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作文中 树立文章结构意识

2022-06-25 07:01卢兴治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5期
关键词:结构意识文章

卢兴治

一、引言

结构之于文章,就如同一座房子需要框架一样,没有框架,房子就盖不起来。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于文章是多么重要。

中学生写文章,有时缺少写作之前的结构意识,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思路就会很乱,甚至颠三倒四,不成体统。

其实,重视文章的结构意识,有助于学生写作时不随便乱写,安排好一定的写作顺序十分重要,否则,只是材料的堆砌,并无文章的韵味。

二、文章结构的意义

古人写文章历来重视结构的安排,一部庞大的文学作品,如果写作之前没有一个明晰的结构方案,写出来的作品就会杂乱,长篇小说《水浒传》人物眾多,情节复杂,作品中的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采取单线发展的结构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环环相扣,逐步发展到梁山众英雄的大聚义。这种结构法固然由于继承了“说话”艺术的表现手法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从全书的主线出发,服从于作品的巨大的历史主题。

在文章结构方面,古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际涯,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刘勰在这里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总文理,即内容要有序;(二)统首尾,从开头到结尾,一脉连贯;(三)定与夺,材料的取舍定夺;(四)合际涯,句段章节之间针线细密;(五)“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达到包举全篇,有物有序,纲领昭畅,使内容丰富而不散漫。这些理论当中,除了“定与夺”不属于谋篇布局范围之外,其余都属于结构的任务。元人程端礼关于文章结构的原则提出:“以注意为将军,转换开合,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刘勰认为,文章的结构主要是“附辞会义”。所谓“附辞”就是使文辞连贯,所谓“会义”就是使思想内容的段落衔接。可见,文章的结构不单包含了层次段落,还包括了文章的文辞。

刘勰、程端礼的主张,都明确地确立了文章结构的意义,因此,树立文章结构意识,对我们写作者尤其是中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构的方法

文章结构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在写作中,不可以一成不变的。也不能千章一法,所有的文章都采用同一种结构法,这样的文章人家看了一篇,就不想看第二篇了。只有做到一篇文章一个结构法,这样的文章才会有变化,才会有创造。我们在写作文章时,既要讲究文章的作法,特别是结构,但是又不能被方法所束缚,结构要讲变化,但是又不可以“随心所欲”。在我们教学生习作时,有两个方法很值得借鉴:

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干,提纲挈领。文章就像江河支流、树木多有分枝一样,我们必须找到文章的“源”,找到“干”,找到“领”,这是一篇文章划分层次的依据。找到了,层次就划分好了,文章自然也就井然有序了,眉清也目楚了。

一篇文章总归有一个“纲”,一个“领”,一个“干”,所以,我们在写作之前就首先要对自己所写的文章预先有个明确的“纲”“领”“干”,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的主旨。主旨抓不到,文章就乱了,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脑髓,其他的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就是刘勰所说的“统首尾,密针线”。就是我们写作前从头到尾要做全面的安排,决不可以想到一点就写一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结构上就会出现漏洞,有一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 让读者搞不清楚在说什么。在全面安排好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密针线”,就如同我们缝补衣服,一针不漏,漏了一针,针线就跳出来,衣服就不好看了。

其实,一篇文章要做到前后贯通、血脉相连、首尾呼应,才叫好文章,至少在结构上是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

四、中学生如何树立结构意识

就目前中学生写作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前缺少文章的结构意识,无论是平时的写作实践,还是考场作文。平时的写作实践,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很是随便地写一篇文章来交差,完全没有文章的结构意识,这样不负责任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会是好文章。还有考场作文时,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在写作之前,对所要写的文章作结构上全盘考虑。思维欠缺,结构意识不强,导致文章得不到高分。

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章结构意识,教师的责任很重要。教师在平时解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重视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与引导。

(一)从教学的角度思考文章的结构。

譬如,臧克家写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这篇文章被选入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是一篇结构上有明显特征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此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表明文章结构的段落或句子,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白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对于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我教学此文时,学生找出来的句子很多,譬如开头两句:“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卓越的学者,热情彭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句子其实在文章中起着连接段落的重要作用,只要我们抓住这些“纲与领与干”,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这就是所谓的首抓结构,让学生充分明白文章有了这些句子作为你文章的“骨架”,文章的条理层次就明确了。

抓住了这些具有明显的结构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后,对下面的文章的具体分析,自然就容易多了。

又譬如,教学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文章回忆了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一些生活中的事,那究竟写了些什么事,我们就要从文章的结构着手,通读文章,让学生找出能够表明文章结构的句子,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所找到的句子有:“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这些句子对我们分析文章的层次内容有很好的作用,其实它们就是文章的“骨架”,有了这些句子作为“骨架”,就明确了文章的结构,也就可以分析清楚文章的内容和层次了。

教学中,我们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文章的结构谈起,让学生充分明白結构之于文章层次内容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有了结构意识, 在写作中也会自然地重视起来。

(二)在日常写作中贯彻结构意识

文章结构方法很多, 每次写作时,可以采用一种结构法,叫学生用此结构法写成文章。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这个结构法的运用技巧,或者是掌握这个结构法,从而为以后写作中自觉运用打下基础。文章的结构法很多,上面已有阐述。但是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这些结构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1.总分法。这一方法,可以延伸出几种,如先分后总、先总后分、总分总等。

2.一条线索串联珍珠。就是写文章时,要用一条明显的线索,把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

3.双线平行发展,可以是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双线平行。

4.首尾照应法。这个很简单,就是写作时要做到开头、结尾遥相呼应。

5.铺垫暗示法。就是在文章中要巧妙地运用铺垫和照应的方法,正是我们常说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譬如教学生写一篇文章,以2021年的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作文题《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例。写作此文,我可从结构上多向构思。首先采用总分总结构来写。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构思,开头总写记忆中那些事,就像花儿一样芬芳,巧妙地点明主题,然后在行文过程中,详细地记述哪些是芬芳的事。分写,可以采用几件事来写,最后总写,结尾处再次点明,这些事是我留在记忆中的芬芳。其次,我们也可以采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来进行构思,组织文章的结构等等。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采用多种结构法进行写作训练,写完后,要分析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是否在结构上做到了清晰明白。

结束语:

重视文章的结构只是文章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写作时,也不要为结构而结构,如果这样,学生写作时,考虑到的就是为了把文章结构写好,而忽略了文章的语言、情节、人物等等其他因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不好的。

因此,文章的结构自然很重要,写作时需要用心构思,一篇文章有了好的结构,自然对读者的阅读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但是,我们的文章千变万化,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结构,有时候,它是靠内在的逻辑思维来勾连文章内容的,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315166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结构意识文章
《史记》类传结构论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消防意识
半包围结构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