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共体:回归自己

2022-07-06 05:25张娜
当代体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小班化协作小班

张娜

微共体是以师生平等相处关系为基础,以学生深度协作为框架的教学模式,通过为全体学生提供自由发声、兴趣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发现体育兴趣、回归自己的基础上,积极唤醒个人的锻炼体验,完善多方协同、反馈协作机制,充分释放成长本能,构建新型互动式体育课堂。通过对以微共体为载体的小学体育小班化协作模式的价值优势进行解读,针对该模式的结构特征,提出具体实践策略。

微共体是以集体参与为基础,通过凝聚共识,完善成员有效交互的互动机制。回归学生自己的“微共体”是对传统被动参与、单一参与教学模式的超越、升级,通过将微共体与小班化协作模式相融合,在保持小班、协作优势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了个性自由、自我表达的良好空间,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从传统“重教”向“重学”发展。

1 以微共體为载体的小学体育小班化协作模式的价值优势

以微共体为载体,以小班化协作模式为内核,重构小学体育课堂,将在激发学生协作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师生交互、交流体系,使学生在全面参与过程中,充分发现体育学习兴趣,有效挖掘体育课堂效能,实现教学模式的本质优化。

1.1 回归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全面成长的良好空间

与传统小学体育课堂相比,以微共体为载体的小学体育小班化协作课堂,是以学生为主、倡导协作的课堂形式,通过发挥“微共体”的载体优势,创设良好的协作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释放潜能的良好空间。其一,促使体育课堂真正回归学生。小班化协作模式根本学生的基本情况划分相应的班级,通过合理控制学生规模,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的良好空间,真正促使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第二,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小班协作课堂以学生共同认识、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设置有效交流、互动的学习空间,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体育学习需求,进而建设相应的“微共体”,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第三,有助于实现教学对象的全面覆盖。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新的小班化协作模式,以全体学生参与为导向,通过创设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为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

1.2 回归课堂:为学生发现课堂价值提供有效支持

小班化协作课堂在合理控制人数规模的同时,汇聚了具有共同学习爱好的学生群体,通过发挥微共体的载体优势,形成了兴趣驱动的全新课堂形态。通过精选课堂内容,优化课堂模式,为学生发现课堂价值提供了新的有效支持。一方面,体育课堂从传统的“重教”向新的“重学”升级。小班协作课堂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表达的空间,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赋予学生必要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协作互助进程中,从传统、被动的机械学习升级为新的创造性、探究式学习。另一方面,体育课堂从被动参与向创新创造全面升级。在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模式中,由于缺乏相对完整、科学的分层机制,部分学生以被动、消极的方式参与其中,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以微共体为载体,开展小班协作模式,能够为不同身心素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创设空间,使学生在互动交流、积极展示进程中,以创新性、创造性的方式发现个人兴趣,挖掘自身潜能,真正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全面创新。

1.3 回归育人:为实现“德体一体”育人目标提供现实可能

以微共体为载体,开展小班协作教学,将在师生有机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体育课堂所形成的教学体系,通过以“知行合一”理念为课堂教学导向,按照相关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班,并针对性制定体育教学方案,为实现学生乐学、会学等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其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小班协作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收获,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班,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发展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其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度、有效学习。传统体育课堂受人数规模、参与流程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得深度学习空间。在小班协作模式中,通过完善课堂互动、课堂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在课堂协同参与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不足,汲取新的学习智慧和体验,更好实现“德体一体”的育人目标。其三,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学习体验。通过发挥微共体的协作优势,鼓励学生相互碰撞、交流观点,延伸对体育课堂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空间的全面延伸。

2 以微共体为载体的小学体育小班化协作模式的特征内涵

在全面育人导向下,为更好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优势,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通过制定基于协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时,通过将微共体与小班协作模式相融合,在凸显师生协同、学生协同等优势的基础上,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领悟、掌握教学内容,更好实现“德体一体”的教学目标。

2.1 基本特征

小班协作模式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协作式”教学模式,通过突出“小班”的基础要求,坚守“回归学生自己”的理念,充分发挥微共体的载体优势,实现了体育课堂的本质重构。其一,班级规模相对较小。不同于传统班级教学,为确保协作质量,需要合理控制班级人数规模。因此,在小班协作模式中,班级人数应不超过15人,通过合理控制人数规模,切实保障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其二,班级氛围更加灵活、自由。以微共体为载体,开展小班协作教学时,倡导学生深度、有效参与,通过创设自由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体育课堂的全面超越。其三,以分层教学为基础,形成了新的创造性课堂形态。小班协作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关照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践行“生本主义”的育人理念,营造相互协作、互相学习的教学氛围,为全面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现实可能。

2.2 基本形式

以微共体为载体,开展小学体育小班化协作时,通过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灵活设置协作课堂,构建综合一体的课堂形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潜能。第一,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小班协作课堂。通过设置包含体能素质、体育成绩等标准的分层标准,围绕学情、校情等客观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包含学生分层、课堂分层、教学任务分层等多元分层机制,进而在确保体育课堂与学生能力有效匹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第二,以协作教学为重点的小班协作课堂。有机互动、深度协作是小班协作模式的精髓,通过合理设置协作任务,发挥小班协同优势,为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创造相互讨论、有机协作的良好氛围,进而在凝聚学生共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学习认知。协作课堂由学生主导,通过设置相对明确的协作主题,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相关协作交流,使其在深度交流过程中,能有效学习、领悟相关课程内容。第三,以跨学科、跨领域知识为延伸的小班协作课堂。在开展小班化协作教学时,为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课堂内容,需要以体育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融入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学科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认识,形成新的综合课堂。比如,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通过将营养知识、健康习惯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丰富学生对身心发展健康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实现体育教学价值。

3 以微共体为载体的小学体育小班化协作模式实践策略

受学习习惯、基本素质和学习方式等差异影响,不同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时,往往会产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诉求。为此,以小班化协作教学为基础,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凝聚价值共识,通过构建职责分工明确、教学流程清晰完整的“微共体”,促使各项教学要素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配合。

3.1 以微共体为教学载体,重构教学流程

微共体是基于小组协作框架的微小共同体,通过合理控制协同规模,科学设置小组人数,根据体育课堂主题、体育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重新设置教学流程,确保协作模式有效实施。首先,要以学生体育学习的成長性为导向,注重唤醒学生对体育学习价值的宏观认识,通过构建深度参与、自主学习的体育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部分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注重摆脱传统体育课堂的“被动参与”模式,通过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独立交流的良好学习场景,在密切关注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表现的基础上,成功唤醒学生的学习理解,塑造新型体育课堂。其次,以共同协作为重点,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在设计核心体育教学任务时,要坚持以“阶梯性任务”为导向,通过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基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且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任务,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协作的重要性。最后,要发挥“微共体”的载体优势,重构教学流程。为全面提升课堂协作的有效性,需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通过合理分配小组,设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完整的教学流程,切实化解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潜在问题。

3.2 以微课堂为教学焦点,重建课堂文化

“微共体”倡导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以协同讨论的方式,深度反思体育学习的积极意义。为更好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应精准微课堂定位,规范课堂教学秩序,通过重建交流共享的课堂文化,助力学生实现成长。其一,以小班化协作模式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时,需要将学生真实的学习诉求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及时回应学生需求,适当调整体育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深度参与、有机反思的学习环境中,汲取体育精神,掌握体育知识,在“互惠学习”“协作学习”中,走向新的“挑战式”学习境界,形成新的深度课堂形态。其二,要积极构建新的倾听式、伙伴式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有温度、有温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在利用新的小班协作模式时,要将学生表现、学习感受与体育课堂方案、教学评价、训练竞赛等多个环节有机融合。通过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科学、全面评估,倾听学生需求,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方案,积极探寻深度课堂的构建逻辑。其三,要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分享思维,营造乐于交流共享的课堂文化。通过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创设观点碰撞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学习分享,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体育课堂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与思想碰撞中,实现持续成长。

3.3 以微主题为教学核心,回归课堂本质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是践行“德体一体”的育人观,通过发挥“微共体”的载体优势,关注学生的德行表现,促使学生回归自我,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理想成效。其一,以体育学习本质为基础,探寻体育课堂知识的内在关联。要以小班化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协作互动中,共同探寻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思维和体育习惯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详细梳理体育素养的生成路径,建立覆盖不同场景的体育学习体系,形成完整覆盖的体育学习框架,真正回归体育课程的本质。其二,以小班化协作模式的互动交流优势为重点,激活学生的体育思维。要以小班化协作模式的互动、交流优势为重点,通过创设“发散性”体育课堂,规范学生课堂参与秩序,真正发挥小班协作模式的应用优势。其三,引入情境化教学理念,为小班化协作模式搭建良好平台。通过以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学习习惯为基础,采取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方式,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合理改造,使学生能够从趣味、生动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内容,通过融入学生理解,加深对相关体育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以“一起跳练习”为例,通过设置大家一起跳、我们来找茬等趣味游戏场景,进一步突出“立定跳远”课堂教学的技巧重点,通过揭示体育课堂知识的本质关联,在充分打破传统课堂结构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迁移,使学生借助趣味、生动的学习场景,延伸对蹬地、摆腿、抬腿、收腹等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与认识。

3.4 以微诊断为教学保障,延伸教学链条

以微共体为载体,以小班化协作模式为内核,引导学生回归自己,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时,需要以完善的诊断、评价体系为支撑,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反馈及时的“微诊断”教学机制,不断优化、延伸教学链条。首先,要将微共体与学生评价机制建设相融合,通过设置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在关注他人体育学习表现中,发现自身不足,持续改善个人学习心态,助力个人掌握新的体育学习技巧。其次,要以微诊断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鼓励学生分享问题、提出问题,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诊断方案。在问题具体诊断过程中,要以知识自学、自我反思为重点,通过深刻反思相关问题的具体成因,并结合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等方式,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难题,并通过完善互动、反馈机制,实现教学问题与教学创新的一体联动。最后,发挥小班优势,完善交流展示。结合小班人数相对较少的客观优势,在以小班协作化模式为基础,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应合理分设小组,为学生提供相对完善的交流展示空间,当学生出现具体学习问题时,应结合问题类型,及时予以化解。比如,在开展小学篮球“投篮”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投篮出手的角度、双手胸前投篮的技巧,需要设置小组展示空间,通过鼓励学生轮流展示投篮姿势,在丰富教学趣味的同时,纠正错误投篮姿势,掌握投篮技巧。微诊断是以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全面掌握为目标,通过完善评价体系,丰富学生展示方式,构建“教学诊断——问题发现——教学延伸”等完整的教学链条,全面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效。

4 结语

以微共体为载体,结合小班协作化模式,创新小学体育教学体系,是发展学生兴趣,释放学生成长潜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体育学习诉求的重要体现。在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时,通过遵循学生兴趣导向,合理控制班级人数规模,在有效倾听学生学习诉求的同时,实现了教与学的精准衔接与一体融合。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小学)

猜你喜欢
小班化协作小班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小班化的“化”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