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在帮助学生理解要背诵的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收到不错的效果:一是采用“替身”法,激发背诵。二是巧用“插图”,指导背诵。三是抓住“方位”词,引导背诵。四是运用“对话”,指导背诵。五是师生互动,激发背诵。
【关键词】积累;背诵;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四个学段总共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记忆力旺盛,是诵读的好时机。如果忽视了这一宝贵时期的背诵积累,也许就会造成“根底浅”“腹中空”的后果,有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不喜欢背诵课文,甚至讨厌背诵课文。只要教师一提到要“背诵”,教室里便会哀声四起,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为了使学生从“讨厌背诵”到“乐于背诵”,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在帮助学生理解要背诵的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采用“替身”法,激发背诵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要求学生积累的格言警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替身”法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文中的人物。例如,指导学生背诵《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名句”,笔者先让学生在本组“名言名句”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名人,然后把自己当作那个名人,再把“自己”所说的“名言”用两分钟的时间背下来,最后让学生以“我是——(名人姓名),我说过——(名言)”的句式在课堂上背诵出来。这样的背诵方法,学生不但喜欢,而且还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名言”也记住了“名人”。
二、巧用“插图”,指导背诵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配有漂亮的插图,对于小学生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一打开课文,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内美美地欣赏一下“美境”,然后再读课文。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巧妙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背诵。例如,在指导学生背诵《小儿垂钓》时,笔者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再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所见”。待有学生讲出“小儿头发蓬乱”时,笔者巧妙地在圖中小儿的头上写上“蓬头”;学生讲出 “坐在草丛边”时,相机在图中的小草旁写上“映身”;学生讲出“挥手叫路人别出声”时,用彩色笔圈起小儿的手掌,并写上“怕、惊”。学生通过“赏图”“熟读”后,以挑战的游戏方式鼓励学生根据教师“处理”后的插图背诵。这样的背诵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他们参与背诵的欲望特别高,课文也就容易背诵了。
三、抓住“方位”词,引导背诵
教材中有很多描写环境的课文,这类文章的语段优美,想象丰富,但句式比较长,学生不喜欢背诵,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背起来也非常吃力。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在品悟课文时先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画起来,在学生充分熟读课文后指导学生背诵。例如,指导学生背诵《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第一自然段时,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时相机地让学生画出方位词“山脚下——山上——村边——林子里——小河中”,然后指导并鼓励学生抓住这几个方位词进行背诵。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把又长又难背的段落背出来了。
四、运用“对话”,指导背诵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文、段落更长、更难。特别是文言文,人物对话多,学生难以理解文本,如果让学生逐句逐句背,耗时长,效果不明显,而且学困生背不下来。所以,学生要不装模作样,要不干脆不背。为此,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巧用人物对话指导背诵。例如,在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笔者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小儿的话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出来,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背诵对话;待学生背出其中一小儿的话后再鼓励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背诵另一个小儿的话。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把重点句、段背出来了。接下来的任务就简单多了,学生背起来也就容易朗朗上口了。
五、师生互动,激发背诵
长期以来,我们错误地认为,“背诵”是学生的事,教师只管“教会”学生读就是了。其实,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和学生“共患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背诵歇后语时,笔者在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背诵的方法激发学生背诵。先和学生商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把相关的歇后语背下来,然后师生间、生生间问答背诵。在这过程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胜过教师。所以,笔者会对学生的背诵进行大声的、真诚的、及时的评价。比如,发现其背诵中语音语调、情感方面的优点,也会进行鼓励和表扬。当学生的当堂背诵被教师所赏识、欣赏时,往往会带动他们更好表现的情绪,从而带动整个班级背诵气氛。
背诵决不只是机械地记忆,它牵涉到复杂的心理过程, 背诵本身也是创造性的活动。笔者相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对背诵进行有效指导,把学生感觉难的背诵转化为他们乐于接受的事,从而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注意力更集中,自我表现欲望更强烈,对语言探究的兴趣不断提升,乐学情绪不断高涨,组织语言的能力得以加强。而对于教师,同样收获很多,看着学生对上课充满兴趣,认真学习,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