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群建设路径探析
——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2-07-04 09:28:38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行政

钟 莉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510800)

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群是我校被广东省教育厅首批立项的三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之一。该专业群是以2003年首次招生的行政管理专业为基础,以区域内产业基层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岗位需求为主线,由行政管理专业、社区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个专业组成。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被遴选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是全国设有行政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专业,并于2015年成功通过该项目验收;2017年,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被列为校级品牌专业;2020年,行政管理专业群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首批高水平专业群。通过近20余年的建设,该专业群已经发展成为省内一流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专业群。

1 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构建“校企共育,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3年开设行政管理专业起,该专业群所在院系就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省内花都珠宝城有限公司、明镜社工服务中心、才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升荣灯光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对基层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人才需求开展调查,调查企业将近200家,并邀请校企合作基地负责人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校企共育,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产业基础公共管理与服务人才用工需求,又提升了行政管理专业群学生岗位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1.2 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

根据国家2019年提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为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群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积极申报第四批“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社区治理”等3个证书(中级)制度试点,目前已申报成功,已经完成师资培训,“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和“社区治理”已完成学生培训考试等相关工作。学生培训采用课证融合模式,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教学中,如行政管理专业群已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社区管理》等相关课程,既提高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3 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

目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群已建立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单位,其中,初步计划与明德物业管理集团尝试启动“社区管理、物业管家”现代学徒制班,与广东优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尝试启动“人力资源培训生”现代学徒制班,与深圳国贸物业有限公司尝试启动“行政助理”现代学徒制班;其中,与北京京城安保公司广东分公司合作开展“法律事务”学徒制试点班,已申报广东省学徒制试点班。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到合作企业工作,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节约了企业用工成本。

2 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建设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检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行政管理专业群需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1]的逻辑,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2.1 明确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首先,针对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基层政府进行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状况,明确行政管理专业群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行政类、人事行政类、社区管理类岗位分别对应专业群内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三个专业的主要方向。其次,对上述岗位群进行分析,明确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然后,依托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育人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论证并确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而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并依据相同或相近原则,改革课程模块,设置专业群底层平台共享课和专业模块课程。其构建思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行政管理专业群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的构建路径

2.2 专业群课程体系及内涵建设

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企业,明确各专业之间内在组群逻辑,分析群内各接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凸显了专业群的适应性[2]。

表1 “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底层共享”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和群内平台基础课程组成,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3]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英语等10门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平台专业课包括管理学原理、个人与团队管理、组织行为分析等5门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中层分立”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分层递进式”的模块化课程组成,聚焦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其中,行政管理专业按照岗位所需的“会务、文印、资产采购、后勤安保、流程管理”等能力发展安排,人力资源管理按照岗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能力发展安排,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按照基层社区管理或社会工作所需的“社会交往、活动策划、沟通协调、组织、矫正治理”等岗位能力来安排。“高层互选”是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来确定的高层互选课程,包括毕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类课程、毕业跟岗实训等课程组成。

3 对接企业人员,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保障。

3.1 加强现有师资力量的培养

一方面,完善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有关办法,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行政、人事等相关岗位的挂职锻炼,学习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管理与服务流程诊断,并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群正计划与相关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教师挂职锻炼专项活动。另一方面,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水平;加强教研科研,组织教师申报各类课题,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群教师每年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已立项各类课题近50项,其中省部级课题3项,副省级课题3项。

3.2 加强高水平教师的引进

引进教师时要充分考虑群内教师结构、教学风格与特长,以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群年轻的、中级职称的教师居多,缺少高职称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部分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针对现有师资实际状况,要引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丰富的社会阅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较强的领导能力的人作为专业带头人,推进专业群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邀请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聘请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从中挑选影响力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层管理者、企业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指导技能竞赛、指导实训、课程教学等方面深度合作,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群已与相关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举办技能竞赛、指导学生顶岗实践、举办专题讲座、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合作,效果良好。目前,正计划启动现代学徒制班试点工作。

4 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4]。

4.1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一是邀请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实训室方案,现场指导建设,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室、行政管理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实训室、智慧课室等一批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的模拟实训。二是建立“大师工作室”、“技术技能骨干工作室”,引进企业项目,引导学生完成企业项目。三是与校内各行政部门洽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分析各实践岗位特点与要求,为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提供宝贵的顶岗实习机会,提高会务管理、文印、公文写作、后勤管理等能力。四是结合社区管理、社会工作特征,与社工机构合作,建立校内社区服务工作站,为校内师生提供服务,引进社工机构的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社区完成相关项目,既深入了解社会,又提高社会工作能力。

4.2 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基层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采用“傍大款”、“借船出海”、“借力打力”[5]等措施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傍大款”,即与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与碧桂园集团、明德物业管理集团等企业合作,在集团内部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群内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借船出海”,即借助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例如与广东优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才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广东行政管理学会、花都绿叶社工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借力打力”,即借助毕业生、教师及其他资源。通过上述三个措施,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群内学生开展企业专业认知、跟岗实践、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提供场地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高水平专业群专项管理办法,成立由主管相关业务的校领导、教务、财务、人事、实训中心、相关二级院系等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专业群建设;同时下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行政管理专业群建设,通过五年建设周期,争取将该专业群打造成辐射广、影响力大的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群。二是建立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群内职业岗位群及人才需求的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群内专业(专业方向)设置。三是建立群内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根据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结合职业教育“五对接”相关标准,督促群内专业教师自主剖析,并召开教学诊断研讨会,及时分析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和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四是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组建由政府、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等人员组成的评价主体,从投入、过程、产出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五是建立推广应用机制。充分发挥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群的教育引领作用,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将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