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民办学校“三校”式家校共育策略探索

2022-06-28 20:48梅滢卓凤佳黄文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6期
关键词:三新家校共育双减

梅滢 卓凤佳 黄文军

【摘要】家校共育,是指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在相同观念下的共同教育行为,共同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包括观念和行为上的一致性,是家长和学校双方为了追求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家校共育”的提出已屡见不鲜,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仅依靠传统的家校共育方法,根本满足不了当下的教育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开辟新路径、利用新平台、拓展新机制等“三新”式策略,促进家校育人的共识、共享、共建,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三新”式策略;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家长与学校共同协作,在一致观念下的共同教育的行为,共同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是家校双方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家校共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家校通力合作,全面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精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中提出,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但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由学校全权教育,似乎教育与家长就毫无关系。这是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和家庭教育意识不够所导致的,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家校共育”成为教育主要趋势。“家校共育”不仅能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利用新路径、新平台、新机制“三新”式策略,谈谈如何促进“双减”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识、共享、共建。

一、开辟新路径,促成“双减”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学生确定成长目标。“双减”政策中提出,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学生的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能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面对如今家校共育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辟新路径,从而达成“双减”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识。

1.开展“家校同记”活动,共促学生“自律”化成长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约束力都相对较差。往往需要家长或者教师的协助,才能更好地管束自己。根据这一现象,我校开始实行“家校同记”活动。“家校同记”活动即家长和教师共同记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可以家校协同分工。以学校教师为主导,为班上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家校同记”在线表格,并与对应的家长进行实时分享。表格中可以分别记录学生在校或在家的表现情况、学生最近的思想状态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学生已经发生的不良行为,也能够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还可以对即将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做出准确的预判和及时给家长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通过这样一种家校同记活动,可以让家校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家长也能目睹孩子每一次的变化,为学生“自律”化成长打下基础。

2.开展“家校同读”活动,共促学生“阅读”常态化养成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第十二条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从家校共育上来讲,通过同读一本课外书活动,能够让教师和家长在阅读中,以学生的视角,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焦虑和困惑等,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从阅读的功能上来说,现在学生要不断地加强阅读,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同时,也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学生实行社会化成长,开启他们智慧的一种有效途径。只要同读的书籍,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便可家校同读。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与家长同读《窗边的小豆豆》,小学中年级学生与家长可以同读《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爱的教育》。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双减”政策中所提到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这种“家校同读”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还能潜移默化地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达成家校共识。

二、利用新平台,促成“双减”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享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53》等相关文件中都强调了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因此,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强家校沟通是今后家校共育的必然趋势。尤其在当下“互聯网+”的时代,利用互联网进行家校沟通,如,微信、QQ、线上校长信箱、美篇、空中课堂、短视频号等互联网工具,无疑为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利用这些新平台来促进家校共享。

1.利用网络新平台,抓好教育的起始点

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此,在学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就可以开始充分利用网络新平台来引导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在开学前就组建好班级群,通过班级群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利用这些网络新平台召开开学前的线上家长会,向家长告知开学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内容。为幼升小的衔接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在入校前有一定的规矩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班级美篇或者开设班级短视频号,用来记录和推送班级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每次推送都要有既定的教育主题,如,“争做文明小明星”“我是小小阅读王”等班级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既记录了学生的在校表现,又起到了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班级美篇及视频号可以让擅长这方面的家长参与编辑和制作,并一直跟随着这个班级,直到学生毕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利用网络新平台,抓好教育的起始点。不仅加强了家校的沟通,也有效地督促和引导了学生的养成教育。

2.利用网络新平台,重视教育的关切点

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每一个家长都极其关注的,尤其是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对此,学校可以搭建一个帮助家长解决这类问题的网络新平台。自“双减”政策颁布实施以来,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减负”这一热点问题,但对于政策的颁布,学校具体如何实施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校园网站,设置“教育时事热点专栏”每周为家长推送相关教育时事热点新闻,并给出相关建议,同时,在专栏下方开设家长论坛供家长交流讨论,学校根据家长讨论的普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及家长的需求,设置长期性的、事务性的工作专题版块。如,“家庭教育专栏”“安全教育专栏”“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家长分享专栏”等。通过校园网站专题化的交流,不仅体现出学校对教育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能通过这样一种家校协作的方式,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的新时代少年。

3.利用网络新平台,分享教育的经验点

对于民办学校的家长而言,存在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对于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可谓是束手无策,仅凭着自己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要么溺爱过度,要么暴力相加,要么直接放任不管。针对家长教育经验不足的现象,不管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都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就深圳市政府而言,为加强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每个月都会定期通过“深圳市教育云”网络平台向家长推送不同主题的“家庭教育大讲坛”内容供家长观看学习。除此之外,学校也会利用微信公众号、美篇、视频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不定期地给家长分享一些育儿经验、美文等。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推送不同的育儿专题内容。除了学校单方面的分享以外,还可以在学校校园官网的“家长分享专栏”版块设定分享主题,让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在既定的主题下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其他家长可以在分享专栏中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给家长提供了育儿的平台,还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拓展新机制,形成“双减”政策下家校育人工作的共建

通过上文提到的一些创新策略的实施,当家长与学校达成育人的共识、学校利用新平台促成育人的共享时,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以下几种新机制,来形成家校育人工作的共建,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一)家长参与教育,家校课程育人

对于课程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在主导。如果让一些感兴趣的家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参与其中,不仅对学校的课程教育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还能够让家长切身体会学校教育的不易之处。从而更能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当中。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来教育,让家长进课堂,设立家校共育的课程。

1.设立家长参与的活动课程。如,学校举办的升旗、入队、晨会等德育活动课程,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让家长在德育活动课程中以家长的角度来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和教育,通过这样一种德育课程一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等。又如,学校每学期举办的学科优质课大赛活动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既能监督学校组织上课又能关注孩子平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再如,亲子运动会、阳光体育节等体育活动课程,邀请家长参与这类活动课程意在促进亲子交流,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总而言之,学校组织的活动课程,都可以尽可能地让家长参与。可以通过这种家长参与式的活动课程,收集家长参与体验的感受或建议,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2.设立家长亲授的特长课程。根据“双减”政策内容,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来开设家长课程。邀请有一定兴趣特长的家长开设由家长亲自授课的兴趣课程,如,手工课、刺绣课、书法课等。还可开设与家长职业相关的课程,如有的家长是交警,便可以开设交通安全课程;有的家长是环卫工人,可以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有的家长是糕点师,可以开设烘焙课程等。总言之,就是开设与家长兴趣特长、职业相匹配、文化素养相关的家长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家长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很多学校不常见的课程,还促进了亲子交流,加强了家校联系。

3.设立家长引领的社会实践课程。这种家长引领的社会实践课程与学校平时组织的社会实践课程不太一样,它是根据家长工作的性质,以家长为主导的课程。如,有的家长开工厂,则可以带学生去到家长的厂房参观学习,让家长亲自介绍自己的厂房工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参观和家长的介绍,来感受车间的氛围,感受工人们的劳碌,感受工作的辛苦,感受技术的使用,感受家长创业的不易等。甚至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家长的工作,懂得家长的不易,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接受现实生活的教育,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

(二)家长参与管理,家校服务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学校制度。若是能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必然对建立现代化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立不同的家委机构。很多学校都会设立三级家委会,三级家委会可以说只要关系到家校活动的事宜几乎都是大包大揽,综合职能性太强,以至于什么都管但却什么都管不到位。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三级家委拆分成单项专业的委员会。比如,膳食委员会、上放学护队委员会、家长义工委员会、矛盾协调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我们可以先成立班级的各类专业委员会,再层层推荐分别组成年级和校级专业委员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时间安排来确定自己的申报项目。这样不仅满足了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需求,还充分挖掘利用了家长资源,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

参考文献:

[1]孙奇峰.疫情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5):114-115.

[2]陈福利.基于传统活动模式下养成教育新途径探究——以西京学院朝闻博雅晨风系列活动为例[J].才智,2020(17):1.

[3]武婷婷,张莹.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3):223-224.

[4]王红顺.家校共育新策略[J].青年教师,2019(8):36-39.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三新家校共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