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6-25 05:59张秀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小班化教学理实一体化

摘  要  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分析总结现阶段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改革思路,结合“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内涵,阐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的构建方法并进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化;液压与气压传动;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小班化教学;小队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9-0083-06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某些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长期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为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出总体要求:教育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等。为了顺应教育改革要求,上海市嘉定区职业技术学校历时三年时间(六个学期)在液压与气压传动专业课教学中探索与实践“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1.1  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中职机电、数控、模具及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组织该课程教师研讨,发现本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1.1  任务设置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中职学校为了适应当前中职生学习特点和就业岗位要求,选用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虽然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编写模式,但是任务设置与生产及生活实际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2  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模块的安排不符合认知规律  很多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虽然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了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在内容安排上将理论知识讲授及技能实践操作分割开来,即将所有理论讲授安排在一个章节,所有实践操作安排在另一章节。这样会造成学生学习理论时枯燥、难懂,昏昏欲睡;在学习应用实践时没有理论支撑,回路设计及技能操作也很难完成。因此,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分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认知。

1.1.3  实践教学相对薄弱,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班级人数均超过30人,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每台液压、气动设备最多容纳三名学生同时操作和观看,这就需要超过10台设备同时操作。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位教师很难顾及六台以上的设备操作情况,这就导致任课教师大多数只讲理论,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学生因为缺乏动手实践,对于液气压元件缺乏直观感受;又因为该门课程内容繁杂,理论抽象,比较难学,学生对该门课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1.4  考核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考核即“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其过程中的表现,即缺乏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具有全面性,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调整课程知识结构,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多理论,少实践”、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单一元件及其应用为内容,以与生产生活实际相适应的典型任务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

2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它以任务为引领,以评价为驱动,聚焦课堂教学,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做与对于成果的评有机结合,能够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笔者进行如下操作。

2.1  调整课程知识结构,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课程任务

针对教材中将各种控制元件原理讲解及其应用操作分割开来的情况,笔者结合本课程“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对马振幅老师主编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将“任务1 气压传动控制元件工作原理及选用”和“任务2 气压传动基本回路组成原理及气路连接”“任务3 其他常用基本回路及气路连接”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形成多个以“与生产生活实际相适应的典型任务”为载体的课题,通过实例逐步引入新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分散、简化,进行教学。

如双压阀内容在原教材“项目五 单元四 任务1 气压传动控制元件工作原理及选用”中主要以各种控制元件原理的讲解呈现,比较抽象、难懂,而双压阀应用回路的设计以及应用实例的讲解又放在“任务3 其他常用基本回路及气路连接”中的“双手同时操作”中。为了便于学习,笔者将任务1和任务3中“双压阀原理”“双压阀的回路应用——双手同时操作控制回路”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气动冲床气动回路的设计与装调”典型任务进行教学(见表1任务三),改变所有元件的原理讲解安排在一个章节、所有元件的应用讲解安排在另一个章节的情况,变为单一元件的原理及其应用形式在一起,简化理论知识点,又让学生及时地通过模拟仿真和动手操作深入学习元件的原理及应用,效果会更好。

表1为“气动控制元件原理及介绍”和“气动控制元件应用回路”两部分内容整合之后的一单元教学课题示例。任务一到任务四中的每个课题在应用旧元件基础上增加一个新元件,将新知识逐步增加,这样既分散了新知识点,又巩固了旧知识点。任务五在任务四单控基础上拓展到双控、三控及以上,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不同,选择不同难度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现分层教学。精心设计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任务内容,有效缩小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进入企业后接触有关技术时上手快,可以快速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内容交融在一起,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2  小班化或小队合作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如果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缺乏动手实践,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如果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讲理论边实践,也就是常说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就会显著增强教学效果。为了能够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班级设置上须采用小班化方式或者采用小队合作教学方式。

2.2.1  小班化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液气压实训时,每台设备最多容纳三名学生轮流操作,每个教师负责照看的操作设备最多不超过六台。这就要求在液气压实训时将原班级(超过30名学生)一分为二,安排两个教师同时上课,即开展小班化教学,从而避免班级人数多,一个教师顾及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2.2.2  小队合作教学  小队合作教学为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根据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型结构,分工协作,合作施教。“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熟悉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又熟悉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但是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兴趣和优势不同,这就需要采用小队合作教学方式,让理论占优势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让实践占优势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两位教师同时指导,不仅可以使每个教师的教学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能在不影响当前大多数学校大班化班级设置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2.3  精心研究“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2.3.1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3.2  分析任务,探索新知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讲授等环节探索新知识。

2.3.3  任务实施,合作完成  在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之后,开始实施任务。小组合作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回路图设计,然后回路装调验证回路的合理性。在教师确认回路合理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完成,然后组员轮流动手实践,轮流观察评价。教师巡回指导,并记录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问题。

2.3.4  任务拓展,分类提高  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增加难度,实现分层教学,同时布置预习任务。

2.3.5  多元评价,客观全面  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员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对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多项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模拟仿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进行评价,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2.4  改革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课程考核是按照平时表现(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计算总评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以识记、计算为主,分析为辅。这样考核会出现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考前通过复习卷突击记忆也能通过考试的现象,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下,采用以往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应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起来。过程考核评价即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理论知识与任务操作等各个环节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考核评价对学生最终知识点掌握和技能掌握情况予以检测。其中,过程考核评价为主(占70%),结果考核评价为辅(占30%),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以上海市嘉定区职业技术学校18级机电一体化专业180701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全班32名学生,班级设置为小班化,即一分为二,每16名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两名学生。具体评价如表2所示。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平性,能确保教学评价的效果,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施效果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在上海市嘉定区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16级、17级、18级193名学生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进行尝试,为了了解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学习的兴趣度、学习主动性、课程内容喜好、综合能力提高、评价方式喜好、竞赛获奖情况等,对1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部分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如图1~图6所示。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及走访用人单位等,可知此教学模式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多理论,少实践”的局面,变为以任务进行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完成任务,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对学生的多项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更全面、更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在组员互评和小组互评部分有时会有主观性因素影响,这就要求互评内容尽量避免设置主观性评价。因此,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应用,值得在其他专业课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少非.课堂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马振幅.液压与气压传动[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朱晶,王国明,刘志臣,等.“教学做评一体化”电类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32-36.

[4] 李金成,夏文香,赵宝秀,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学做一体化”专业课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8(4):16-19,21.

作者:张秀芹,上海市嘉定区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研究(201899)。

猜你喜欢
液压与气压传动小班化教学理实一体化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讲、练、演”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教学
基于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