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思考

2022-06-23 00:40董桂馥王淑芬孙娜
科教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应用型

董桂馥 王淑芬 孙娜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和挑战,同时对工程类人才的能力要求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对于通过专业整合设置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逐渐形成了“科教融合”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6.002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DONG Guifu, WANG Shufen, SUN 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innovation oriented" industry, the "innovation oriented" industry will also have an obvious impact on China's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et through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year by year.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our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s gradually formed a talent training mode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appli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为了适应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大连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适时转换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长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高质量、强能力、宽适应”的创新人才。

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新兴产业及快速发展的企业需求,同时既具有机械类学科典型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材料学科特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发挥本专业具有的交叉学科优势,还要发挥智能制造的先决条件,在人才培养方面满足时代需求,以有效促进新技术的普及发展。而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对机械类专业建设开展探索并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精神,适时转变育人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大力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融合。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各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发挥“互联网+”大赛等引领推动作用。

1人才培养策略

1.1 科研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构建

对于高校来说,科研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单打独斗的研究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社会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需要一支具有竞争力并能稳定运转,同时具有良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教师团队,不断地拓展创新领域,通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来形成高效协作的优势师资力量。只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学生,才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填充到教学中,才能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继而完成培养理念的转变。 1.2  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融合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双向动态过程。教学过程中以科研成果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同时可以从课堂教学中获得科研灵感,从而推动科研的创新。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科研实践理论,而且可以通过科研过程深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文化内涵、综合素养及能力得到普遍提高。通过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学校与学生个人达到双赢。ED569D58-792C-4B54-92E8-DB92F0BA4B66

1.3 专创融合

与专业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课外科技竞赛和大创项目作为支撑,以专业工作室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施过程

成果实施经历了方案制定、试点修改和完善推广3 个阶段。

2.1 方案制定

对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倾向哪一方都是不对的。因此,应该正确處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使其既对立又相互统一。在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过程带动科研创新,通过科研成果形成教学案例,二者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赢模式。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按照“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思路,制定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针,梳理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2 试点修改

教研室全体教师、学院领导及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于相应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精心修订,逐项开展试点工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以专业工作室为载体、以大赛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将学科前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撰写科研论文和专利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

同时,科研促进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进而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将如何撰写申请书、如何查找参考文献、并如何通过阅读参考文献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向学生加以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进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只要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能够有机融合,学生在能力提升及就业领域都会有一个极大的改观。同时,课堂上教师采用智慧化课堂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使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通过实际科研题目中涉及的试验测试及后续试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已有的验证性试验转变为研究型实验,增加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未来的实践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特点,我们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级别的创新创业教育,参加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指导他们在专业工作室、创新实验室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完成不同性质的创新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一些基本软件的培训,使大一的新生就可以进行最基本的材料成分设计工作。然后再学习一些实验设备的操作及软件、数据处理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动态的阶梯式科研团队。指导教师作为总设计,研究生和本科生形成一个动态的梯队,通过“教、学、帮、传、带”方式完成阶梯式科研团队的建设及科研实践工作。

通过团队的科研理论及实践培训后,学生普遍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在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时,指导导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课题,学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学生要熟识科研团队中的基本实验设备的操作,对测试分析得到的实验数据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找到数据间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正确解释。通过这样真实的科研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利用各种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完善推广

本成果首先在专业工作室核心成员中推广应用,2017年在本专业的一个班内进行全面推广,并及时根据效果进行了成果的修订和完善;2018年在本专业全部学生中进行推广,本专业考研通过率超过20%,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成绩优异,并且在2019年两次以唯一本校代表队参加了国家级竞赛。今后可以将本成果进一步推广到全院及全校。

3 实践成效

本成果应用显著提高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四年的实践跟踪,大连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得到普遍提高,每年学生在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达到人均 2项以上,同时学生的考研升学率持续在20%以上,这是我们培养目标转换成功的一个重要体现。

3.1 专业工作室的人数剧增

2016年之前本专业没有工作室,各年级大部分学生中几乎都没有工作室经历,个别同学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参加过其他一些专业的工作室,获得参与奖后辅助自己顺利毕业。2016年 3月份,本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最初的 5个人,到如今已经70人以上。本工作室已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工作室荣誉称号。

3.2 各级各类竞赛硕果累累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一系列突出的成绩。其中“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热机驱动的管道机器人”项目在第十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作为大连大学唯一代表队参加国家级现场展示,这是该赛事自举办以来我校的最好成绩;“基于添加第四组元制备的高强度高塑性 Ni-Mn-In(Ga)基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项目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作为大连大学唯一代表队获国家三等奖,这也同样是近十年大连大学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磁性记忆合金紧固件:用最安全的技术开创中国制造新起点”项目在第五届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学生发表论文8 篇,申报专利20多项,申报并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技项目4 项(其中3 项优秀结题,一项在研),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技项目6 项,校级6 项。

4 结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适时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的转换,深入贯彻执行“科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培养模式。实施“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创新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之中,探索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工作室和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培训,构建一支创新型科教融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专业建设改革深化,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来提升学生升学、就业的竞争力。另外,通过参加创业类竞赛,让企业熟识我们的学校及培养质量,从而提高社会对本校专业的认可度,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中提炼出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课堂、融入讲义教材,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参与教学与研究活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搭建了教与学的桥梁,开辟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在专业建设中,为适应产业技术和人才能力需求,开展了“科研促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他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讯作者:董桂馥

基金项目:2019年 04月大连大学重点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校发[2018]276号);2018年 07月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高韧 NiMnCoIn 微晶合金残余应力场的构建及对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20180550101)。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A].

[2]  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36-37.

[3]  平卫英,张雨露,罗良清.“以赛促教、寓用于学”的创新导向型统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统计,2019(04):27-29.

[4]  朱政强,王官明,熊智文,等.以科技创新竞赛提升高等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5):162-163.

[5]  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6]  郭文莉.转型与建构: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39-45.

[7]  戴跃伟,唐玉斌,王树利.基于便宜质量跟踪评价反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6(1):98-101.ED569D58-792C-4B54-92E8-DB92F0BA4B66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专创融合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