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宗泓
【摘要】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基本素质养成的过程,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卷,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查、自省的能力,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自主管理能力的锻炼,对于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班级管理;自主管理
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并运用“海绵读书法”来学习,名人尚且如此,可见要成就一番事业,严格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高中班级而言,好的管理不仅让班集体更具凝聚力,也关系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一个好的班级拥有正向的学风,便能带动班集体走向更好的发展。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从短期来看,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去,而从长远来看,自主管理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它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加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对未来所要达成的目标、做成的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而从班级管理模式的角度来看待自主管理,即是将被动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主动的分权管理模式转化的过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权利上过于中心化,基本依赖于班主任和班委的领导和组织,学生只是作为指令的接受者,并无任何发言权和参与权,导致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散漫而模糊,这无疑使得班级管理难度增加。在这种模式下,如果班主任和班委缺乏管理能力和凝聚力,那么班集体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
自主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固化思维,以垂直管理的方式将权利有效分散到每一位学生手上,就如同一艘大船,以往只是一两个人在掌舵,其他人只负责“划船”和“坐船”,而如今必须轮流来“掌舵”,方向和力道成为每个人关心的问题,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管理热情,也就使得班级管理有了活力,只要“指挥者”操作得当,这艘大船就会如鱼得水般乘风破浪。
当然,权利的分散也会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管理的才能或想法,因此要顺利实现自主管理,班主任必须注重管理才能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建立更加完善的自主管理制度和规则,在注重民主、平等的同时也兼顾专业和效率,让班级文化在和谐、愉快、团结、向上的氛围中得到有序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
(一)推举“流动班委”,树立全体主人翁意识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批判创新的思维是高中生素质培养的重点,以此为指导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主人翁”的价值定位,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主动参与”热情。
由此,班主任可以设置“流动班委”的职务,以座位排序为基准,让四个小组的学生通过选举选出四个班级代表,轮流跟随班长和学习委员学习班级管理的相关事务,并参与到活动安排、纪律管理、组织协调等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在执行过程中,流动班委作为“新手”能够获得本小组成员的帮助和支持,进而带动全班学生对其工作进行协助和配合,这对于带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流动班委的工作对小组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也更加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当然,“流动班委”需要制定有明确的规则,并且需要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进来,包括对流动班委的权利、义务和任期,以及任期内全班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有制度上的具体规定。例如“流动班委任职期间,全班学生必须要积极配合班委的工作,帮助班委快速成长,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向班长反映”“严禁拉帮结派,流动班委任职期间本小组学生要成为班委的得力助手,帮助班委完成各项组织工作,同时全班学生也应积极配合,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和谐、公平基调。”等等。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班级管理是一项以小见大的工作,也只有树立民主的制度,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具有责任意识,学会自主管理。
(二)落实责任制,灵活管理手段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自主管理并不是一种排他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种兼具包容性、责任心和自我意识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需要从责任心的培养开始。班级管理的对象包括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以及信息的管理,將这些要素的管理权分散到每一名学生的手中,实现班级管理权的“化整为零”,既减轻了班委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意识。
比如对于“物”的管理方面,将后门交由后排某一名学生管理,这名学生就需要根据天气需要随时开门或者关门,并且保证不会影响大家的学习和休息环境;将班级图书角交给一名学生管理,这名学生不仅要注重日常卫生的保持,还要保证图书借阅记录的及时和清晰,关注图书的借阅量,在数量缺乏的情况下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捐助和分享等等。
在“时间”管理方面,班主任可以委派一名学生担任“时间管理委员”,对早到的学生提出积分奖励,对迟到的学生给予积分处罚,及时提醒学生对第二天的活动做好准备,整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时间节点,帮助学生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等等,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有条不紊地不紊地安排中更加充实、从容地应对工作和学习任务。
细化责任分工,虽然能够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管理,养成良好的实践观念和自我监督意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活泛思想、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达成目标。比如管理后门的学生嫌风太大制造噪音,就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也不开门,那么班主任就要及时注意到问题所在,引导负责的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譬如学生想到用模板来压住大门,却找不到材料,班主任可以帮助他找一块,或者他需要一根皮筋来固定大门,班主任可以带他去后勤处领取等等。
(三)灵活评价方式,促进民主管理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认知水平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会碰到很多难以疏解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学生矛盾、早恋问题,或者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得当,不仅会让班级管理问题变得复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因此,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多角度、灵活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实现更加融洽的交流和互动。
譬如在一次匿名评价班干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委员的工作都提出了较多意见,认为其近期对待同学的态度过于生硬,有的同学参加小组活动时只是迟到了一小会儿,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其进行批评,有的同学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他也会严格批评,一点不讲情面。我找到学习委员询问他这样管理的原因,他说是因为一些同学在学习活动中态度散漫,导致整个学习小组完成任务的人数越来越少,他很着急,便有了这种激进的做法。我帮助他分析利弊,让他适当通过分层布置的做法来降低难度,并帮助后进的学生阶段性地完成任务,以鼓励为主进行监督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对同学的关爱和尊重。学习委员意识到自己管理意识上的错误,在后来的工作中及时改进态度和方法,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成长需要引导、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要适当“放权”,更要严密统筹。班级管理与国家管理有诸多相似之处,治大国若烹小鲜,班级管理同样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依靠。而立足核心素养的班级自主管理,是让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树立慎独与自省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丽.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尝试[J].教师,2021(08):3-4.
[2]马万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102,108.
[3]王柳茵.放手,让学生学会成长——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实意义初探[J].教师,2020(2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