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丽 吴烽
摘要: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处持续深化,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逐渐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实效也成为目前教师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由此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进步。本文就针对学困生转化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点亮心灵之火
引言部分
著名教育家丁有宽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认为想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注重爱的教育深化,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以及态度、行为中的积极因素被逐渐扩大,对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树立进取心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给予关怀,转变学困生学习意识
综合实际的教学能够发现,形成学困生原因较多,例如家庭因素、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以及生理缺陷等都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而在学习中,学困生多会被学生以及教师忽视,甚至出现指责歧视等现象[1]。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卑或者消极的心理,持续下去则会对学生的发展进步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想要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要注重此部分问题的优化,给予学生关怀和爱的教育引导。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基础阶段,若是不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对其后期的学习以及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当注重呵护每一个学困生,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如在课堂提问中可以注重分层教学以及问题探究教育模式的开展,这样既能够保障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还能够通过简单的问题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消除其负面的学习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积极、鼓励评价的开展,针对学困生学习中的表现等进行评价,让学困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点亮心灵之火”,为他们的发展进步指明的方向。
二、创造机会,提升学困生课堂参与
简单来说,受到以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习质量和教学进度的完成,忽略了学困生的指导干预,并且教学中没有给学困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机会,其课堂参与度较低,对其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制约[2]。为改变这一教学困境,在实际的教学,教师应当注重为学困生创造进取的机会,激发学困生的探究热忱。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了解和掌握文本的具体知识,然后在教学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对预习以及自学中获得的知识体验进行表达,或者教师借助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在协作过程中着重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发展,调动其学习的热忱,提升其学习的信心。长时间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困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其探究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以高效地培养。长期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我发现很多学困生掌握了学习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能够积极融入,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潜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三、宽容纠错,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
综合实际的教学能够发现,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意识较为敏感,再加上此时期学生的意识以及生理建设呈现出不全面、不完善现象,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若是教师一味地进行批评,会导致学困生的负面学习心理更加严重,对學生的发展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此,在实际的教育引导中,教师应当注重“宽容纠错”,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纠错,而是要立足全面,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的教育理念更能培育学困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也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教育中,学困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教师应当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在情感交流中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产生的根本原因,宽容纠错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3]。
结束语:由此可见,在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中,教师应当立足科学、全面、分层的教育原则进行教学,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关怀”。只有注重点亮心灵之火,改变学困生的“内心”,才能够实现高效的转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全有.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之我见[J].家长,2021(19):183-184.
[2]李秋菊.“学困生”如何能不“困”?——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方法研究[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05):37-38.
[3]岳汉涛.用心为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谈谈转化初中学困生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1(4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