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

2022-06-21 10:16:40蔡金桃 孙丽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4期
关键词:应用意义习作教学思维导图

蔡金桃 孙丽伟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习作兴趣不大、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素材重复单一、语言不生动等现象。本文以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为研究主题,对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借此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应用意义;应用策略

在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习作兴趣不大、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素材重复单一、语言不生动等现象,多数学生还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研究中,发现思维导图能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同时还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习作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主要通过画图的方式将人们的思考过程直观性地展现出来,激发人们的联想能力,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是一种编织语言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放射性、整合性及实用性等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明确习作主题,发散思维,理清习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和习作质量。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比起抽象的事物,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导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在边画边写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清习作思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习作难度,使学生乐于习作。

(二)开拓学生的习作思维

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式之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人类大脑对于处理进入大脑的感觉、记忆或是想法,是通过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放射出成千上万个关节点,这种思考方式称为放射性思考。而思维导图的创造者即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一思维方式,在动笔前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由一个关键词发散思维联想到其它相关的内容,调动学生多个器官进行思考和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思维导图能够将思维形象化、可视化,用文字把想法“画出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明确主题、发散思维、理清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一旦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习作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习作效率、习作能力和习作水平会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教师能够围绕思维导图的主题,确定教学的“中心内容”,从整体布局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围绕主题一级一级确定教学子目标,达到教学框架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有效降低习作的难度。同时能帮助教师构建一个快乐、高效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學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主题,发散思维

当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认真审题,明确习作的主题,思维导图和习作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开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将习作主题关键词置于思维导图中心位置,以此为点,向外发散思维自由联想,将所能想到的内容都呈现出来,并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分出来的分支线上。大脑根据主分支上的关键词,继续发散思维,发散出去的分支由粗到细,同一条分支的色彩相同,其他分支色彩不同,由此展开,最终形成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整理思路,建构框架

在学生主题明确,习作素材较为丰富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取舍材料完善思维导图,理清习作思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建构习作框架。学生思路清晰了,在提笔时才有“路”可寻,不至于中途“迷路”,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结构清晰、内容丰满、层层凸显文章主题。之后,学生落笔呈现出来的作文其实已是学生深思熟虑的成果。

(三)完善导图,训练语言

学生在习作时除了训练其内在逻辑能力,也要训练其语言能力。那么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提升语言生动的角度丰富导图,从细节处填补思维导图的缺失。例如,可以将随时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好词好句,或日常积累的名言佳句填补在思维导图的相应分支处。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凸显思维方式,还能展现语言魅力,让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和形象。

(四)利用导图,评改习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评改习作这一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评价体系思维导图通过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交流完善习作,从而提高习作质量。同时,教师可选出几篇优秀的学生作文,将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作文展示出来,给学生讲解、分析。通过图文呈现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直观性看到存在的习作问题,更容易理解教师的习作要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习作质量。

结语

特级教师王立根曾说:“思维有导图,心中有方向,笔头就流畅。”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思维导图有益于学生习作,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来明确习作主题、发散思维、整理思路、建构框架、训练语言、评改作文,写出来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培养了习作思维,加快了习作速度,提高了习作能力和习作水平,激发了习作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5194)】

【参考文献】

[1]冯敏.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1(01):77-78.

[2]于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39.

[3]杨思羽.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

猜你喜欢
应用意义习作教学思维导图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中外医疗(2016年29期)2016-11-30 06:07:59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