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敬
(福建省诏安县官陂中学,福建 漳州)
“双减”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教育理念,以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为主要目标。纵观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兴趣低下、作业完成度不高,同时还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教师要秉持“双减”理念,充分反思数学课堂,对当下数学作业的布置进行思考,如此才能保证减负提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教学落实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置进行了深入思考。
“双减”政策自提出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减负提质的研究工作也不断地发展起来,为数学课业负担合理化构建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初中数学涉及大量公式与定理,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同时对初中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灌输式”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双减”政策的颁布正在改变着这一现状,调整师生扮演角色,通过合理作业的布置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完成教学目标,为“双减”的落实提供良好的条件。
减负的第一要务就是设计负担轻、质量高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从作业视角出发,将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体系,在这一系统中教师应从整体考虑,合理布置,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应用型特点,优化作业内容,合理布置作业。另外,教师的作业布置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比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中,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和扇形,并根据扇形与圆的关系求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在完成课堂基础知识教学之后,教师结合课后习题为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业:(1)在半径为1 的圆中,扇形AOB 的圆心角为120度,请求出这个扇形的面积。(2)如果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将这个多边形分割为2003 个三角形,那么此多边形的边数为多少?(3)若点P 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不是顶点),在将P 与n 边形各顶点连接起来,则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道题。通过这样的一体化设计,本节知识就能被学生全部掌握,而且还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学生对作业无法产生兴趣的原因在于作业缺乏针对性,大部分学生不会做,进而对作业产生了畏惧心理。而学生因内在发展、外部成长因素等的不同,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他们的学习时长有着紧密的关系。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可以保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分析,将其分为了三种层次:第一类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因各种原因的影响,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问题不断,基于此,教师要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设计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习题,一个题目尽量设置一个知识点。通过训练,真正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吃透知识,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第二类是班内的中等生,这类学生占据班级的多数,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但在灵活应用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因此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来源于每节课的配套作业题和相应的指导训练题,内容多为本节知识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变式训练,使其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习技能。第三类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可以快速、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这部分学生的数学作业以智能训练题、提高题为主,它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不仅可以让优秀学生“吃得饱”,还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与封闭性习题相对。开放性数学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要求学生通过假设、猜想、验证来进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不仅是课堂的延伸,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一般常见的开放性习题有全面分析开放题、多向发散型开放题、缺少型开放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和探索问题,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
例如:已知如图,∠AHF+∠FMD=180°,GH 平分∠AHF,MN 平分∠DMH,求证GH//MN。
变式训练1:已知如图,∠EGB+∠DMF=180°,GH平分∠BGF,MN 平分∠DMF,求证:GH//MN。
变式训练2:已知如图,直线AB、CD 被EF 所截,∠1=∠2,∠CNF=∠BME,求证:AB//CD,MP//NQ。
本题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知识的巧妙应用。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特别的明确:要从机械式、重复性训练向充满挑战性、现实意义的教学方向发展,这些内容对学生观察力、实验探究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生活化、综合性的原则,以生活为背景展现数学知识,可以实现学生的有效思考。通过设计富有生活性的数学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同时优化了传统的数学作业。
1.融入生活,提升作业的探究性
只有布置契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数学作业,才能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才能一步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为学生布置调查类、自主性、合作型、自主操作型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完成,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学习“中心对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并将搜集到的生活事物进行整合和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共同特征。通过为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优化了以往的数学作业形式,改变了学生的心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这样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实现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2.学生编写,提升学生的合作性
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鼓舞学生参与到作业编写中来。一般情况下,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根据单元知识让学生编写几道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最后小组成员合作挑选,编写一份理想的单元作业。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作业布置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编写完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展开评价,既要关注设计角度,又要对设计的答案做出正误的判断。
1.认真批阅,提升作业的实效性
教师不仅要加大对学生作业布置的研究,而且要对如何批阅进行研究。在批阅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以对或错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作业中的闪光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的评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方向。教师在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之后,先指导学生自己改正,然后开展二次批阅,并通过作业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最后抓住典型开展讲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好批改记录,在每次批改之后都要记录下优点、典型的错误。在批语中要体现出激励性、指导性,如“想一想是马虎出错还是计算出错?”“非常棒,但解题步骤能不能再精简一些呢?”学生看到教师的耐心批注,一定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2.科学讲评,发展性强
作业讲评是批改的延续。高质量的讲评要突出重点,不但要公布正确答案,而且要展现出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有效地化解,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批改记录、讲评具有计划,并善于捕捉学生典型的错误。同时要指导学生查找和分析其中的出错原因,让学生在错题旁写上提醒自己的话语,这是学生日后复习的重点。作业讲评,要肯定学生的进步,要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并通过抓典型、分析问题,做好变式训练,并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
综上所述,作业量大且书写类作业多是传统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自“双减”提出以来,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教师树立全面的作业观,不断探寻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措施,以让“双减”渐入佳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不断完善自身,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双减”的不断落实,教师依然要积极努力地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