯玲.同群效应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 2017(10):101-103.DOI:10.3969/j.issn.1002-5863.2017.10.036.

[4] 周寒寒,王静,李岩.中文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在我国社区老年人群中的信效度初步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 2(6):448-451. DOI:10.3969/j.issn.2096-501X.2019.06.019.

[5] 李少杰,徐慧兰,崔光辉. 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 23(11):1318-1322.DOI:10.16462/j.cnki.zhjbkz.2019.11.004.

[6] 周寒寒,郑爱明.社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455-458.DOI:10.7655/NYDXBSS20180610.

[7] 刘珍,张晗,张艳,等.郑州市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283-286;309.

[8] 臧格,时秋英,徐甜甜,等.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7,44(4):672-675.

[9] 刘文娇,秦文哲,徐凌忠,等.泰安市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与生活满意度和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9):1333-1336.DOI:10.11847/zgggws1135051.

[10] Stellefson M, Paige SR, Tennant B,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elephone-based eHealth Literacy Scale Among Older Adults: Cross-sectional Survey[J].J Med Internet Res,2017,19(10):e362.DOI:10.2196/jmir.8481.

[11] Yang SC, Luo YF, Chiang CH. The Associations Among Individual Factors, e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J Med Internet Res,2017,19(1):e15.DOI:10.2196/jmir.5964.

[12] Bergman L, Nilsson U, Dahlberg K, et al. Health Literacy and e-Health Literacy among Arabic-speaking Migrants in Sweden: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2021,21(1):2165.DOI:10.1186/s12889-021-12187-5.

[13] Han HR, Hong H, Starbird LE, et al. eHealth Literacy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Systematic Review[J].JMIR Public Health Surveill, 2018,4(3):e64. DOI:10.2196/publichealth.9687.

[14] Sykes S, Wills J, Frings D, et al. Multidimensional eHealth Literacy for Infertilit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0,17(3):966.DOI:10.3390/ijerph17030966.

[15] Delello JA, McWhorter RR. Reducing the Digital Divide:Connecting Older Adults to iPad Technology[J]. J Appl Gerontol.2017,36(1):3-28.DOI:10.1177/0733464815589985.

[16] Arcury TA, Sandberg JC, Melius KP, et al. Older Adult Internet Use and eHealth Literacy[J]. J Appl Gerontol,2020,39(2):141-150.DOI:10.1177/0733464818807468.

[17] Lee Sunwoo. Urgent Call for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e-Health Literacy in Aging Populations: A Brief Note[J].Educ Gerontol, 47(1):1-3.DOI:10.1080/03601277.2021.189 9796.

[18] 陶孟祝.基于“获得感”的老年学习价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DOI:10.27149/d.cnki.ghdsu.2021.000250.

[19] 朱贤皛.健康资本理论模型及其研究[J].中国外资,2013(8):243-245.

[20] 谢东虹,朱志胜.健康的同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J].南方人口,2020, 35(2):39-51.DOI:10.3969/j.issn.1004-1613.2020.02.005.

[21] Gioia F. Peer Effects on Risk Behaviour: the Importance of Group Identity[J]. Exp Econ,2017,20(1):100.DOI:10.1007/s10683-016-9478-z.

[22] Merchant RA, Tsoi CT, Tan WM, et al. Community-Based Peer-Led Intervention for Healthy Age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HAPPY’ Program[J].J Nutr Health Aging,2021,25(4):520-527.DOI:10.1007/s12603-021-1606-6.

[23] Agarwal R, Animesh A, Prasad K.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Digital Divide’: Explaining Regional Variations in Internet Use[J].Inform Syst Res,2009,20(2):277-294.DOI:10.1287/isre.1080.0194.

[24] Dwyer A A ,Quinton R ,Morin D, et al. Identifying the Unmet Health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Using a Web-based Needs Assessment: Implications for Online Interventions and Peerto-peer Support[J]. Orphanet J Rare Dis, 2014,9.DOI:10.1186/1750-1172-9-83.

[25] 何登鑫,范秀珍.健康素养在心功能衰竭患者抑郁与自护维持的中介作用[J].护理学报,2019,26(11):15-1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9.11.015.

[26] 胡蕴绮,潘菁,万霞,等.社区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35(5):1372-137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05.102.

[27] 周金艳,郭艳艳,刘智群,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自我管理干预对稳定期COPD 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理学报,2018,25(19):71-7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8.19.071.

[28] 戴常, 余康.农村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的同群效应——基于与子女居住安排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8,565(17):166-168.DOI:10.3969/j.issn.1008-1283.2018.17.088.

猜你喜欢
效应老年人社区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画与理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