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28 14:56李小成
甘肃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小学数学

李小成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深受师生的喜爱,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应用时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益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1—0089—03

一直以来,小组合作学习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开阔了小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持续增长的小学生的求知需求。那么,如何发挥小学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带领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得进步,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新课改的精神,创新小组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合作中,给予小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进而实现小学生可持续发展。

1.小组合作内容缺乏恰当性。小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知识水平和教学素养的差异,对于小组合作的理解存在着误区。有些教师认为不进行合作就是不创新,所以,每次课堂上都会挤出时间来让小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还有的数学教师提出的小组合作问题不恰当,经常会选择一些高于小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小组合作产生厌烦,在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不配合或不参与[1]。

2.小组合作时间缺乏充足性。小学数学教师留给小学生的合作时间有限,当讲解理论知识时间过长时,他们就会压缩小组合作的时间,不考虑小学生是否在合作过程中受益,教师可能会删除一些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对合作的评价,小学生没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不能够从合作中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还有的数学教师在小学生合作时进行过多的干预,造成了小学生的思维混乱,难以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2]。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必须要确保合作时间充足,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够使小组合作持续地发挥作用。

3.小组合作探究缺乏指导。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小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小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的指导,经常是为学习小组提出探究问题后就坐在一旁成为旁观者,即使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会给予讲解,使得小组合作秩序混乱,优等生不能获得能力提升的平台,学困生也难以找到学习数学的突破口,班级中的两极分化情况依旧严重。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小组合作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构建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小组合作氛围,让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并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应改变和更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小学生的思想,把小组合作的主人还给小学生,从而消除小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数学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当发现小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对于不能当堂解答的问题,要在课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解答。小学数学教师在分组的时候應该做到好、中、差的平均分配,让每一个小组都有前进的空间,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以达到全体小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选择小组探究问题的时候应准确、高效,问题既不能过于偏激,也不能过于简单,必须让小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能找出问题的答案。此外,数学教师还要对小组合作的全过程作出评价,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应该做出可行性分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带给小学生更多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机会,确保小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3]。

2.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习惯。小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陌生,但是有些小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习惯,在合作过程中经常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断同伴的发言,造成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习惯,让小学生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潜能。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平均数”时,为了吸引小学生的合作兴趣,数学教师要营造学习氛围,带领小学生到公园里去收集扔在地上的矿泉水瓶,然后看看哪个小组收集的矿泉水瓶最多,接下来数学教师询问每个小组平均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小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教师引导小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去计算平均数,小学生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且通过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小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数学思维导图,把数学知识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前有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学习数学,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当他们看到思维导图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能够从思维导图中归纳出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数学水平。

3.挖掘知识内涵,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坚持细致和深入的原则,不能走过场,而是让小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成长,对此,数学教师应组织小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对数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4]。首先,数学教师要确保小学生拥有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不要去打断或者干预小学生的讨论。在每次备课时,应该思考本节课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如果需要合作是否已经满足了要求,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状况应该如何处理等等,只有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才能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数学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预设的探究问题要带有指导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具有差异性的探究问题,认真观察小学生在探究中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探究方式和探究问题,以达到最佳的合作探究效果。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要求和反馈,将小组合作学习赋予时代的元素,引入微课或者电子白板等技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组合作更加高效。

4.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实践与应用,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检测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扎实性,另一方面起到烘托学习氛围的功效。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时,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在观察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小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剪纸图形,让小组成员找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小学生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很快完成了任务,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深刻的认识。

又如,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认为比較难学的,在解题的时候总是找不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此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应用题的内容表演出来,小学生一边表演一边理解题目,每个小组都非常用心,能够很快地把握住每一个隐含的条件,从而顺利地解答应用题。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数学现象,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各种各样的主题探究任务,提倡小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这样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提倡发挥特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小组中有用武之地,提高整个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的小学生善于言谈,可以让他们作为小组的发言人,当需要进行陈述或者总结的时候,让他们代表小组发言,使小组的探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来。有的小学生善于组织和沟通,可以让他们作为小组长,起到协调和分配任务的作用,使全体小组成员配合得更加默契,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对于小组中的学困生,数学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不能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对象,应该善于调动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为小组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树立起坚定的学习信念,为小组争光。此外,数学教师还要向小学生渗透合作的价值。当今社会的发展非常快,只有通过合作,发挥出合力,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进而把小学生培养成为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综合性人才。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既有利于活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够确保数学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对此,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打造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合作氛围,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数学合作的指导,通过合作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张龙凤.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求知导刊,2014(04):109.

[2]吴银霞.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4(12):36-37.

[3]杨顺龙.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南北桥,2017(10):47.

[4]李贵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10):45.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小学数学
“合”乐而“不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