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及BMI 指标影响

2022-07-06 03:15卢平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用药

卢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院区药剂科,福建厦门 361000

2 型糖尿病属于我国主要的糖尿病类型, 于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所占比例>90%,2 型糖尿病作为多发性内分泌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血糖指标升高,疾病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与环境、遗传以及饮食等多种因素具有密切联系[1-2]。 近年来,2 型糖尿病发生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老年群体比较多见,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隐匿性以及进行性、 全身性,在病情严重时加快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3]。临床上针对2 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规应用的降糖药物以及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有效治疗,但是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肥胖、低血压等多种不良反应, 所应用的治疗方案缺乏改善胰岛β 细胞的功效[4]。该文展开随机对照研究,以2020年1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 分析探究2 型糖尿病治疗时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用所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该院确诊的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该次随机对照试验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6 例;年龄61~79岁,平均(70.55±4.24)岁;病程 2~18 年,平均(10.23±2.14)年。 观察组女性 8 例,男性 22 例;年龄 60~80岁,平均(70.71±4.15)岁;病程 1~19 年,平均(10.42±2.24)年。 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参数, 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症状、体征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相关描述;②所选患者年龄≥60 岁;③纳选对象于入组前1 个月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④临床资料齐全;⑤研究对象以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研究,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批。

排除标准:①具有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者;②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变、免疫性疾病、外伤性疾病以及肿瘤疾病者;③合并发生高血脂、高血压疾病者;④表现为继发性糖尿病、急性感染性症状者;⑤临床资料缺失、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接受运动指导、 饮食干预。对照组治疗时选择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183289),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剂量控制为3次/d,0.5 g/次,持续用药 6 周[6]。

观察组于治疗期间则联合应用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其中二甲双胍用药方式、用药剂量和对照组一致,阿卡波糖(国药准字 H19990205),采取嚼服,用药剂量调整为3 次/d,50 mg/次, 在患者血糖指标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将用药剂量增加至100 mg/次,持续用药 6 周[7]。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即患者采取对应治疗方案以后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指标下降范围于>40%,且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即患者采取对应治疗措施以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下降幅度为25%~40%,且患者用药后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则表示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存在加重的趋势[8]。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血糖水平:统计分析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后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波动情况。

BMI 指标:监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对应治疗方案前、后BMI 变化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详细记录对照组、观察组用药后呕吐、恶心、低血糖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分析以及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 2 h 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10.01±2.04 10.15±2.17 0.257 0.798 6.42±1.24 8.06±1.37 4.861〈0.001 12.11±1.67 12.08±1.56 0.072 0.943 7.05±1.44 8.54±1.63 3.752〈0.001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9.12±1.51 9.29±1.63 0.419 0.677 5.96±1.45 7.01±1.56 2.700 0.009

2.3 两组患者BMI 指标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MI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BMI 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BMI 指标评估对比()

表3 两组患者BMI 指标评估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3.48±1.41 23.44±1.38 0.111 0.912 23.27±1.37 24.19±1.28 2.688 0.009 0.585 2.182 0.561 0.033

2.4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 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多见多尿、多饮、体形消瘦等,分析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缺陷,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血糖指标持续上升,进而诱发疾病[9]。 在2 型糖尿病治疗时主要采取降低血糖的方式,同样应用于并发症治疗。在临床实践期间糖尿病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干预、胰岛素治疗、手术治疗等,常用药物则包括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以及阿卡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用药方案[10]。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对比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BMI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BMI 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高76.67%(P〈0.05),所得研究结果和赵艳红[11]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其研究期间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P〈0.05),分析原因如下:二甲双胍作为临床上典型的血糖控制药物,可有效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原于机体中的消耗, 有利于抑制葡萄糖于肠壁的吸收量以及胆固醇于机体中的合成过程[12]。 在2型糖尿病治疗期间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机体组织纤溶能力,有效抑制纤溶酶激活物活性,可以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性以及可能性[13]。 阿卡波糖属于生物合成糖的一种,在实际应用期间可以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效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利于控制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升高, 有效控制空腹血糖指标[14]。 阿卡波糖还具有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或减轻餐后胰岛素血症, 进而改善患者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15]。

综上所述,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于应用期间不会产生治疗风险性,对于控制病情具有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用药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阿卡波糖抑制Ⅲ型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