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手法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28 21:46徐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支架写作教学

徐丹

内容摘要:本文在统整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体系的基础上,以“景物描写”“扩写”为例阐释写作教学中的“支架”的设计和运用技巧,希望让初中写作教学形成可复制、能迭代、体系化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支架 支架手法 写作教学

“写作”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提出学生应该“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提出写作“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显而易见,课标中“写作”内容是与“阅读”并称的一项语文学习领域,围绕它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都是“为了写”。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写作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不仅有输出信息的功能,还有加工信息的功能。对“写作”的本质认识,可以借助“写作”的功能来界定,写作是至少包含表现、交际、学习三种功能的思维活动。现行统编教材写作单元相较于老教材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就有效落实和涵盖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层面,还存在写作板块不清晰、写作无法形成序列等问题。对统编教材写作内容体系化梳理是本文第一要务;如何引入适切的“支架”上好写作教学课,让写作教学高效是本文的最终目标。

一.梳理写作体系,确定写作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与写作相关的内容集中在六册教材的写作单元,同时散落在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活动·探究以及单篇阅读文章后的拓展探究题目,初看显得十分庞杂。七-九年级统编教材写作单元共36个,编者编排时主要关注、呼应单元阅读目标,所以写作单元内部缺乏明显的联系,不过综合36个单元来看,内在依然存在较强的逻辑关联,比如七上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四单元“思路要清晰”、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等实际上是通识性的写作要求;再比如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等可以视为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当然要统整出统编教材写作体系,还应该关联名著阅读、“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笔者针对这些写作内容分别作了梳理。综合统编教材写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任务、名著阅读写作任务等内容,不难发现,六册教材的写作内容可以依据写作的功能进行梳理,形成体系。

具體而言,统整后的统编教材写作体系内容如下:

第一类:过程性写作。主要是指通用性写作知识,教会学生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应该注意什么。这部分完全对应教材写作单元任务,包含“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具体语言表达”。“写作前”对应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细心观察和体验”;“写作中”分别对应九下第二单元“审题与立意”、七上第四单元“思路要清晰”、七上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七下第四单元“选材”、九下第三单元“谋篇布局”;“写作后”对应教材九下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具体语言表达”对应教材七下第五单元“文从字顺”、七下第六单元“语言简明”、八上第四单元“语言连贯”、八上第六单元“表达要得体”、九下第六单元“有创意的表达”、八下第一单元“仿写”、九上第四单元“缩写”、九上第六单元“改写”、九下第一单元“扩写”。

第二类:三种教学文体的写作。主要与阅读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文体对应,具体包括“记叙性文章写作”、“说明性文章写作”、“议论性文章写作”。这三种教学文体的写作也全部对应六册教材中的写作单元任务。“记叙性文章写作”分别对应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七上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说明性文章写作”分别对应八上第五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八下第二单元“说明顺序”;“议论性文章写作”分别对应九上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九上第三单元“议论要言之有据”、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

第三类:文学体裁的写作。包括传记写作、剧本(课本剧)创作、故事(小小说)创作、游记写作、诗歌创作、寓言创作、人物评传。文学体裁的写作既包含教材写作单元内容,也复合了“活动·探究”单元内容,还涵盖了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单篇阅读课后拓展练习等内容。具体对应的单元内容如下:“传记写作”分别分布在七下第三单元、八下第六单元、九上第六单元;“剧本创作”分别分布在七上第六单元、八上第二单元、八下第六单元、九上第六单元、九下第六单元;“故事创作”分别分布在七上第六单元、八下第六单元、九上第四单元、九下第三单元;“游记写作”对应八下第五单元;“诗歌创作”对应九上第一单元;“寓言创作”分别分布在七上第六单元、九上第六单元。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游记”的文体分类目前都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将它归入“文学体裁写作”,主要是考虑到“游记”核心特质“所至、所见、所感”仍然没有跳脱散文的范畴。

第四类:应用文写作。包括新闻写作、演讲稿写作、读书报告、班刊策划书、活动方案制定、航海日记写作、广告词拟写、撰写阅读笔记、书信、撰写申请报告、宣传文稿写作、读后感写作、序言写作、后记写作、标语创作、设计调查问卷、邀请函写作、倡议书写作等。应用文写作范围的确定是基于写作的交际功能,这类写作共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达成某种目的的任务驱动型写作,对应的写作任务主要是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内容。具体对应的单元内容如下:新闻写作对应八上第一单元;演讲稿写作对应八下第四单元;读书报告分别分布在七上第三单元、七下第三单元、八上第三单元、八下第三单元;班刊策划书对应七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制定活动方案对应七下第四单元;航海日记写作对应七下第六单元后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探究专题任务;广告词拟写对应七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撰写阅读笔记对应七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撰写阅读笔记对应七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书信分别分布在七下第六单元、八下第三单元后名著阅读《傅雷家书》专题探究任务;撰写申请报告对应八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宣传文稿写作对应八下第二单元“倡导低碳生活”;读后感写作分别分布在八下第三单元、九下第六单元;序言(后记)写作分别分布在八下第三单元、九下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标语创作对应八下第六单元;设计调查问卷对应七上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邀请函写作对应八上第六单元;倡议书写作对应八上第六单元。

第五类:单个技能型写作。包括学习抒情、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象征、发挥想象与联想。对应的写作内容主要是教材写作单元及单篇文章阅读拓展练习,具体对应的单元内容如下:学习抒情对应七下第二单元;细节描写对应七下第三单元;景物描写对应八上第三单元;象征对应八上第四单元;发挥想象和联想对应七上第六单元。

统编教材写作体系的梳理就宏观层面确定了初中统编教材写作教学内容,但是当前的写作教学仍然存在诸多无序、低效等问题,笔者认为引入“支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学习支架,一是将写作的思维显性化,让我们能感知到写作思维产生与演变的过程,将比较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创造性地展现出来;二是将静态写作知识程序化。传统的写作教学认为告诉学生写作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授景物描写时,向学生强调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以为学生就学会了景物描写,实际上学生从知道怎么写和掌握怎么写之间还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需要支架的介入——即程序性知识的介入,让学生不仅知道而且掌握写作技巧,具备写作能力;三是将大的写作任务具体化,过程性写作诸如选材、突出中心等知识策略具体的展开,使得写作教学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指导性。

但是纵观现有的国内外支架式教学研究,就“支架式”写作而言,研究大多较为宏观,基本从支架的类型、支架的功能、支架的特点进行研究。具体到统编教材视域下具體写作内容(要求)的落实等微观层面,很少有适用于不同写作内容的、可供一线教师操作、复制的、能形成体系的方法、手段、概念、流程、范例、问题、知识、策略、图式、规则等“支架”模型。更确切的说,在写作教学中的引入“支架”教学,背后依托的是统编教材各类写作内容(要求),呈现的是微观层面指导学生写作的理念,落实的是细化课堂活动、简化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即以统编教材中重新统整的写作体系为纲,以具体的支架为核心,依托不同功能、类别的写作内容,设置具体情境开展真实的、有意义、有目的、可复制、可迭代的写作支架。

二.如何根据具体写作条目选择适切的支架

根据具体写作条目给学生提供适切的、匹配的写作支架,至少有三种思路,一种是按照写作步骤,将写作步骤分解,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做,就能写成不错的文章(语段);一种是将写作内容涉及的核心知识梳理罗列,然后以评分标准的形式让学生自我监控;第三种是梳理核心知识以及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然后一个点、一个点的突破。笔者将以“学习描写景物”、“学习扩写”为例进行阐释。

考虑到单元要求及各册教材编排特点,“学习描写景物”从写作内容来看,应属于统编教材写作体系中的第五类写作任务——单个技能型写作。作为一个基本技能,不一定需要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可以是片段写作,但是写作教学的核心仍然是——景物描写。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只是非常静态的罗列了一些景物描写的要求,比如:“要抓住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还要注意融人情感……”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景物描写的散文,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能分辨景物描写的优劣,但是如果只是将教材中景物描写的静态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达成提高景物描写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可操作、复制的路径,让哪怕平时写作水平低下的学生也能通过一步一步的写作练习(过程)提高景物描写能力。基于此,笔者提供了这样一种“支架”——景物描写分解步骤。

1.哪一处景物最让你难忘?2.你看到了什么?3.将你看到的内容用上一种修辞(比喻、比拟……)4.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5.用上通感的手法。6.再用上两句含修辞的句子。7.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8.用上下列手法(至少一种):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9.高处、低处、远处、近处有什么?10.用上视角变换把高、低、远、近的景物表现出来。11.身在景中,你想到了什么?12.用上联想和想象。13.身在景中,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用几个形容词描述。14.回到之前写的文字,将这些词想办法替换进去。15.回到之前写的文字,将这些词用内心独白表述出来并补进文段中(词语本身不能出现在内心独白中)。16.试着整合成一段话,有什么困难吗?17.……

上面这份旨在分解景物描写步骤的支架将景物描写分解成16个写作步骤,每个步骤分别有“关键词”“文字表述”两个维度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且这16个步骤逻辑上形成螺旋型层递特征,同时这份步骤分解支架没有闭环,第17步开放可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补充。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始终围绕景物描写的核心要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融情于景。但是这些核心要素(方法)的落实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一次一次添加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支架就从哪里搭建,让最弱的学生也能够得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支架是不仅是思维外显的学习过程支架,更是基于元认知的学习监控支架,整份支架开放、可视。

再看“学习扩写”支架示范。“学习扩写”是九下第一单元写作内容,按照笔者梳理的统编教材写作体系,应归入“过程性写作知识”,但是“扩写”有别于写前、写中、写后的写作指导,不具有通用性;同时“扩写”与基本技能型写作有相似之处,但是扩写在不同文体文类中又有不同要求和方法,因此又不大适用于步骤分解型写作支架。笔者将教材中“扩写”的静态写作知识梳理后,确定了自我监控型支架。九下第一单元写作指导中明确了扩写的原则,笔者将这些原则的表述换成“是否……”的语言范式,就变成了可供学生自我监控的扩写评分标准。如:“扩写一定要忠于原文”。我们可以用评分标准的范式语言这样表达:“是否忠于原文”。再依据不同文体文类特点细分,“记叙性文章中是否忠于原文的形象(人物性格特点);说明性文章中是否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议论性文章是否忠于原文的中心观点”。再如:找准扩写点。我们可以用评分标准的范式语言这样表达:“是否找准扩写点”。再依据不同文体文类特点细分,“记叙性文章中是否根据人物形象(特点),选准扩写点是否补充情节(细节),是否合理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说明性文章是否针对中心观点,补充论据,是否在阐释观点,适当补充分论点;议论性文章是否针对中心观点,补充论据,是否在阐释观点,适当补充分论点。”

综上所述,初中写作教学中“支架”的运用研究至少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将写作教学内容统整,形成写作大单元概念;第二,明确写作内容的核心知识、写作学习元素;第三,将静态的叙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第四,支架不限于范文、范式、过程、步骤等,只要便于操作、可模仿、可复制、可迭代即可。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

猜你喜欢
支架写作教学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