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怎样携手共助学生成长

2022-06-29 22:14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初小升初家长

付社亮

晋城市实验中学校校长

小升初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很多学生的人生转折点。和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科,而且各学科的知识难度也有所提升,小学和初中的学科结构以及学习模式都不相同,新环境下,很多学生会出现上课走神、成绩下降等情况。

反之,观察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事有规矩有韧劲。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阶段要尤为注重学生规矩意识、良好习惯与坚实基础的养成教育,方能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生而言,守规矩尤为重要。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对学生来说,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学习时间,如果没有规矩意识,没有准则约束,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业。

另外,小学还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应始终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为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学习这件事上从来都是勤能补拙,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受益终身。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从“被老师家长看着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自己学”的主动状态,学习效果更佳。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小学教育更应该注重“认真听讲”“勤思多想”“仔细计算”“规范书写”“广泛阅读”“自我检测”“积极改错”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扎实的基础是学习的根本之道。小学阶段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基础教育时期,其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以数学学科为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正确率就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要求。其中,基本计算又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学生拥有扎实的计算功底,教师方能推动新知教学。所以,小学学习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小升初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学习之路漫漫。小学作为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只有懂规矩守规矩、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学生,才能在初中甚至以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不断突破自我。

张代军

太原市进山中学校校长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次飞跃,也是他们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转折。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尤为重要。在此,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学校的做法。

一、营造深入人心的办学氛围

蔡元培先生说办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我们中小学又何尝不是?我们也应不断思考办怎样的一所中学的问题。我们要坚守办学初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进山中学是一所文脉绵长的百年老校,“全人教育”理念在百年风雨岁月中一以贯之,我们循着这一根脉,明确了“初中陪伴式成长、高中个性化培养”的办学宗旨,致力于营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氛围。

去年以来,家长的感谢信如雪片般飞来,特别是高三封闭复课期间,很多家长自觉前往学校慰问一线教师,这是理解,是信任,是办学氛围的彰显。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自然就愿意学习,家长自然就认同了学校的理念和管理。

二、开设多元融合的衔接课程

学校开设课程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学生到了初中出现不适应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课程的问题。所以,要从学生成长出发,开设小初多元融合的衔接课程,比如习惯养成课、心理發展课、学科融合课、理想信念课等校本课程,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进山中学基于学生成长所需,在初一年级设置伦理课,就是从学生学习习惯、品德修养等诸多方面考虑,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意志力、成长力。同时,学校还从学生兴趣出发,挖掘学校资源,开展艺体特长、航天少年团、校史讲解团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终身发展奠基。

三、搭建便于沟通的互动平台

“双减”政策落地后,各中小学校纷纷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来培养学生兴趣。进山中学也利用这些时间打开校门,搭建便于小初沟通的平台。通过校园研学、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小学学生、老师以及家长走进初中校园,近距离了解初中生活。学校在去年小升初前夕就举办了几场这样的活动,既让家长们对择校少了几分盲从,又让小学生对初中生活多了几分亲近,活动通过校际间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助力学生健康自信成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面世如一缕春风,给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带来新的气象,这缕春风也给小初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内容、课堂呈现方式等方面开展有深度、有广度的合作,为构建更系统、完善的小初衔接体系贡献力量。

芦建华

晋城市第八中学校副校长

小学、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学习要求、评价方式、师生交流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都给初一的学生带来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上的“不适应”,再加上这一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快速发展变化,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等问题。因此,小初衔接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渡期意义重大。

我校在小初衔接教育上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了校际交流、家校合力、学生体验“三管齐下”的工作态势。

1.跨校交流,协同发展。我校尝试开展了同本校主要生源校领导的交流,通过了解各自办学的理念和模式,探讨学校教育实践中小初衔接过渡期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加深彼此间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意图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小初衔接的教育工作。

2.家校共育,携手发展。我校开展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充分体会到“唤醒家庭、唤醒家长比唤醒孩子更重要”。我校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每年新生入学初,学校都会及时邀请新生家长到校,由学校校长苗祥记(山西省家庭教育讲师)与家长交流座谈,宣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分享家庭教育的法宝,并提出家长每月到校“值一天班”“听一节课”“提一个意见”的“三个一”建议。家长们通过读《父母规》,参与活动,加深对学校办学模式的认同,改善家庭教育的措施和做法,从而对孩子小初平稳过渡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3.活动引领,牵手发展。初小衔接教育,学生是主体。如何帮助学生平稳过渡?有意义的课程和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开设经典诵读的课程,要求初一年级读《弟子规》,通过每日的晨读午诵,引导学生将为学、为人的道理落实在行动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学校会开展入学周活动,通过设计队列训练、综合实践、班级文化创建等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初中的学习生活。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初衔接过渡工作,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的探索和实践。

1.建立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上级教育部门,在小初两学段建立相关的协同发展机制,比如两学段教师和领导交流机制、教师研训机制、家校共育机制等,切实让教师交流研训、家校共育成为常态,以此保障小初衔接工作的扎实开展。

2.开发融通课程资源。一方面开发教师教学资源,编著《学科教学建议》,依据课标和教材的特点,就“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提出建议和启发;另一方面,开发学习资源,编著《学科学习指导》(包含家长和学生的心理指导手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程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不同,找到学法上、心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初中学科的大致内容,为初中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储备。

3.丰富体验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学生与自然、文化接触的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比如,小学段可组织六年级学生在适当时间进入对口初中学校进行体验,提前适应环境,为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宋丹

太原市新力惠中学校教育集团校长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少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后,会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学校汇集了省内外有关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省级课题“小升初衔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衔接性教育首先是知识的衔接,要做到无缝和顺畅,学科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相互衔接。

我校衔接性教育的第一个板块主要是学科知识的衔接,做到“一主四翼”,即以所衔接的两端教材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展开“依托主体、分析梳理、经验助力、关注留白”四个翅膀,为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和结构化建构奠基。

如小升初语文校本课程衔接板块,在综合分析小学、初中两端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微写作宝典》《整本书阅读方法宝典》和《文言文学霸宝典》三本教材,以弥补知识短板及方法欠缺。

衔接性教育的第二个板块是适应性课程衔接,针对衔接对象“将毕业未毕业,将升学未升学”阶段的学生,从行为习惯、心理、生理、生活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学生步入新环境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为学生编写了《小升初学生行为习惯指导》《小升初学生心理疏导》《小升初学生生活教导》《小升初社会实践引导》《小升初学生审美辅导》。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小升初衔接教育研讨课”活动,邀请初中部教师与六年级全体教师进行研讨,初中部教师对衔接课课堂教学给予指导,使得学校的小初衔接更加系统完善。

我校的小升初衔接性教育正在路上,我们相信在这一领域里的勤奋工作必将会为升入初中的孩子们铺好路、搭好桥,顺利度过美好的初中阶段。

猜你喜欢
小初小升初家长
家长错了
小升初就像一个五味瓶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小升初”,不头疼
家长请吃药Ⅱ
西安小升初考試場面壯觀 場內場外都是“拼”
拖醉汉到屋外致死被追刑责
犯错误找家长
YY学院:如何做个好编辑(上)
我的女朋友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