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研究探讨

2022-07-05 18:22敖丽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小学教育

敖丽萍

[摘 要]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下,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学习的进步与个性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下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此环境下,小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应有效融洽学科课程与课后服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制定课后服务制度,注重家校融合,以此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课后服务;学校课程;小学教育

一、学校课程与课后服务融合的意义

(一)从学校层面来看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不断革新发展,中小学义务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基。但是一味强调单方面的学科成绩早已不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持续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正确方向。学校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是首要目标,立足于以国家标准设置的课程体系,依托课后延时服务融合多类型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在实践的深化中提升学生素养,将两者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充、深掘,能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二)从家长层面来看

孩子能身心健康、成绩突出、全面发展,无疑是每个家长的教育需求。但以往课堂教育受时间、教学压力等因素限制,往往难以兼顾平衡。若学校既能做好学科课程教育,又能赋能课后延时服务,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减轻他们知识学习的压力,增长他们的技能,相信家长们会十分支持这样的改变。

(三)从学生层面来看

学生都希望减轻繁重的学习任务,期待能通过时间更短、内容更活的学习来达到学习效果。在实施课后服务的一年时间内,笔者学校曾摸索尝试了以上两种学习方式的融合,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校园里多了欢声笑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长了才干。

二、学校课程与课后服务融合的原则

(一)遵循家庭自愿参与的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课后时间的延长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能获得父母更多的陪伴,忧的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们内心的感受,甚至没空接送自己上学、放学。因此,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时,教师应关注每名学生背后的家庭状况,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想法与建议,并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心理上对课后服务项目的意愿,从而整理出真实的家长反馈意见,有效地落实好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与学校课程的融合,做好全面保障工作。

(二)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的设置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原则。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偏差,重视挖掘学生在课程中的作用和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设计与实施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三)遵循学校整体规划组织的原則

首先,要保持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费用的公益性属性,遵循非营利的收费模式,再对成本支出做出相应的补偿。对于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收费标准,学校应严格遵循相关部门的规定,通过对省、市、县(区)各部门及社会民意的调查,对学生家长意见的征求,合理制定课后服务工作的收费标准。其次,要做好服务费用收支明确的措施。通过相关负责人的管理及学生家长的监督,防止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人员或者志愿者随意挪用服务费用。最后,制定课后服务工作的评优机制,通过激励政策激励课后服务团队人员,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现学校课程和课后服务融合的路径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选服务内容。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时,各项课程设置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原则制定相关服务课程。在课程教学资源方面,教师应以新课改教育标准为依据,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化教学方式,让课后服务获得良好成效。学校可适当地布置课堂教学中的拓展作业,结合各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自身兴趣,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相应的辅助。学科课程在课后服务的融合性课程中得到有效拓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得到熏陶。

(二)依据学校发展实情,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

对于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学校在积极响应时,应充分认识到本校自身发展的实情,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生为本”,并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先,以此建立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基本的服务思想。其次,制定合理有效的学生发展课后服务方案。根据学校已有课程设置与前期了解的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结合学校师资等情况,拓展课后服务课程类型。具体的课程设置学校要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渠道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在体育、绘画、编程等方面具有天赋,学校应尊重、爱护这些学生,因材施教地培养好他们的能力。另外,还要关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基于此情况,笔者所在的地区基本都是设置“4+N”的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周一至周四,每天下午一节作业辅导课和一节学科拓展课,既能完成学科作业,又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每周五下午,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了社团活动课,有篮球社团、跳绳社团、棋艺社团、计算机社团、水彩画社团、书法社团等,让每名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守牢安全底线,精细组织服务保障

在结合学生的身心情况,积极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学校也要相应地做好各项对学生安全防护的措施,保障好小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在学校的安全问题。首先,应完善课后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针对学校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能及责任,提出明确要求,责任到人地安排好安全保障工作。其次,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前,应对家长和学生做好相关的安全常识的普及,为此学校开展专题家长会,发布相关宣传通知。尤其是学校各岗位人员,应积极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期间的安全检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在课后时间排查各种不利于学生安全的隐患,包括对学生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不利的各项因素的排查防范,对每间教室做到每月一排查,平时多检查,做到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另外,针对安全问题学校也要与学生家长做好相关的沟通和交接,以保障学生在校的安全,同时要为家长接到孩子回家后的安全做出相关指导,比如,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或向家长发送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教育常识的宣传单、宣传短信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个人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包括预防犯罪分子,预防用电安全事故、燃气事故,寒暑假期间或回家途中防溺水等。为了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教师与家长需要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好关爱工作。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小学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课后体育服务的探究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于校外课后服务机构入驻小学校园问题的探究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