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晓红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地做好培优补差,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设计与生活化紧密联系的分层、有效学习任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实用性,达到“减负增效”目的,使学习任务真正为教学服务,教学为生活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课程的设计与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先有概念,使知识与其现实生活经验产生连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功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将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要点讲解明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内容。那么教师要如何将生活体验化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培优补差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把教学设计融入生活,在认知中激发思维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中高年级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依托。因此很多在教师看来简单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将教师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的头脑中,在教学中允许他们犯错误也支持他们自己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真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起到引导作用。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学生才会热爱数学,学习的劲头也会更足,他们也会积极思考,锻炼思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中扮演点拨的角色。例如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节内容,4.75+3.4等于多少?有些学生认为小数的末尾对齐计算的,有些学生认为是小数点对齐计算,那两种答案肯定不会都对,教师在讲这节内容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是凭借一定的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有些学生说4元多加3元多不可能是5元多,有的学生说4.75元的5是5分,3.4元的4是4角,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是的,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思考分析出错误所在,明白正确的算法。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到了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也达到了教师的期望。这远远比教师直接讲方法学生靠死记硬背记住方法要有效果得多。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怎么去引导纠正、引出正确方法?同时也要学会运用生成性的资源,这在教学设计中很关键。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在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中渗透数学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活动任务反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找出现状和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设计新型的活动任务,教师要从学生学会的角度设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及解题技能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使活动任务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延时服务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更针对性地指导,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任务中使其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提升。符合学情、班情的教学和多样化的任务设计,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其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具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教学和任务设计,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知识和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数学回归生活,在经验中理解知识
虽然在学习数学时都是以书本上的文字、图片出现的,显得理论脱离实际。但是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结合生活讲授知识。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的先有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有着区别。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并运用。比如在教五年级上册的《认识负数》时,书上是以南京、三亚、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引入的,那么学生中可能有一部人是去过这三个城市亲身体验过那里的气候的,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这节知识就相对简单很多。但大部分同学因为年龄还小没有去过这么多城市,教师只靠语言介绍或者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往往很难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气温的差异。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换成当地的城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的气温,学生就很容易联系到熟悉的生活经验,春秋气温比较适宜,冬天温度低比较寒冷,夏天温度高比较炎热。还能结合具体的学具进行感知,课前准备好一些冰块,让学生轮流上台摸一摸切实感受它的温度,体验寒冷。也可准备一些温水、热水不同的感受感悟气温的差别。在图片的旁边也要像例题中一样出示温度计并让学生利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说说每个季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这也是学习经验的挖掘和运用。最后结合数学理论知识,揭示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0℃作为分界点,比0℃高是零上温度,比0℃低是零下温度。这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的接受这些理论知识而且也非常容易理解,也能更自然的明白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在意义上是相反的,记忆也会非常深刻。同时对不同气温之间的比较也会产生一些思考。紧接着再出示例题中的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想象感受每个城市的气温,这时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丰富了见识。在体验中学优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困生也有了更多的体验帮助理解和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最后再请去过以上三个城市的学生介绍一下当地的气候和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学生是很乐意去分享和聆听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实际的生活经验,这些学生很可能是本节课的学优生,他们在介绍时既提升了自信心,还锻炼了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聆听的孩子在最开始可能是有所落后,但在教室里的体验之下也有了一定的感知,并在聆听中不断地丰富感知,丰富联想力。表达和聆听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师生互助、生生互助,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生硬的题目更有效,效果更持久。除了感知,有时,教师还能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新知。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移一移拼成熟悉的长方形,教师加以适时的提问点拨,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体会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很容易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剪、拼后形状虽然变了,但面积大小是不变的,并且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宽。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长方形已经认识了,会计算它的面积。这就很快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操作的过程可以进行分组活动,组内尽量分配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优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也提升了其他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小组活动中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或许也会激发出一些思维火花,小组的合作就像一个有效共同体。在小组代表交流時能再次巩固知识,这个时候给予了学困生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同时不同的学生能力不同、优势不同,有的表达能力强有的思考能力强,在分组活动中不同角色的分配也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其他知识的教学中,同样也可以像这样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下自然导入要学的数学知识,给予不同学生更多地体验和表现锻炼的平台,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学习过程也会相对轻松,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每位学生都获得学习的乐趣。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生活是知识的浩瀚海洋,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留心生活的心,去探索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学习任务,要更新学习任务,把课外任务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体验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校园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五年级上册中有一节《校园绿地面积》,问学生学校的绿地面积是多少?人均绿地面积呢?像这样的内容,可以适度地放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运用在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思维敏捷的学生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能统筹安排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思维能力稍弱的孩子在思维强的学生的引领下,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计算,各司其职,在整个过程下来也有了体会和理解。学生利用尺等工具实地测量我们校园的各部分绿地的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再调查全校师生人数,有了这些数据就能解决书上所提的问题。切实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不仅运用数学知识还提升了交流能力和合作探討。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及时地评价,评价要具体,要有针对性,并有所层次性。比如评价组长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测量同学的正确测量方法,计算同学的细心,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明确进步的方向。数学知识不局限于校园,在家庭生活中同样也有很多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搜集家里近半年的水费、电费并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统计图,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通过对比,认真观察发现七月八月的水、电费都要相对多一些。有了结论和发现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试着分析原因,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也能很快说出,因为这几个月天气比较热,家里开空调,加上天天洗澡水电费就比较多,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结,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因为是学生自己实际去搜集制作的,大家都有体会,都有发言的点,有的深入一些有的稍浅些,但都是学习的收获。学生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制作统计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试着分析原因,将数学知识赋予生命。同样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多的数学知识,在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这节课时,从学生家长买彩票的事例引入。学生回答有时候买一张就中奖了有时候买了好多张都没中。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出因为中不中奖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教师可以追问班级里有谁的爸爸或妈妈都中了几等奖呀,根据他们的回答,学生们还知道了中奖机会还是有大有小的。这是他们的社会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最后通过摸球游戏学生对可能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探索数学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运用了数学知识,还提升了每位孩子的能力。学生体悟到学习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价值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成就之感。
总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也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接受力,“双减”政策之下,我们可以用体验式的学习任务代替简单、机械的作业进行培优补差。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领悟到学以致用的真数学,那么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F5B7A8B2-699B-45A0-82A6-CC166CFFC0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