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致夏志清佚简二封

2022-06-21 04:08孙连五
书屋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陀白话诗夏志清

孙连五

目前关于师陀与友人的往来信札大多已收录于《师陀全集》(五卷)、《师陀全集续编》(二卷),其中,师陀与夏志清的往来书信共收入五封。近来,笔者承蒙苏州大学季进教授馈赠夏志清、夏济安昆仲遗藏文献史料,在整理过程中又发现师陀书信两封,未见于以往各类研究资料,当为佚简,且照录如下,略加释读。

志清我兄:

日前寄上一函,谅早已奉达座佑〔右〕。

现随信奉上拙作杂文三篇,均写成于〔一九〕八六年初,国内……新加坡等处,屡屡碰壁。因此想到足下,兄台在美国多识华文报刊编辑,敬烦先行审阅,若认为可以发表,务请予以介绍。至于稿酬,仍敬烦足下代存。

前信所提拙见,大雅容或认为有不当之处,譬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主要由于文字与语言脱离,这一现象,恐怕世界各国莫不如此,我未言及。还有盛行宋代的词,盛唐时就已经出现,与古体、律、绝、拟乐府同时并行,唯后者居多数而已。直到宋、元、明、清以至近代现代,亦莫不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别的——散文形式、戏曲形式也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随着五四诸公的倡导,非驴非马的“白话诗”盛行起来,直到今天,“白话诗”成实,因为它写起来容易,它的致命缺点是不能背诵。译成外文可能能背诵,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文学作品首先是给本国家、民族读的,“白话诗”本国家、民族不能背诵,这就证明其产生非来自本国,而是来自外国,来自外国的“自由体”。“自由体”我偶然看见过,那是美国左派人士办的《群众》(英文名称记不得了),当然1919年以前西方也有。“白话诗人”或理论家有个论点,新名词和马列主义怎么能输入民歌?殊不知李白的《蜀道难》就曾输入古文,而且能背诵,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白话诗人”又讲民歌体太浅显,欢迎“朦胧诗”,殊不知唐朝三李之一的李白就很少写过“朦胧诗”,到了李贺,由于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免得惹祸,被迫只好写“朦胧诗”;到了李义山,政治更黑暗,连爱情诗《锦瑟》都写成后人猜谜才能懂了。故而我说“朦胧诗”绝非美称。

以上信口雌黄,遗〔贻〕笑大方,或可供兄台参考吧?即颂

大安!

师陀

八七年、八、廿五

又,我搬家了,如蒙赐复,请寄:中国上海吴兴路x弄三号楼x室。谨奉闻。

信中所提“日前寄上一函”,即《师陀全集》所收师陀致夏志清的第二封信,《师陀全集》仅标明此信写于一九八七年,据笔者所见夏志清藏原信可知,此信时间为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师陀全集》收入的这封信可能是抄件,有多处错误,与原信也有一定的出入。其中,《东夏悼两刘》《古典中国古典文学之命运》,应为《东夏悼西刘》《中国古典文学之命运》;“专集则有百万遗著”应为“专集则有白雪遗音”;“刘大白短”脱漏一个字,应为“刘大白短命”;“估计有数万首之多”应为“估计有数亿首之多”。另外,《师陀全集》所收信件缺失了原信的第二段内容,不妨照录:“国内人去美国留学的手续很多,最后一关是美国领事的签证,领事善于挑剔,要是庆一有了康大的奖学金,签证就有了保证了。届时庆一到了纽约,定当首先拜谒世叔。”

1985年,夏志清在台湾《知识分子》杂志分三期刊登了《中国古典文学之命运》一文,严厉地批评了美国汉学研究中偏重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的倾向,由此还引发了与刘若愚的论争。师陀读了此文后,有感而发,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均起于民间,产生了很多伟大的作品,传唱度高。而五四以来的白话诗主要是借用了国外传来的自由体诗,浅显易读,但不能背诵。此信是接续前信内容作出的补充。至于师陀寄给夏志清的三篇杂文,信中并未言明具体内容,笔者在夏志清遗藏文献中也未找到相关资料。师陀去世后,夏志清在给其遗孀陈婉芬信中谈道:“纽约《中报》副刊编者答应要发表的,但至今尚未刊出——这些文章是有时间性的,现在更不便发表了。”由此可知,这三篇文章可能未在海外刊出。

志清兄:

小儿王庆一赴美前,命其代呈一信,谅已入览。据小儿日前来信,曾专程去拜访足下,至蒙热情接待,特在此衷心感谢。小儿禀性老实,不善谈吐,在国内时还未单独出过远门,现只身乍到纽约,举目无亲,困难很多。这种情况,每个中国赴美留学生都会遇到;个别年轻力壮者,名为留学,实为打工,挣取美金,日子过得挺好。这并非小儿的目的。小儿的目的是赚点钱交学费读书。因无熟人介绍,只好去餐馆打工,每天要干十一小时,非强体力劳动者,有些适应不来。

华人女作家於梨华在纽约州立大学工作,丈夫是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据说足下与於女士颇有交往,又向以鼓励后进著称,可否为小儿作一介绍?小儿原自费留学肯他〔塔〕基州立大学,同时留学乔〔佐〕治亚州立大学,到纽约后始知两个地区偏僻,工作难找,而康耐〔奈〕尔虽经令高足介绍,又属私立,学费甚贵,要求必高。因此想到纽约州立大学,一般说妇女对小孩有特殊的理解和同情心,借你的情面,拜托於女士帮助,在纽约州大医学院报个名,或介绍一份适当的工作。这是我的主观愿望,请足下斟酌,如认为方便,请打电话通知华方先生(华先生是小儿在国内的老师),让华方去找王庆一前去取足下的介绍信,去拜见於梨华女士。足下是个大忙人,屡次打搅,内心着实抱歉,乞多恕罪。爱德华先生处也许路远,小儿尚未前往,敬烦代为道歉,并致谢。恕匆匆。即颂

著安!

师陀

八八年三月一日

附上华方先生地址电话(略)

信中所言“小儿王庆一赴美前,命其代呈一信”,即《师陀全集》所收师陀致夏志清的第三封信(1988年1月16日),其中谈到师陀之子王庆一自费赴美留学,拟先打工半年,积攒学费,然后报到入学。1983年夏天,夏志清受钱锺书邀请回国访问,在上海期间拜访了师陀,两人由此结识。师陀多次为儿子赴美留学的事恳求夏志清帮忙,夏氏也尽力而为。师陀去世后,他的夫人因经济拮据将两部周作人手稿出让给了夏志清。师陀在信中特别提到女作家於梨华,她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赴美留学,再后来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1982年改嫁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校長欧立文。於梨华早年在《文学杂志》上崭露头角,赴美后与夏志清结交,书信往来颇多。信中提及的爱德华,即Edward M.Gunn,又译耿德华,他是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指导的博士生,其代表作《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Unwelcome Muse:Chinese Literature in Shanghai and Peking,1937—1945)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有专文论及师陀的创作,《师陀全集》收录了师陀致爱德华书信两封,也都与儿子留学一事相关。

猜你喜欢
师陀白话诗夏志清
失而复得的杰作
——师陀小说《争斗》的发现*
中国文学如何“世界”:以卡萨诺瓦和夏志清为中心
简述80年代之前的师陀研究状况
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笔下的世俗心态
喜 欢
月光里,三十年的鱼雁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
夏志清的学术贡献及其遗产
师陀人生和创作的异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