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陈横 安欢欢
摘要:特殊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行为问题是他们难以融入群体的原因之一,也是农村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因此,在新的融合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学生群体的行为问题,帮助他们在班集体生活中逐渐养成自信、健康的心态,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学生群体;课堂行为管理
前言
特殊学生在农村普校课堂上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往往让老师们望而却步,不知道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管理,因此,这样的背景要求农村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找到更适合特殊学生的行为管理办法,帮助他们在课堂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农村教师对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农村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要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管理;在教学中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包容,维护他们的自尊,尊重他们的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打消他们的抵触心理,更好地帮助他们。纠正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办法也千差万别,因此,方法的选择很重要。长期以来,农村许多教师倾向于通过惩罚来纠正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但是惩罚只会使特殊学生更为反感,也无法帮助他们纠正行为问题,因此农村教师要了解行为矫正的内容,寻找适合特殊学生的行为管理办法。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农村课堂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管理策略
2.1以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管理模式
“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管理模式要求农村教师要有观察的能力,以便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然后及时采取行动,对症下药。
特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行为问题,例如多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面对老师讲的内容不耐烦甚至烦躁等现象。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反应和举动,防患于未然,比如教师应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以便能够及时跟进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这是“预防为主”的手段;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行为问题了,教师就要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方式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在课堂上抽取特殊学生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降低他们内心的自卑感,这是“矫正为辅”的手段。其实,特殊学生的一些行为不是天生的,他们中大多是父母离异后受到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或者是后天身体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的,他们相比普通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我们要矫正特殊学生的不正确行为,要用心灵的温暖去感染他们,去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尘垢,只有拉近他们和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根本问题上消除心理问题,开展矫正工作。
2.2注重良好替代行为的养成
大多数学生的课堂行为都有一个更具体的目标,当目标没有达到时,为了达到目标而尝试其他行为途径是很常见的。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大多数行为问题本质上都是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采取的行为出现了问题。所以,农村教师在行为矫正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阻止特殊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替代行為。
很多特殊学生由于学习上的障碍还有行为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很难融入班集体,在班级中他们很难感到温暖,加剧了他们的不正常行为。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多和学生谈心,让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化作滴滴甘露和融融春风,去唤醒学生枯萎的心魂,去消融他们内心的冰冷与荒芜。在谈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原谅他们的无心之过,以包容的心态去给学生讲述“错误的行为不可取,我们应该这样做……”,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困境,教会他们与同学的相处之道,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2.3行为教育的一致性
许多农村教师抱怨行为矫正的方法不起作用,他们自己也尝试了很多方式,但都没有成效或者成效不高。其实这些方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不符合教学实际。实践经验表明,农村教师未能通过行为矫正方法最佳地处理特殊学生行为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总是希望方法可以一蹴而就,耐心不够;二是行为教育缺乏一致性,教师、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不够充分,使得特殊学生行为矫正的方案不能统一实施。在这两种情况下,特殊学生行为管理的一致性比较困难,因为它涉及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影响矫正效果最大的因素。因此,一旦确定了行为矫正的方案,就需要在教师、学校和家庭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行为教育的一致性。
结语
农村特殊学生的行为规范工作是一件需要长期进行的艰巨过程。在行为规范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发现特殊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以此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实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他们顺利、有秩序地参与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立娜.融合教育中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认识与管理[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8):931.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18.897.
[2]张耀尹.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课堂行为管理策略[J].速读(上旬),2018(2):258. 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8.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