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曼婷,张世杰,赵 聃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以达到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的目的。目前我国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这些体育赛事活动将进一步强化我国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促进竞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体育安全事故的频发却严重影响体育赛事的高质量发展,也危及社会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1]。如2014年,苏州、昆明、张家口马拉松比赛都发生过参赛运动员猝死事件;2016年3月20日举行的广东清远马拉松中,高达61%的运动员发生伤病[2];2021年,白银市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造成21名参赛选手死亡,8人受伤。这些事故充分暴露出大型体育赛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本文以白银越野赛事故为例,运用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大型体育赛事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又称多米诺骨牌理论,是由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属于安全领域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海因里希理论阐述了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海因里希理论将伤亡事故归因为多事件相继发生[3]。海因里希利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解释了造成安全事故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共有5块多米诺骨牌,分别是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的发生、事故造成的伤害。当推倒一个多米诺骨牌,那么下一个多米诺骨牌也会随之倒下,因此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事故并造成伤害。海因里希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将序列中的骨牌移去,即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此来中断事故链条,预防事故的发生。
图1 海因里希理论模型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合理有效地组织和使用人力、时间和信息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为达到预定的安全防范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是以安全为目的,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如决策、规划等,控制自然的、机械的、物质的和人类危险行为的因素,避免损失,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体育赛事的组成部分包括安全管理。随着体育赛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未知的变化。体育赛事的不确定因素具有客观性,只要有体育赛事的存在,就必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体育赛事正在不断地发展,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国家鼓励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以及安全事故受到广泛关注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安全问题更成了重中之重。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有效地避免体育赛事事故的发生,应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的安全管理,并不断改进体育赛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2.1.1 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不足
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安全管理不足。政府针对体育赛事安全管理制定的制度较少[4],有些大型体育赛事自身特点鲜明,但体育赛事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过于空泛,不具有针对性。因体育赛事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政府部门职责不清。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白银市委市政府、景泰县委县政府对此次重大活动,均未召开专题会议。白银市委、市政府仅在开赛前3天才下发《活动方案》,导致相关部门准备不足,未能采取有效落实措施。景泰县委、县政府作为承办单位,《实施方案》只上报不下发,致使部分相关部门职责任务不清。景区管委会对于《执行方案》照抄照搬,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安保方案;晟景公司组建的赛事运营机构专业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第二,安全监督缺失。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白银市、景泰县体育赛事管理部门没有认真履行体育赛事安全监督职责,在此类赛事的事前审批取消后,忽视安全监管责任,在事故发生期间及其后没有实施监督措施。未积极向竞赛组织、安全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导致潜在风险未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市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未按照相关要求,对赛事执行运营单位所作的安排进行有效的监测,导致源头隐患和安全风险未得到及时发现和整改。因此,面对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体育赛事,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种体育赛事的评价,指导和监督。
2.1.2 组织者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组织者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针对赛事的《实施方案》和相关预案,体育赛事组织者未向政府申请派出专职人员进行监督和审核。在此次的《实施方案》和相关预案中,赛事组委会及其办公室和运营单位对应急情况没有提出解决措施,因此缺少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第二,安全保障缺失。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赛事组委会及其办公室和运营单位收到气象部门气象信息专报和大风蓝色预警后,未联合通信管理、公安、气象等部门参与体育赛事的安全,没有作出相应的应急救援力量部署,仅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调动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安保和救援工作。第三,追踪监测不充足。大多数体育赛事对参赛者的身心状况有特殊要求,在赛前,组织者应要求参赛者提供符合体育赛事活动要求的身体状况证明。在赛中,组织者应及时追踪监测参赛者的身心状况,遇到突发状况时,对参赛者进行及时救援。根据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赛前,组织者根据赛事要求对参赛者进行筛选。但在赛中,组织者对参赛者的身心状况追踪监测不充足,导致部分参赛选手遇险时,未能及时进行救助。
2.1.3 参赛者的安全意识不强
参赛者的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在参加体育赛事之前,参赛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针对不同的赛事,制定不同的比赛策略,合理利用自己的体能。在赛中,参赛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参加比赛[5]。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比赛中,小部分参赛者忽略自身的健康状态,未理智地作出决定,仍然选择继续参赛,最终造成伤亡。第二,缺少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在赛中,参赛者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根据突发情况的程度,选择是否继续参赛[6]。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赛中,部分参赛选手遭遇突发天气状况时,未选择求救并继续比赛,最终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2.2.1 自然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自然环境的安全隐患对体育赛事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体育赛事事故的发生[7]。体育赛事具有规模大、长期性与公益性的特征,举办体育赛事需要面对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具有不确定性及不可控性的自然环境。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参加比赛的选手们在比赛中遇到大风和降水、降温天气,并经历了持续最低体感温度时段,导致部分参赛选手因急性失温死亡。在体育赛事开始前,应提前对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尽可能将潜在不可控的因素降到最低,做好应急措施,避免造成参赛选手的伤亡。
2.2.2 活动地点具有风险性
具有风险性的活动地点对体育赛事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体育事故的发生。各类体育赛事举办的地点各不相同,举办体育赛事的场地的难度级别也参差不齐,户内或户外场地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近年来,赛事活动地点对体育赛事的影响较大,造成了不少体育赛事事故的发生。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白银越野赛赛道长且险要,主要分布在景区之外的无人区,同时赛道的周边环境较复杂。在难度系数最大的赛段,参赛选手遭遇了天气的突变,导致部分选手的伤亡。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赛事活动地点,在举行体育赛事前,对赛事活动地点进行调查以及降低潜在的风险,避免造成参赛选手的伤亡。
2.2.3 赛事保障条件不够充分
赛事保障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包括参赛物资保障、医疗物资保障、后勤物资保障。而软件方面包括指示牌、安全标语等。体育赛事保障条件是否充分,不仅会影响到体育赛事的举办,甚至影响到参赛选手在赛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8]。白银越野赛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白银越野赛对参赛选手的参赛物资检查不严,对医疗物资、后勤物资分配不合理。在赛事开始前,主办方未按照赛事要求将防风保暖装备列入参赛物资清单,对选手的参赛物资未进行严格检查。主办方在补给站内设有指示牌,但距离太远,未起到有效作用。在最难、最险的高海拔赛段(2 230 m),并未分配较多的医疗救助人员和医疗物资。赛事保障条件不足容易使参赛选手的伤亡率增加。因此,主办方必须根据不同赛事的情况和特点,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对所需的参赛物资、医疗物资、后勤物资进行准备和分配,确保赛事保障条件充足。
3.1.1 政府的强化安全监管
强化政府的安全监管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增强安全管理。首先,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国家体育管理中心和国家体育协会加快建立体育赛事标准体系,制定办赛和参赛准则,并明确规定各类体育赛事的标准、规则和程序。同时体育赛事相关部门明确组织者的条件和要求。国家体育管理中心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应增加对体育活动组织者的基本要求和遵从竞赛的规章制度等。其次,政府需要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并明确体育有关部门的职责,让各部门有规可循,避免出现权责不清,职责不对等的情况。各级体育部门在其各自职责范围内行使相应的体育赛事管理职能。同时,各级体育部门需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责任、责任单位需落实组织者主体责任制以及场地空间提供方确保安全。第二,加强安全监督。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规章,应建立体育赛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机制,阐明责任单位、工作人员和执行立法机关的相关责任,并明确处罚方式。政府应认真考虑引起安全事件组织单位的责任,并依据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如果主办单位违反规章,造成个人或财产损失和其他安全事件,所有各级的体育机构都应依法惩处主办单位等相关人员。其次,体育赛事的主管部门在赛事期间和之后加强监督。面对体育赛事的组织、保障及参与,相关部门需充分监管以确保体育赛事和谐、安全、有序发展。
3.1.2 提高组织者的运营管理能力
提高组织者的运营管理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设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从事体育赛事安全管理的人员较少,属于体育赛事安全管理的一个弱项。首先,组织者应增加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应注重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人员的招聘,保证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其次,组织者应加强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聘请体育赛事安全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让专业人员向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授课,提升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第二,强化安全保障。首先,组织者需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相关项目技能、体育科学以及安全风险的培训,并不断改进体育赛事活动的工作[9]。其次,组织者应寻求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比如交通、自然资源和气象等,加强研究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并检查现有的安全风险,进行多次全面的紧急演习,有效改善服务保证的水平[10]。最后,组织单位必须落实安全措施。赛事的主办者应配足合格的专业人员,准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地点、设备和设施,按照相关要求检查已有的安全措施,加强设备的检测和购买保险等强制性措施,确保面对紧急情况能够冷静处理。第三,加强追踪监测。在赛前,组织者应根据体育赛事的相关要求,对参赛者的身心状况进行检测或要求参赛者提供相关证明。在赛中,组织者应完善追踪监测系统,对参赛者的身心状况全程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参赛者的身心状况变化。遇到紧急情况时,组织者能第一时间派出救援,保证参赛者的安全。
3.1.3 增强参赛者的安全意识
首先,在赛前参赛选手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依靠简单的身体测试比如心电图等。参赛选手要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通过运动平板测试了解等。其次,参赛选手须关注赛前的身心状况,防止在比赛中发生意外。参赛选手可以关注赛前的睡眠质量、肠胃的健康状况以及自身的疲劳程度等。再次,参赛选手平时的训练水平要适应参赛的要求。目前,大多数赛事对参赛选手的要求比较严格,也是对参赛选手技术门槛的把关。比如参加100公里越野赛,参赛选手必须提供参加过两次50公里及以上正式越野比赛证书。最后,参赛选手需要根据赛事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判断,做出理智的选择。
3.2.1 重视自然环境
在举行体育赛事前,赛事举办机构应对赛事开始前、赛事举行中以及赛事结束这一段时间内的天气进行调查,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比赛时将会遇到恶劣的天气,赛事举办机构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在比赛前,将天气突变的可能性告知每一位参赛选手,让参赛选手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以及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因天气突变而发生的体育赛事事故,降低体育赛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避免造成参赛选手的伤亡。
3.2.2 筛选合适地点
合适的体育赛事活动地点有助于参赛选手发挥自身最好的水平,使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因此主办方在选择体育赛事活动地点时,尽量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参赛地点,避免选择一些难度较高且人迹罕见的参赛地点,可以避免过度消耗参赛选手的体力精力,以及当参赛选手发出求救时,赛事举办机构能够立即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3.2.3 检查保障情况
从赛事活动主体和赛事活动过程两方面提高赛事保障条件[11]。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应在体育赛事开始前,严格按照该赛事的标准和要求,对参赛选手的参赛物资进行检查,准备和采购赛事所需的医疗物资以及后勤物资,并在相关地点设置指示牌并增加安全标语。在体育赛事中,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也需要及时检查物资,发现物资供给不足时,应及时补充物资。各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级单项体育协会需对每一次举办的体育赛事保障条件进行核查,确保体育赛事的保障工作,避免参赛选手因缺少物资而出现伤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