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研究*

2022-06-25 17:52方桢瀚胡爱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方桢瀚 胡爱清

摘  要  “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发展中心起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更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从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功能、交流与咨询功能、教学评价与反馈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012-03

0  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教师发展中心起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更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随着国内高职院校陆续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学者们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统计工具,数据来源主题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共发现103篇论文,发表时间集中于2013—2022年,关键词为中心功能、运行机制、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等。例如:黄红英等[1]从功能视角分析教师发展中心作用,认为中心应致力于对教师发展研究、指导和实施,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刘雪妮[2]从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历程探讨其功能与缺陷,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时间短,存在权责、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不明晰等问题;段琼辉等[3]认为,教师发展中心仍存在如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全、经费保障不周全等问题;陈亚军等[4]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很少建立专业化教师发展中心,大多数院校对教师发展中心不重视,不能准确把握教师发展中心职能。教师发展中心应以行业和学校特色为出发点,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的开展工作。

从以上研究成果看出,国内学者仍缺乏针对性理论指导,缺乏对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和实施路径长期观察与研究,提出的解决措施较为宏观,缺乏可操作性路径指导。

国外学者主要从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类型、理念、组织资源与战略等主题开展研究。例如:Erick-son[5]调研了650多个教师发展中心,发现中心使命主要集中于满足大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需求,尤其是大学教师在新教学技术方面的需求;Brawner[6]发现,工程学科为特色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使命在于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效率、设计整合教学方法与新技术方法等教师发展项目;Sorcinelli等[7]对美国300多个大学教师发展组织进行调研,发现其使命陈述主要为“创造与推广卓越教学文化”“回应大学教师发展个体诉求”和“引领院校教与学的改革”;Cook等[8]调研哈佛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发现其组织非常注重合作、创新和引领,强调服务教师个体成长需求。

从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看,学者强调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组织研究,较少开展针对社区学院教师发展组织研究;研究采集的样本多,主要关注教师发展组织的使命、组织架构、组织功能等,对教师发展组织与学校发展愿景互动及教师发展组织对提升教师队伍综合实力研究较为缺乏。

2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与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日趋减少之间的矛盾成为学校治理关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高校普遍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经过11年发展,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及部分高职院校先后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拥有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和咨询服务等服务性功能,成为助力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政策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

2.1  教师培训功能

教师培训功能是教师发展中心最基础的功能,随着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诉求的提出,可从三方面开展。

2.1.1  校内教师培训

涵盖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

2.1.2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简称“国培”)  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科学设置培训项目,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培训组织形式,组织开展“专业带头人高级研修(跟岗访学)”“专业课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辅导员及德育管理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等系列国培项目,引领带动周边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

2.1.3  组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为帮助教师提升“双师型”职业能力,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明确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五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开展企业实践考核与管理,帮助教师掌握企业实践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2  交流与咨询功能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应为教师争取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信息化自主学习、教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及教师诊断与咨询服务等交流和咨询平台,为教师提供多元的、线上线下交流咨询服务;组建国内外教师培养培训师资库,聘请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政府机关、企业等的专家骨干,通过校级大讲堂、研修班、学术沙龙等多样化的形式,组织教师对感兴趣的专题、教学科研项目、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发展中心架起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学校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等开展技术支持与诊断咨询服务。

2.3  教学评价与反馈功能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的重要一环。

2.3.1  建立教学督导机制

要做到真正了解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只有深入课堂听取调研,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教学督导,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才能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2.3.2  建立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成长档案

针对青年阶段教师、“双师”素质提升阶段教师和高层次骨干教师等不同成长阶段教师,通过教学适应、卓越成长过程管理及记录培训,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库,开展过程性评价和记录,帮助教师成长。

2.3.3  立足学校资源,成立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

针对教师发展规划、教师培养、科研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重大项目开展审议及监督,对教师发展中心校本团队建设和教师发展课题项目进行评选、评估和审定,确保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有效性、前瞻性和公正性,使中心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积极为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的评价与反馈。

3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路径

3.1  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的服务功能

浙江省在评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时,确定了其五项服务功能,即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和优质教学资源供应,强调中心为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推进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质量评价、咨询服务等常态化、制度化服务。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服务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将人事或教务等管理功能渗入教师发展中心业务内容,组织机构功能的扩展,必然会带来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会对组织功能和核心业务带来冲击。如何有效界定教师发展中心服务功能,更好推进教师发展中心服务,学校需要作全盘考量,实现各机构间业务相互促进。

3.2  有效回应学校及教师发展需求

教师发展中心缘起于回应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治理水平、产教融合等的发展需求,推进国家级标志性成果等项目的迫切需求。教师发展中心能够及时响应学校在同等院校中提升竞争力的需求,满足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要求,及时提供诊断与咨询服务。教师发展中心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有效开展培训、诊断与咨询项目,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才能成为学校重要的发展依托,发挥强大的服务功能,逃离被边缘化处境。

3.3  密切与学校职能处室间的合作

作为服务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作为学校组织生态中的新生机构,教师发展中心面临如何与相关处室和谐共生,如何与外部支持性机构相互协作的抉择。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学校核心部门,与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具有相同的学校发展愿景。受学校管理制度及文化氛围影响,校内相关部门各自完成自身业绩和岗位职责的利益追求,难以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唯有打破隔阂,有效整合各部门教师队伍培训需求,以共同的愿景引领合作,才能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3.4  加强与支持性机构合作

教师发展中心加强与支持性机构合作,密切形成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合作态势,有利于中心整合区域“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资源,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政府指导、教师企业实践、行业“1+X”技能培训、周边院校共建培训联盟等项目,形成紧密合作型共同体。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与校内各部门同频共振。

教务处、科研与产业服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规划与质量管理中心、招生就业处等学校职能处室,以及政府机关、知名企业、行业组织、周边院校等支持性机构,共同组成教师发展中心创新集聚中心。拥有与相关业务部门更多合作,与支持性机构更加紧密融合,能够使教师发展中心成为通才型组织,为教师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4  结论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但是何为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办好教师发展中心,仍然处于懵懂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从顶层设计、中心发展规划、中心功能定位到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都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差异来源于各个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建设及制度文化差异,通过形成有效的组织架构,形成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发展中心机构设置的最终目的。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能否成为“双高”院校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关键,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未来发展。而教师发展中心能否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有效开展教师队伍培养,成为学校把握发展契机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服务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要做好教师成长与教师专业长远发展规划,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黄红英,李佳圣.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探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31-35.

[2] 刘雪妮.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与评价[J].品牌研究,2018(7):286-287.

[3] 段琼辉,李永,黄陈,等.国内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析因[J].高教学刊,2018(12):63-64,67.

[4] 陈亚军,刘予东.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职能与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65-70,96.

[5] Erickson G. A survey of faculty developmentPractices[J].To improve the academy,1986,5(1):182-196.

[6] Brawner C E, Felder R M, Allen R, et al. A surveyof faculty teaching practices and involvement in faculty development activities[J].Journal ofEngineering education,2002,91(4):393-396.

[7] Sorcinelli M D, Austin A E, Eddy P L, et al.Creating the future of faculty development: learning from the past,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M].Bolton, MA: Anker Publishing company,2005:133.

[8] Cook C E, Marincovich M. Effective practices atresearch universities[M]//A Guide to Faculty Development.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y-BassPublishers,2010:279.

[9] 方桢瀚.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22(6):112-114.

[10] 黄佩.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11] 朱雯珊.“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10):85-89.

[12] 梅辉,黄红英.“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3):16-20.

[13] 张巾帼.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3):55-60.

*项目来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运行与成效研究”(项目编号:xyzd1801)的研究成果。

作者:方桢瀚,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教师专业发展;胡爱清,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510507)。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