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民乐团培养小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研究

2022-06-30 23:08:55邱朝燕王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邱朝燕 王洁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是传统音乐传承和传播的途径, 在小学阶段顺利、健康、持续地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活动,需要多维度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实际,以本校的民乐团建设为案例进行研究,将演奏资源纳入到学校音乐课程体系中,创生班级的民乐团建设样式,总结班级民族乐团建设的策略,以有效提升小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班级的民乐团;传统音乐文化素养

一、研究背景

民乐团是中国近代发展出来的,是一种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乐队编制为模式,中西结合而成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乐队类型。小学民乐社团,是小学音乐教学和音乐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乐社团恰恰成为了音乐课程的一个延伸和扩展,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民族音乐。2022年新课标的提出,对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学习更加重视。学生通过民乐团的平台来学习民族乐器从而提高民族文化音乐素养。

笔者通过查找知网数据库获取1999年至今的相关论文686篇,其中涉及民乐团146篇,期刊272篇、硕博士论文52篇,其他类型5篇,以及百度查看影音资料和相关国家法规,这些文献研究帮助笔者对我国中小学、少年宫、大学等学校的开展情况作简要了解,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对确定课题目标、内容和问题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调查现状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基于目前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因此,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素养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目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指出“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作品,感知音乐中民族风格与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等教学理念贯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通过民乐器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基于校情、学情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需求

学校音乐教育是传统音乐传承和传播的途径,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知,又能树立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正确的民族审美观,进而提升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

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创建了“小红棉艺术团”,“小红棉艺术团”由管乐团、弦乐团、交响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语言艺术团组成,艺术团人数多达400多人,约占学校人数一半。学校一直以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音乐社团的平台,学生学习与传承传统民族音乐,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涵养个人品性,提高文化素养。

小学音乐教育活动分为课堂和课外活动两个部分,两者互相配合、促进和补充,共同承担着学校音乐教育的责任。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承载主体的学生社团,民乐团不但具有了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促进器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校情和学情的需求,班级的民乐团是培养小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一种很好的途径。

(三)基于广州市小学民乐团现状

近年来,笔者走访广州市多所公立学校民乐团了解其构建编制,发现组建一个完整编制的小学生民乐团难度系数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乐团乐器品种多

民乐团日常学习排练使用的民族乐器有十几种,包括: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一间小学同时开办十几种乐器的教学,每样乐器都有学生学习,难度很大。

2.民乐专业老师和教材的缺乏

学校的音乐老师不可能精通全部乐器,乐团需要聘请既精通乐器、又要有教授小学生经验的民乐教师,比较困难。

3.乐团的经费不足

很多学校没有较多的經费购买、配备、维护各样的民族乐器,以及聘请民乐专业老师长期驻校教学。

4.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

要让一个民乐团长期有效、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科学、系统地管理。据目前了解,有些学校开办了全校性的民乐社团,但因为师资和学生流动性比较大,乐团规模不稳定,能持续发展的寥寥无几,导致最后只能开单一且大众的民族乐器。

5.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缺失

笔者就我校在读学生中发现,约有85%的学生来自广州以外的城市,广州本土的孩子约占15%,了解广东音乐的学生只停留在课本那几首乐曲,对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知道甚少。

综上所述,由于民乐队的师资、设施设备的配备、乐团的日常管理、开支等问题因素,市内能开办较好的小学民乐团并不多。学生接触、了解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接触面比较狭窄,音乐素养较为缺失。笔者希望借本校的民乐团建设为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班级民族乐团建设的策略,探究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班级民乐团

班级的民乐团是以一个自然班为基础组建成一个完整的民乐团编制规模的乐队。所谓自然班就是从一年级学校编班的时候将35-40个学生为一个班,例如:二年(2)班、五年(2)班,这两个班为民乐特色班。这两个班设置了民乐特色课程,已将课程编进课表里。每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至少一种民族乐器,其中包括弹拨乐组、拉弦乐组、吹管乐组、打击乐组等十几种乐器组成的民族乐团,学生在一个班里一起系统学习民族乐器演奏技能与技巧。二年级的学校的民乐团B团为梯队团,五年级为学校的民乐团A团为主力团,这样的班级以下我们称之为“班级民乐团”。

(二)传统音乐文化素养

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间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侧重培养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因为传统音乐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今,我国愈发重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一代代的后来者将独特的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在这一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始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旨在达到民族音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达到促进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所以,民族性的音乐素养教学是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

三、研究的意义

(一)重要性

小学生在民乐团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实践活动内容的广阔性、丰富多彩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演奏能力、思考能力、人格品行等,基于以上民乐团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作用和好处,怎样开展活动,将活动开展好,研究一套好的方法很重要。

(二)缺失性

在常规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机会少,而且大多是被动式接受学习,主动学习方式比较难实施。一至三年级每周两节音乐课,四到六年每周平均一节音乐科,在音乐课堂上,低年段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涉及民族音乐的内容约占总体4%,中、高年级阶段涉及到的内容有所增加,约占总体8%,学生在校学习民族音乐的机会少之甚少,更别提系统和持续地学习民族音乐。

(三) 持续性

为何笔者提出是班级制的民乐团,而非校级制的乐团?先烈东小学在校人数九百多人,属于中小型小学,在学校共有六个班级乐团(民乐团、管乐团、弦乐团、交响乐团),每个年级有一个乐团,乐团以自然班为单位组成,乐团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六分之一以上约240人。乐团的课程是班级的特色课程,每个年级都有这样的特色课程,从而就形成了学校“一校多品”的局面。因为乐团是一个班的学生,通过班级的统一管理,乐团可以稳定、持续的发展。“稳定”表现团员的稳定,由于团员的稳定,师资稳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他们可以在班级的氛围里,六年持续不断地进修相关的音乐素养。

四、研究的内容

(一) 实施路径

组织“班级民乐团”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培养提升小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基于以上目的,如何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培养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摸索了一套有序、健康的实施途径及有效的方法。

1.招生方式

为了社团的良好发展,我们采用梯队建设模式,三年组建一届。艺术团的生源来自于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来自于各个年级各个班级混班、混年级的学生组成,如学校的合唱团、舞蹈团、语言艺术团;另一个途径是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组成的乐团,如民乐团、管乐团、弦乐团。学校有六个年级,其中有两个年级的自然班为民乐特色班级,也叫“班级民乐团”。从一年级入学前,学校发放学生志愿调查表,请学生、家长自愿选择特色班级,特色班级其中有一个班级是民乐特色班级,家长与学生通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民乐特色班级,学校将报民乐特色班的学生聚集在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传统民乐知识,提高传承音乐文化素养。

2.学习方式

民乐团建设以一个班级为单位,以一班一特色的形式呈现。民乐特色班级除了学习课内的音乐知识外,从一年级就开始民乐特色课程,班级规划以一个民族管弦乐团的编制来分配,全班分成拉弦乐组、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打击乐组四大组别,每位学生学习一种乐器。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进度容易把控、学生基本功扎实,乐团能稳定、健康、持续地开展。在班级团队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实施样式

1.班级民乐团建设方法

班级的民乐团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部门组成,三个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司其职、各施其能。

(1)学生结构及分工

我们以一个民族乐队为编制组建,学生完成每学期学校发的教学计划的内容。以学校五年(2)班为例,全班人数为44人,共分成的四大組别,10种乐器,大概分工如下:

校内的领导与老师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正常进行,制定乐团总的教学计划、内容、目标与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工作交流、比赛、演出工作和乐团的宣传工作。校外专业老师负责学期教学计划及学生日常声部教学,协助乐团指挥解决乐团出现的专业问题。校外常任乐团指挥负责根据乐团学生的演奏水平制定合奏乐曲及排练,负责乐团对外交流的信息分享。

(3) 家长团队及分工

家长团队主要来自乐团的家长和学校热衷服务学校社团的热心家长,其主要负责乐团的财务、通知、服装、车务、后勤、乐器的搬运等工作。

(三)班级的民乐团的课程规划

班级的民乐团的课程规划是根据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学生的兴趣、学情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来制定。我们分为低、中、高年级来规划课程。

1.低年级(1-2年级)

授课内容:节奏练习、视唱练耳、民族乐器入门练习

掌握音乐能力:了解、掌握乐器;能演奏简单的乐曲

授课形式:分声部授课

2.中年级(3-4年级)

授课内容:接触、初步了解、练习本声部的优秀代表作品;合奏练习曲以及小型合奏曲目;

掌握音乐能力:能熟练演奏曲目,演奏时能理解乐曲的含义,并通过演奏表现出来;

授课形式:分声部授课 合奏课排练

3.高年级(5-6年级):

授课内容:学习、理解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用乐器有情感的演奏;

掌握音乐能力:能熟练演奏曲目,演奏时能理解乐曲的含义,并通过乐器演奏表现出来;学会乐团团队合作,全班学生合作完成优秀合奏作品;

授课形式:分声部授课,合奏课排练 ;

(四) 实施现状

1.建立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学校音乐教育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長为首的音乐教育领导小组,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设施设备,多媒体实验教室等现代的教学设备给师生们提供了研究、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保证课题的实施创设了条件。

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民乐团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阶段的学生评价、制定每学期有工作方案和计划、建立工作群方便沟通与交流。

2.梳理重构学校音乐课程体系

(1)常规教学

以班级为单位,有目标、有规划地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小学六年系统地学习民族音乐,掌握一种民乐器的特点与演奏技巧,在技能素养方面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在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学生将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知识,从而提升民族音乐素养,也为进一步了解世界民族音乐奠定基础。

(2) 社团活动

我校以第二课堂为平台,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一班一特色开展班级的民乐团为课外活动。民乐社团活动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和深化。我们还利用学校音乐节、文化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等学校活动,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我校学生都积极主动参加民族乐器的学习,家长非常支持配合。

(3)跨界融合,家、校、社联动模式打造优质音乐教育

引进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师资源,大学教师走进艺术团为学生上课,与学校艺术团老师进行跨校课题教研。

家长参加团队管理,接力联动。采取专家引领下的父母课堂、亲子同步活动、微信群乐器练习打卡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民乐团良性发展的辐射作用。对孩子因材施教,将家校合力发挥最大作用。

课内和校外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借助高校和家庭社会力量,填补了学校以课程教学为主的模式缺陷,形成具有先东小学特色的民乐校本课程和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创编出一批高水平的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案,开发出一批具有普及推广价值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模式。

3.育人的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通过有计划的学习,阶梯式的训练,民乐团成员的演奏技巧、基本技能和艺术素养取得明显进步,民乐团的整体素质得到巩固、充实,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参加区、市比赛,成绩优异。2016、2017年分别在星海音乐厅成功组织了班级民乐专场音乐会,参加人数近100人,活动获得了到场嘉宾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结语

通过多年实践研究,以“班级民乐团”建设来培养小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平台的构建,可以引领学生走近音乐,学习与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培养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宪宇,张烨.推进中小学社团建设的一般意蕴及技术路径[J].江苏教育,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黄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渗透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9.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39:41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7:28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