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特征、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基于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

2022-06-27 03:12胡苏副教授博士周正义
商业会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师家族企业层级

胡苏(副教授/博士)周正义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一、问题提出

自Simunic(1980)构建审计定价模型以来,学者后续以此模型为基础不断拓展研究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审计费用主要由审计服务成本、风险溢价补偿和会计师事务所正常利润三部分构成;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这些研究都表明高质量的审计与较高的审计风险会引发较高的审计费用,但这与我国审计行业收费普遍较低的现实不尽相符。我国审计行业竞争激烈,审计市场的高度竞争性致使会计师事务所为争抢客户降低审计收费,同时为降低审计成本,会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审计风险上升,难以发现上市公司更加隐蔽的财务舞弊行为,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审计失败与审计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接连曝出的财务造假和审计失败丑闻,西方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如美国SEC颁布了SOX法案,其中101、103、302和404条款均涉及内部控制规范,尤其是SOX 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年报中应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对评价报告出具审计意见。2008年以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要求企业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世界各国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如何利用内部控制信息提升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以及降低审计风险,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

有关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关系的研究,学者基于传统审计理论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代理观。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人愿意采取审计这一成本较低的第三方独立鉴证。代理观视角下,委托人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与代理问题以及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第二,信息观。基于信息经济学分析,企业因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强监管下的制度要求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私人信息变成了公共信息。审计能够提高信息的含量和质量,减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低估企业价值的“柠檬市场”现象。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作为传递信号;同时现有研究也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也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审计,以向市场传递其是高质量企业的信号。第三,保险观。投资者购买审计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质量,还能将部分风险分散转移至审计师。在保险观视角下,风险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购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审计师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可能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作为风险溢价的补偿。而内部控制缺陷会增加审计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审计费用。

大量学者关注到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联系,并从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及整改、风险投资以及董事会治理等角度实证研究了两者间的关联性。还有部分学者从产权性质入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但结论并不统一,鲜见学者在企业既定产权性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政府控制层级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自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现有财政分权体系下可将国有企业进一步划分为中央政府控制层级和地方政府控制层级。由于不同控制层级政策性负担、目标及行为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而产生不同的内部控制质量水平。一方面,政府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国企更多的支持,即“支持之手”,但是不同层级的政府对所控制企业的支持力度存在差异。现有研究既有认为地方政府对所属控制层级国企支持力度更大、更灵活,也有认为央企更能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政府对所属层级国企支持力度不同,会导致内部控制乃至公司治理效应上的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的审计费用。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企在享受“支持之手”时,还要承担大量的政策性任务。在定期考核和晋升锦标赛模式下,政府官员可能存在短视主义倾向,要求企业帮助其完成“政治”业绩,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即“掠夺之手”,进而对企业的审计费用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在我国特定制度环境背景下,探究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政府控制层级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家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暴露出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的控制人具有长期持有较多股权以及掌握企业重要管理权的特征。一方面,家族企业控制人基于亲缘关系的利他行为,能够部分替代激励约束机制并自动消除家族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利他行为会加剧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多重歧视等问题。另一方面,家族企业股权较为集中,基于家族控制竞争优势理论,控制人有较强的经济动机缓解代理问题从而最大化企业价值。基于家族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家族企业更可能存在第二类代理问题,出现掏空等为获取私人收益而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股权结构、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进一步传导到企业内部,使得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效果存在明显差异,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特殊的家族环境背景,探究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有何显著影响?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将产权性质分为国有与非国有的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政府控制层级角度,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和地方控制两类,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拓展了既有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的理论研究;(2)基于家族控制的竞争优势理论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研究了家族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成本关系的调节作用,丰富了既有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审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正式进行审计前,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前调查,其目的是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审计重点。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要将更多的资源放在审计重点上,以达到减少审计风险和降低审计成本的目的。审前调查的重点之一,是要调查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控制和内部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减少和规避企业发生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当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以及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一方面,向股东传递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存在风险的信号,为解决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和保证自身权益,股东可能要求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了解导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而产生更高的审计费用;另一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向审计师传递了企业发生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加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信号,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减少审计程序。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需要综合分析企业整体环境存在的风险,执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和分析性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将更多的审计资源放在内部控制缺陷问题上,导致审计成本上升,进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根据保险观和风险溢价理论分析,投资者购买审计服务会将企业的部分风险转移至审计师,而内部控制缺陷则表明企业存在的风险较高,审计师需要承担更大的审计风险。基于声誉机制和“深口袋”的约束,审计师会提高审计收费作为风险补偿。

自2012年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审计费用大幅增加。在此阶段,主板上市公司每年需要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可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而按照缺陷严重程度又可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区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以及一般缺陷。从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来看,定量标准一般从占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及所有者权益等潜在错报比例进行缺陷等级认定,定性则从“董监高”舞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负面消息对企业声誉造成影响及高管或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程度等方面进行认定。基于对缺陷评价标准的分析,可以看出发生内部控制缺陷不仅从金额上给企业造成了损失,还会从性质上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所面临的财务和非财务风险越高,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为此审计师需要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以及对风险补偿提出更高要求,导致审计费用也越高。综上,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审计定价更高。

(二)产权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审计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有监督和补充作用。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背景,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与需求不同,从而造成对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与审计费用支付意愿上存在差异。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同时,还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公众和媒体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要求更高、监督更严,国企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更高,管理层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政府会对国企发挥“支持之手”的作用,所以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对国企影响较小。现代审计实质上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审计,审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可以较多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适当减少实质性测试,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现有研究表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面临经营困难和财务风险时,政府对国企会给予更多支持,而民营企业则较少获得外部支持或是任由市场自由选择。此外,家族企业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其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一方面,受限于内部管理方式和家族企业的价值观,裙带关系、公私不分和任人唯亲等现象普遍存在。家族企业股权集中且第二类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治理体系,进而加大了产生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建设投入成本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收效可能不明显,而是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企业。家族企业的管理者更可能存在短视主义而不愿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投入更多,或者选择更多自身资源参与内部控制建设以达到降低投入的目的,从而削弱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抵御经营和财务等风险的能力变弱,发生更高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加大且危害更大,进而导致更高的审计费用。综上,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非国有企业审计定价更高。

(三)政府控制层级、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将国有产权性质进一步细分,可将国有企业按照政治控制层级区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政府对所属层级国企的支持力度不同,会引发内部控制乃至公司治理效应上的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的审计费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地方国企还肩负着当地政府实现发展经济、承担就业和与其他地区竞争等社会责任和任务。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在此背景下,2019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化解风险。央企在受到较严的外部监管时,高管为了政治前途其自利动机较弱,建设高质量内部控制的驱动性更强。总体上,央企内部控制质量好于地方国企,央企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水平高于地方国企。

从“质”与“量”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从“量”的角度分析,地方国企数量多于央企数量。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中央政府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地方国企受到“掠夺之手”的影响较大,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以及严重可能性的“量”相较于央企较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质”的角度分析,央企在监管比较严格和内部控制建设投入资源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且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较高时,企业内外部面临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政治影响从性质角度来衡量比地方国企更加严重,而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进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综上,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地方国企,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央企审计定价更高。

(四)家族控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从家族控制视角切入,将民营企业分为家族控制和非家族控制两类。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的控制人具有长期持有较多股权以及掌握企业重要管理权的特征。陈德球等将家族控制理论从广义上分为竞争优势理论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基于家族控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控制人有较强的经济动机扩大企业价值。而内部控制对经营效率、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股权集中特征下控制人更有能力、动机去建设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基于家族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分析,参与企业经营的家族成员和实际控制人都有强烈的动机攫取超额私人收益。一方面,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盈利的增加,基于亲缘关系的利他行为对家族成员机会主义倾向的约束变小,对私有利益无节制的追求会破坏企业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家族控制人基于掏空等目的,会绕开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两类代理冲突加剧反而会降低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家族企业可能更倾向于聘请低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从而隐蔽控制人的掏空等行为。

基于家族控制的两种理论视角分析,在家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时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而在因为大股东的掏空等行为造成内部控制质量低的情况时,出于自利动机不愿意被外部审计发现存在较多内部控制缺陷而引起关注,在购买审计服务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综上,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家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非家族企业审计定价更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了使样本数据更可靠,参照一般做法对数据进行以下筛选:(1)剔除金融类、房地产类上市公司;(2)剔除ST、*ST类上市公司;(3)剔除样本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22 794个有效样本,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99%水平的缩尾处理。本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和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Lnfee)。本文主要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参考国内外关于审计费用的研究,将企业审计费用取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1)内部控制缺陷(Deficiency)。本文采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定义为1,否则为0。(2)产权性质(State)。参照一般学者对于产权性质的研究,将国有企业定义为1,非国有企业定义为0。(3)政府层级(Hierarchy)。国泰安CSMAR数据库将政府控制层级分为央企、省属国企和市属国企,本文将央企定义为1,省属国企和市属国企合并为地方国企,定义为0。(4)家族控制(Family)。结合我国家族企业实际发展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的家族企业按照如下标准判定: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家族,并且实际控制人为第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比例达20%以上。将家族企业定义为1,非家族企业定义为0。

3.控制变量:为控制其他因素对本文实证研究结果的干扰,在对年度和行业效应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审计质量、资产收益率和股权特征等。

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关系以及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构建以下模型验证假设1和假设2: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在不同政府控制层级的国有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构建以下模型验证假设3: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在是否为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构建以下模型验证假设4: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审计费用Lnfee最大值为16.267,最小值为12.612,差距较大,说明不同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具有明显差异。内部控制缺陷Deficiency的均值为0.312,表明样本中有31.2%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而公司规模Size、流动比率LIQ、资产负债率Lev以及资产收益率ROA等指标差异较大,说明对其进行控制是合理的。Big4均值仅为0.055,说明花费较高代价聘请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企业较少,但这可能与公司规模等因素有关。产权性质State的均值为0.344,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反映了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背景。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各变量的Person相关性系数,该分析旨在获得对研究假设的初步支持以及检查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Deficiency与审计费用Lnfee在1%的水平上呈正相关,这一结果初步支持了本文的假设。除了极个别变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其他变量之间均小于0.5,可以判定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较小。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多元回归分析

1.产权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根据表4可知,总样本审计费用Lnfee与内部控制缺陷Deficiency的相关系数为0.046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高,对假设1进行了验证。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意味着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较为突出,管理层存在背离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股东对于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被削弱,导致内部控制机制无法正常运作。内部控制有效性变差,面临的风险与损失也就越大,而损失可能是金额也可能是从性质上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但无疑都会对企业的正常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针对内部控制缺陷严重之处即高风险领域,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并将审计范围扩大至企业整个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乃至将企业置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进行分析,以达到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的目的,而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收费。

表4 产权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回归结果

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国企样本、非国企样本审计费用Lnfee与内部控制缺陷Deficiency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非国企样本相关系数0.063大于国企样本0.055,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非国有企业审计定价更高,对假设2进行了验证。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面临困境时获得的支持较少,并且日常对内部控制建设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进而审计费用会更高。

2.政府控制层级、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根据表5可知,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央企样本审计费用Lnfee与内部控制缺陷Deficiency的相关系数0.069,大于地方国企的0.061,说明政府层级越高,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审计费用增加的正向作用越显著,对假设3进行了验证。将视角细分到国企内部,央企在内部控制质量整体优于地方国企的背景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考虑到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势必会造成更大的负面作用,进而对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即通过高质量的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向外界传递信号以消除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此背景下,央企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不仅关系到单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业绩,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必须保持高度的审慎性,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避免因审计失败对审计师个人乃至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较大的审计风险,审计师会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央企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作为风险补偿。

表5 政府控制层级、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3.家族控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根据表6可知,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非家族企业样本审计费用Lnfee与内部控制缺陷Deficiency的相关系数0.103,大于家族企业样本的0.048,说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家族企业能够显著降低审计费用,对假设4进行了验证。非家族企业样本审计费用Lnfee与审计质量Big4的相关系数为0.735,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大于家族企业样本的0.566,表明相比于非家族控制的企业,家族控制的企业聘用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意愿较低,与前文基于家族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的分析相契合。家族企业控制人基于掏空等动机会破坏和绕开企业内部控制的制约,攫取超额私人利益,从而使得在家族控制的企业中第二类代理问题比较严重。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减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缓解公司代理冲突。按照西方资本市场代理成本和外部审计需求理论分析,当上市公司代理冲突较严重时,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来予以缓解,因此需要付出更高的审计费用。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体系仍不完善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倾向于聘请低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隐瞒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存在较多内部控制缺陷,从而支付相对较低的审计费用。

表6 家族控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借鉴现有检验方法,通过将解释变量内部控制缺陷按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赋值,并对控制变量进行了补充,以进行稳健性检验。当企业现金相较于流动负债较多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而营业利润率可以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因此,本文添加现金比率(CR)和营业利润率(OPM)作为控制变量,代入所有模型中进行再次回归,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最终的回归分析结果与前面的结论基本一致,由此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比较稳健的。限于篇幅,本文未对稳健性回归结果进行展示。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当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比审计费用更高。第二,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相对较少且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投入不足,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以及缺陷程度提高,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较强。第三,进一步将国有企业细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相比于地方国企,央企内部控制质量总体较高,但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且程度较高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作为对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带来审计成本上升的补偿。第四,从家族控制视角切入,将民营企业分为家族控制和非家族控制两类,相比于家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非家族企业审计定价更高。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产权特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以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实现公司治理效率的改善,对外传递企业运行良好的信号,减少外部市场对企业的负面评价,以降低外部审计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业绩和经营业绩。(2)审计师在选择被审计对象、执行审计程序以及审计定价时,应高度关注上市公司不同的控制权结构以及实际控制人特征对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认识到当公司管理层“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度亦会发生重要变化,审计师在对被审计对象执行审计程序时,应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实施较多的实质性测试环节,由此会导致审计师的审计成本增加,审计定价必然会相应提高。

猜你喜欢
审计师家族企业层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德家族企业风光不再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空中飞人”审计师
“空中飞人”审计师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家族企业的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