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普场馆的教育传播

2022-07-07 03:49吴燕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教育资源多元化

摘要:随着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普场馆在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科普场馆来说,面对公众对科学素养日益迫切的诉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场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传播作用,使各类科普场馆永葆生机和活力,如今几乎已成为业界同仁共同关注和急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和研究方向,这需要我们广大科技馆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寻求创新方法,共同推进科普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教育传播;教育质量;多元化;教育资源

引言: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都是指一种外来的影响力量,它在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之间。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实质上是指通过自外而来的影响力量,使主观人接受之后,在经验和行为之中有所改变的实践行为。随着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普场馆在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科普场馆来说,面对公众对科学素养日益迫切的诉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场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传播作用,使各类科普场馆永葆生机和活力,如今几乎已成为业界同仁共同关注和急于解决的一个问题和研究方向。过去,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从观众走进科技馆之后才开始的,这种教育的起点固然有着许多的依据和理由,但现实所发生的情况却越来越证明了它的不完整性。

一、科普场馆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科普場馆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是一种在学校科学课基础上,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一种教育,场馆中的展览和各类科普活动等教育传播方式,通俗易懂,生动趣味,最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所欢迎。天津科技馆常设展厅自2008年9月免费开放以来,每一年的各大节假日都是公众参观高峰期,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我们的科普展教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研发,力求从形式和种类上适应公众的不同需求。随着近两年的疫情常态化,我们也将常规科普转向多元化,例如借助和通过一些网络和多媒体平台,将普通的馆内馆外科普延伸到线上科普,收到了明显而良好的效果。如今,“参观科技馆”已成为广大公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我们为之欣喜的同时,对于我们这样参与互动性较强的科普场馆来说,自场馆免费开放以来,也曾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展品损坏频率上升、环境卫生质量下降等,进而影响公众参观效果。但作为我们,还不能仅以“从众”心理埋怨观众的素质低、素养差,而是应当认真反思找到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去应对。

二、教育传播的途径

通过我们日常对一些公众的采访和调查发现,有那么一部分观众群对科普展馆的认知十分有限,他们不知道来科技馆看什么、怎么看,常常是带着游玩的态度懵懵懂懂地来,迷迷糊糊地走,形成一种走马观花盲目性参观现象。对此,也引发我们深思,我们要尽可能借助多种途径呼吁观众提高参观质量,并加大力度扩充科普辅导员、科普服务志愿者和安保人员的储备,并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尽可能多避免一些观众对展品的误操作现象,降低展品损坏率。作为科普场馆,我想其实还应更具针对性地着力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和完善:

(一)积极研究科普场馆免费开放带来的一些问题,努力提升教育传播的实际效果。其实各地的一些科普场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就是免费开放带来的一些问题,观众群体构成与数量显著增加,往往会给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随观众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科科技馆人都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北京大学宋向光教授曾经提醒我们:“寓教于乐”不是简单地将学习过程游戏化,而是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过程中“豁然开朗”的快乐。所以,科普展馆的教育应当聚焦于如何提高观众在科普场馆中享受发现、推理和验证的乐趣上,积极纠正人们将科技馆看作是“游艺场”的认识偏差,消除“逛科技馆”的心态。

(二)努力挖掘科技馆自身的教育资源,并不断提升辅导员创新意识。通过各种新颖、多样的展示内容和手段,积极展示科技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使科技馆能够长久保持其吸引力。与此同时,以保护科技馆展品的完好为前提,我们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做法来提高观众的参观素养,尽可能减少误操作及破坏展品现象的发生,其实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及场馆实地标注的形式做一些类似“参观须知”的提示语用来提示观众,已达到提升意识的效果。

(三)如今,更多的人成为科技馆的常客,他们的参观质量和身心愉悦程度与科技馆也是相关联的,为了树立科普场馆社会教育机构良好的公众形象,还需要我们科技馆人共同努力,确定自身位置,把握好角色定位,在与观众的互动学习中有效提升科普场馆的教育质量。目前各中小学校也在逐步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减灾、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天津科学技术馆在这一点上也适应了当前需求,近期,馆内结合防震减灾主题引进新技术,在原有模拟地震演示项目的基础上,升级研发了系列关联展品,观众在参观体验的同时就会掌握到许多防灾常识,充分体现了科普场馆科普教育的实质意义,达到了科学知识传播的功效,可见,科普场馆的教育依托的是实物资料,比起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的书本教学,孩子们肯定会更青睐于以这种科学教育形式。

(四)观众来科技馆参观,不能看看热闹就完事大吉,要给他们创造任务、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参观、探究、寻找答案,最终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以天津科技馆为例,近年来我们将科普触角不断延伸与一些学校合作,告别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放羊式”参观模式,辅导员会以轻松互动的模式带领孩子们上一节别样的科学课,轻松愉悦的同时也了解了科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我们认为这样的参观就是有效果的。还有一种有效可行的科普方式就是科学知识问卷活动,来科技馆参观的观众人群基本上都是以亲子为主,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给绝大部分亲子出行的家长带来了一些弊端,这些家长往往都是把孩子们带到了他们认为较为封闭安全的一些场所后,场馆的休息椅成为家长的“驻扎地”,几乎人手一个手机不抬头,让孩子们进行“独立”参观,年龄小一些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在“瞎玩儿”,根本达不到任何参观效果,而科学知识问卷参观形式对于上述这类参观人群就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里,我们必须要说一句褒义的“不能让家长们闲着”,例如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参与答题活动的同时科普场馆教育传播的功能也就逐步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同学校相比,科普场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公益性教育及传播机构,它还是公开吸收广大青少年朋友及各类科技爱好者的公共场所,能够启迪人们心智、拓展视野、引导公众深入思考和认识科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当然,随着当今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如今,能够形成一支行业科普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不断开拓科普工作的新天地,已经成为一些科普场馆新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科普场馆要不断更新科学知识,使公众能够在科技馆了解和看到更新、更前沿的一些知识。在这里也是呼吁众多科普场馆能够不断勇于创新,始终本着参与、体验和互动性强的展示原则,让更过的公众在参观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通过创新科普形式去拓宽科普场馆施教对象,获得更多启迪,从而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使科普场馆的知识传播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将科普宜传工作继续延传下去也是广大科技馆人的神圣职责。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2006

〔2〕肖明德.对现代科技馆教育理念的初步探讨〔N〕.大众科技报,2006-10-22

〔3〕扈先勤,刘静.对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再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吴燕,女,1984年5月8日生人,河北省籍贯,大学本科学历,文博助理馆员职称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教育资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