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平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治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直肠癌患者76例,常规组38例采用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38例采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参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撤除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都短(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2--01
直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近几年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中低位直肠癌最为显著[1]。现阶段在临床上对直肠癌的治疗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深入,可有效的治疗直肠癌[2]。因此,本文针对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长期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直肠癌患者76例,隨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6.41±13.72)岁;参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55.93±14.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的患者采用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取患者于膀胱截石位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植入5mm套管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参照组的患者采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取患者于膀胱截石位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在直视条件下,采用盘式拉钩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肛门扩张,在患者肿瘤下缘1-2cm处对患者进行肠腔缝合,对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维持压力为12mmhg,植入穿刺设备,运用超声刀切开患者直肠后壁,选择患者尾部位置,将患者直肠后部和尾骨进行游离分离。在患者直肠系膜后壁方向,游离直肠骶骨韧带和筋膜,然后进入到患者直肠后方的间隙,处于游离状态时以患者前列腺膜为导向进行游离处理,从右侧空隙逐渐进入腹腔进行观察,至直肠完全处于游离状态,采用超声刀将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横向切断,彻底清理相应的淋巴结时乙状结肠系膜处于游离状态。再对肠管进行分离,由肛门取出,对标本进行切除送检,于直肠近端送入吻合器,给直肠远端采用全层荷包的方式进行贯穿性缝合,最后对患者留置引流管,缝合肠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引流管撤除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 24.0软件对本文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参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撤除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都短(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直肠癌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手术是根治该疾病的重要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然而该手术方法下仍然会对患者进行切口,患者因手术创伤依然具有较高感染的风险[3]。
为进一步提高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合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借助于肛门这一天然的腔道,不需要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所受创伤更小,进而有利于患者获得更良好的康复效果[4]。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在住院时间、引流管撤离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中都短(少)于常规组,证实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势性更强,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以及术后恢复快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治永.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1,12(14):58-59
[2]张道柱. 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76-77.
[3]贾元吉.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20,33(1):148-150
[4]夏绿池,万炎华,汪传文. 腹腔镜与开腹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