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会有时

2022-06-24 10:43白露
军嫂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职人员苏苏爱人

白露

“苏苏,你家儿子什么时候来北京呢?”一到暑假,大院里的孩子们便撒起欢来,同事见状,在闲聊中关心地问。

“快了快了……”苏苏回答,像是安慰自己,同时也充满期待。望着那群奔跑的孩子,苏苏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多多快乐的样子。

理想丰满

2021年初,当苏苏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到北京某部报到时,同事们都很好奇。苏苏和同批其他文职人员不一样,不是年轻的应届毕业生,而是已经“家庭事业双丰收”了。

苏苏来自江苏苏州,不到一米六的她,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气质,说话轻声细语。苏苏有着温馨幸福的小家庭,丈夫爱她、支持她,儿子多多四五岁,活泼、可爱……她学的是工科,硕士毕业后在一家规模不小的民企上班,具有工程师职称的她收入不菲。这样的苏苏,为什么还要报考军队文职人员,“抛夫弃子”不远千里到北京来呢?

面试的时候,考官也这样问过苏苏。她回答:“第一,我爷爷是个退役老兵,非常希望我们子孙辈能有人参军入伍,而文职人员也是军队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在原单位,事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所学专业得不到较深远的发展;第三,北京是首都,资源丰富,来这里,也希望自己各方面能有所提升……”苏苏思路清晰,回答干净利落。

苏苏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现今已87岁的他心怀感念,常说自己能回到家乡,得感谢他的班长替他挡住了飞来的弹片……苏苏的父亲是家中独子,年轻时想参军却因视力不合格而未能如愿。苏苏是独生女,大学时想报名入伍,母亲心疼她,坚决不同意。

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的消息传来,苏苏便动了心。但当时儿子多多刚一岁多,无法兼顾。时隔两年,她再次在相关公告上,看到有符合自身条件的岗位时,忍不住和爱人杜立提起这件事。

没想到,杜立不假思索就赞成道:“只要你想报,咱们就报。既能帮爷爷了却心愿,又可能解决你的专业发展瓶颈,一举两得。”

苏苏听了,仍有点犹豫。“能报考的单位在北京,离苏州1000多公里。你和多多怎么办?”

杜立是苏苏的大学本科兼研究生同学,他们俩从相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他干脆地说:“北京挺好,资源多,包容度高,等你在那里安定下来,我们跟着你走。”

小两口商量好之后,苏苏便着手准备报考工作。爷爷得知后非常高兴,母亲觉得苏苏放弃苏州的一切去报考太折腾,但考虑到军队文职人员工作稳定,苏苏又劲头十足,就由她去了。

苏苏顺利通过考试,加入到军队文职人员队伍,全家人都为她高兴。苏苏抵达北京前往单位报到那天,在出租车上,望着窗外大城市的喧嚣逐渐消散,大山影影绰绰……这样的环境,让苏苏怅然若失。进入单位营区,庄严肃穆的氛围、青春飞扬的标语,及同事们的热情欢迎,又一下子点燃了苏苏的激情,她开始期待起自己的“孔雀蓝”生涯。

现实骨感

2021年6月底,苏苏穿上了“孔雀蓝”常服。那天,她把自己收拾了一番,特意请宣传口的同事给自己拍了一组制服照,并发回了家里。当天晚上,和家人视频通话的时候,爷爷特地让她在视频镜头前多转两圈,他看得仔细认真,还不断地夸她有出息,其他家人也更理解了她的选择……那一刻,苏苏是真的开心,忘记了忙碌工作的疲惫,也忘记了这半年来与爱人、孩子两地分居的辛酸。

苏苏是单位同批文职人员中,第一个申请到公寓房的人。公寓房建成时间已久,室内昏暗,面积不大。但这5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经过苏苏用心地拾掇和装饰后,也焕然一新。看着眼前这个像家的地方,苏苏高兴地给杜立拨去了视频电话:“杜立,你看,这就是咱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了,就等你和多多一起过来了。”

视频那头的杜立神采飞扬,“辛苦了苏苏。我这边尽快办好手续,然后就带着儿子去投奔你啦!等着我们!”

杜立的辞职手续办得并不顺利。杜立所在企业发展良好,他自己一贯表现突出,已是中层领导。他突然辞职,企业领导感到有点意外,极力挽留。但杜立去意已决,领导只好同意,但也表示随时欢迎他回来。

2021年7月底,杜立带着刚满5岁的儿子多多,来到了家属院。营区家属院中的新鲜感,团聚的欢愉,让这个小家庭溢满欢乐,他们憧憬着在北京落地生根。

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杜立就有点坐不住了。

北京气候干燥,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多多,流鼻血的次数越来越多。多多说话带有江苏口音,大院里的小伙伴们虽然热情,但交流起来有些费劲;大院里带娃的基本都是大爷、大妈,杜立带着儿子出门,看上去多少有些格格不入;苏苏单位协调的部队幼儿园由于插班生名额限制,多多没能入园,上附近的公立幼儿园,苏苏没有北京户口……

一切好像都开始不顺利起来,更让杜立意料不到的是,北京资源广、企业多,可是他找起工作来,却有点难。一个月时间里,杜立除了带儿子外,就是上网找工作、投简历,但适合他投递简历的职位本就不多,有回应的更是寥寥无几。倒不是杜立没有能力,只是他的学历、专业和过去的就职经验,反而让他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之中。

杜立和苏苏的专业一样,较为冷门,就业前景不错,但社会需求量小,门槛高,好的岗位可遇不可求。而且那些公司都位于市中心,离营区有四五十公里远……从研究生毕业到来北京前,杜立的职业生涯都是一帆风顺,而这一个月里,他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杜立慢慢地、不自觉地烦躁起来,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对下班回来的苏苏嘘寒问暖,带着孩子满大院高兴地逛了,也没有了刚找工作时的劲头,而是整天窝在家里长吁短叹。

道路曲折

苏苏看到杜立的样子,十分愧疚,杜立和儿子是奔着自己来北京的,可现在呢?眼见9月1日马上就到,儿子入园无望,杜立的工作更没有着落,当初两人商量出来的美好未来,如今在现实煎熬下看起来荡然无存。

苏苏曾和杜立商量,暂时在营区周边找个单位上班,兼顾孩子。但是小企业给的工资不到之前的一半,杜立觉得委屈,苏苏也不敢多说。若是回苏州去上班,杜立放不下面子,又回到两地分居的状态,小两口也不甘心。现实问题像北京的“秋老虎”一样,炙烤着他们。

就在这时,远在老家的婆婆给苏苏打来了电话。之前,婆婆一直帮忙照看多多。老人家身体不好,不愿意跟着苏苏他们北上,可她牵挂、疼爱着孙子。平时在电话里得知儿子和孙子在北京的处境,她心疼不已。8月28日这天,她专门来电语重心长地说:“我看,要不让杜立带着多多回来吧?家里至少还有工作,也有幼儿园可上,一切都很熟悉。”

苏苏不是没有这样想过,其实她也和杜立这样商量过,但杜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怎么了,真投奔你来了,嫌弃我了,想赶我回去了?”此后,苏苏便没再提起这个话题。

婆婆却说,她自有办法。第二天,杜立就告诉苏苏,他要带着多多返回苏州老家了。原来,婆婆打电话给杜立,说最近自己高血压坚持吃药却不见好转,又很想念、担心多多……让杜立返回原企业,也可以边上班、边投简历,等到有合适机会,再来北京团聚。婆婆还补充说,等她把身体养好了,到时候也到北京帮忙带孩子,解决小两口的带娃忧虑……

听了母亲的话,杜立权衡再三,便下定决心回苏州了。有“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这个理由“下台阶”,杜立回原单位也顺理成章。

苏苏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可她还是难受……2021年8月31日,苏苏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爱人和儿子,小家再次开启两地分居的日子。

前途光明

爱人和儿子回家乡后,苏苏心无旁骛地一头扎进工作中。苏苏专业能力强,认真细致,很快就适应了岗位。她还请缨参加了单位前往某地的调研,一去便是两个月。苏苏内心时常被为军队贡献了一份力量的成就感充盈着,但在忙碌之余,她也会想念亲人、感到落寞。

杜立在苏州,一边照顾儿子和老人,一边也留意着北京的各类招聘信息。尽管想念和担心独自在京的苏苏,但上次团聚心切、莽撞辞职,最后无功折返的经历,让他的“北上计划”更加谨慎、细致。

2022年春节假期,按照相关要求,苏苏没有回家过年,只能和爱人、儿子通过微信视频以解思念。除夕,室主任特地邀请苏苏到家里一起过年,也详细了解她的家庭情况。除了安慰外,他还帮她想着法子,积极协调,又把杜立的简历,转给之前转业的相关同事,请大家有机会多推荐……

忙碌可以让人淡忘时间。转眼又到7月底,快一年没有见到爱人、儿子了,但苏苏又觉得有盼头了。她的工作居住证办下来了,政工处的同事给她做了登记,这样多多在2022年9月就能和大院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幼升小”。因为室主任的积极推荐,这两天有家企业正在和杜立沟通,已经初步完成相互了解,很快就会定下面试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杜立会带着儿子再次赴京,同行的还有婆婆……

也许真是“好事多磨终成事,佳期难得自有期”,这一路,他们走过欢愉、落寞、郁闷、期待……但是只要心中有力量,遇事往前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苏苏这样想着。

(作者丈夫单位:陆军某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各抒己见

许直(军队文职人员,“90后”)

在我看来,有舍有得是必然规律,既然选择异地文职,就意味着两地分居,或另一半做出牺牲、重新就业。只有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一步步稳扎稳打解决碰到的困难。

王芳(军队文职人员,“80后”)

“弯弓征战作男儿”,感谢文职社招圆了我们很多女孩逐梦军营的梦想。文中的苏苏心向强军,转身成为“孔雀蓝”,勇气可嘉。她遇到的家庭难处,也对我有启发。我目前单身,以后组建了家庭,我也希望不是异地,苏苏的故事让我知道要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如何努力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我想,在异地期间,关注夫妻情感、远程陪伴孩子很重要,但只要以足够的坚忍面对,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连营营(军队文职人员,“80后”)

我是一名军嫂,苏苏可能有团聚的希望,而我家只能选择异地分居。这个问题,在决定考取文职时,我就考虑过——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为了逐梦,信念就要足够坚定!当然,家人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文中的婆婆善良又智慧,既照顾了儿子的面子,又解决了小两口左右为难的窘境,值得我们学习。

廖清临(军队文职人员的丈夫,“80后”)

我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职业使然,我觉得文中的夫妻,在妻子考取文职前后,可以规划得更周全一点,不要光停留在“想很美好”层面,而是应该做好相关情况咨询和相应的思想准备。后来体验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们分析利弊,灵活应对,“伺机出击”,收获美好的结果……这也是值得赞赏的。

唐冲(现役军人,“70后”)

作为一名女军人,我爱人随军就业时也曾费尽周折,我也曾体验过苏苏的为难和愧疚。既为现实窘境发愁,又要小心翼翼照顾爱人的感受,给予心理和情感上的抚慰。好在,文中夫妻感情笃定,并不因为难处而相互指责或者争吵。文中领导的关怀,也展现出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我想,随着各种政策完善,相关制度的落地,福利、待遇也会越来越好,现在看似难的事情,也会逐渐解决。

张霞(军队文职人员的婆婆,“60后”)

当我儿媳妇准备考取军队文职人员的时候,一开始我不太支持。我们这代人受“相夫教子”观念影响较深,我觉得现有的生活足够支撑他们小家庭的幸福,没有必要“瞎折腾”。但后来一想,时代发展很快,我们这辈人的思想也不能守旧,年轻人勇于追逐梦想也是难能可贵的。况且,儿媳有志于国防,我们也挺光荣。所以只要他们两口子决定好了,我支持就是。如果他们需要,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比如“随军”帮忙带好孩子。

编辑/吴萍霞

猜你喜欢
文职人员苏苏爱人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观星地理之凤凰天池
古朴壮观的西大坪军堡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我的爱人
Effect of rifle bullet parameters on the penetration into ballistic gelatin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