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劳动主题单元的劳动教育渗透

2022-06-23 00:48:36刘琴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语文

刘琴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集中编排了六篇相关文章,是渗透劳动教育的绝佳载体。这一单元教学,可以开展群文阅读,丰厚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可以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劳动情感;可以加强读写训练,助力学生领悟劳动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劳动主题单元;劳动教育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校百年‘爱的教育’传统的‘教学育爱’实践研究”(编号:Bb/2020/02/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多篇与劳动有关的课文,其中,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集中编排了六篇相关文章。从体裁上看,这六篇文章分别为三篇人物通讯,一则新闻评论和两首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创作的诗歌,可以说形式多样;从内容上讲,涵盖了劳动者、劳动品质、劳动场景和劳动情感等各个方面,称得上内蕴丰富。可见,劳动主题单元是渗透劳动教育的绝佳载体。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总结出开展群文阅读、创设实践活动和加强读写训练三种方法,帮助学生丰厚劳动认知,体会劳动情感,领悟劳动价值。

一、在群文阅读中丰厚劳动认知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展开多文本的比对阅读,打通单篇之间的壁垒,形成阅读整体,以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

例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均为人物通讯。教材将这三篇文章编排为一课,为学生创造了天然的群文阅读的环境。教学时,可以“向劳动者致敬”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教师带领学生先从文章标题的鉴赏入手,从比喻、对仗等修辞角度欣赏新闻语言的生动精彩,以对破折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作用的探究引发学生深入研读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找出标题中明确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如“喜”“温暖”等,既体会劳动者的魅力,也感受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肯定、赞美、致敬等情感态度;然后请学生略读文本,通过直观比较和分析判断,归纳得出人物通讯的一般特点为对象明确、观点鲜明;最后深入文本,要求学生以“关键词+事件+评价”的方式概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作为任务支架,帮助学生细读梳理,发展筛选、删补、重组等语言建构能力。

也可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引导学生升华对劳动的认知:既能感受到共和國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身上伟大的榜样力量与朴实的言行境界;也能认识到像张秉贵这样的平凡劳动者,拥有着非凡的劳动技能和可贵的劳动品质;还会羡慕钟扬“把爱好做成了专业”,又遗憾于他停下了脚步,不幸倒在了“追梦”的路上。教师再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见闻,简要讲述那些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美”劳动者,让学生把视线投向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以及教师等,不断挖掘出“勤劳的双手”“坚强的臂膀”等关键词,体会平凡劳动中的卓越品质。

当然,除了单元内的文本,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延伸阅读历年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素材资料、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等,将之作为群文阅读的课外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厚学生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形形色色的劳动者是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绽放光彩的,借此激发他们生涯规划的先觉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敬业乐业的劳动认知。

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劳动情感

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价值引领产生影响。劳动主题单元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活语文学习的灵动状态,使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对劳动本身和劳动者应有的情感,并尝试采用各种形式创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可以在课前与课后分别安排学生完成两类与单元学习相关的活动任务。课前要求学生设计制作“劳动者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具体劳动类别、从业年限、劳动收入和行业标准等,并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此项任务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在数据统计、表格罗列、项目分析等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结论或观点,作为研读文本的智性支持。课后则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周围工厂、街道和社区等,走访工人、匠人、民间艺人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相机捕捉他们自然的劳动状态,并设计采访稿以还原他们真实的劳动情感。学生在活动中“沉浸式”地投入,产生了诸如感慨艰辛、赞美坚守、珍惜成果等关于劳动的真情实感。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文体特征,设计学生参与度高、获得感强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学《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后,鼓励学生以课本情景剧的形式,对田头农人一家幸福的劳作场景进行创意排演。首先,教师设置编导组、演员组和剧务组,并分别为学生介绍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自由组合,围绕文本,从人物状态剖析、道具设计使用、对话旁白增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编排,最后跨组讨论、陈述观点,整合资源、优化方案。课本情境剧的排演,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了齐心协作的美好,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丰富了学生的劳动情感。

三、在读写训练中领悟劳动价值

读与写的相关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有力支撑,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劳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语句文段的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写作训练,助其领悟劳动的价值与真谛。

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中为刻画典型人物而不吝笔墨的细节描写,比如,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那一蔸的情形,从时间、地点到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详尽可感,生动形象,可想而知这一历史时刻在袁隆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显然,这是人物通讯中值得浓墨重彩的部分。接着,请学生围绕“劳动者_________的时刻”的话题,去观察身边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也可以把目光投向行业楷模或者国家功勋,以积累作文素材为目的,搜集他们的劳动事迹,选取他们在劳动中最精彩、最美丽、最感人的一幕,用文字细致描摹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劳动时刻。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层次结构,从开篇立论到提出核心概念,从对比说理、升华主旨再到分类举例、强调观点,让学生在层层推进中感受到逻辑严谨之精妙;再尝试以“新时代,我们还需要工匠精神吗?”为辩题,要求学生拟写辩论稿陈词内容,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劳动都是值得被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教师要充分利用劳动主题单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者最美,领悟到劳动价值的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 徐裕华.劳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1(18).

[2] 杨长征.语文教材“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8).

[3] 杜益华.劳动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广西教育,2021(14).

[4] 郭燕红.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探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6).

[5] 翟义.语文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4).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40:36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探析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教育教学方法
青春岁月(2015年23期)2016-01-04 12:05:31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