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芳
学生们进入高三,开始了全面复习阶段,首先面对的是第一轮复习。如何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是师生们关心的核心问题。围绕新高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中心(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结合课堂改革,紧靠“学习金字塔”理论,目的是为了强“四基”即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提高“四能”即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模式:引导学生会看、会想、会说和会写。
一、会看 认真审阅试题设问——确定答题方向,重要的是把握设问关键词:
例如,2018年全国2卷第37题。(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题目中心词: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条件限定词:乌裕尔河流域内。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内容回答词:关系的变化。
解答方式词:分析。
图像、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图像、图表数据材料是情境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文字材料的解读;阅读文字材料时应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会给我们某种暗示和引导,可能隐藏着解题所需的答案和思路,提倡主题式结构化阅读。
二、会想 深入思考
审题过程中要联系情境材料与地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的对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但它必定与地理课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所学的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等对路、对接、对话。将情境材料与所学联系在一起,再深入分析材料,就可以明确解题方向。
找出情境材料与设问间的对接点。情境材料是为了命题设问的,命题设问离不开情境材料,阅读情境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情境材料中去读或从情境材料中找出命题设问的信息。形成解题的一般思路:
“它在哪里?”——位置与分布。
“它是什么样子的?”——本质属性与地理特征。
“它为什么在那里?”——地理成因与地理规律。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地理过程与发展规律。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地理效应与地理意义。
“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例如: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图6示意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略)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它是什么样子?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3)從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地理学的“在哪里”是指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范围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明确了地理事物的“在哪儿”,可以帮助我们推知地理事物所在的地理环境特点,挖掘隐含的地理条件信息,从而获得解题思路。
三、会说 提高效率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评讲习题。因为学生通过讲述,他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肯定比听老师讲课好,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及时肯定和纠正,形成知识体系,共同提高。
四、会写 终极目的
采点答题: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数量庞大的试卷,“采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因此,要想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采点答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判断分值,确定答题基本要点
每个非选择题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得分点,要“采点答题”先要明确试题的得分点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然后就可以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
(1)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具体做法,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基本可以确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2~3个得分点。分值为8分,则可能是4个得分点。为了尽可能得满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
(2)根据问题判断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对要作答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明确问的是什么,以免错答或答非所问。解题时要根据关键词确定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评价影响时,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人文区位因素等。
(3)调用知识储备判断可能的得分点:明确要作答的基本方向之后,记忆库中储备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检索记忆库,根据知识网络确定具体有哪些得分点。如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么这四个方面就是具体的得分点。
2.运用专业术语,抓住要点作答:在明确了基本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方向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述的问题了。
(1)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书面表达的规范、精准与否,直接影响得分情况。经常有考生觉得自己各个得分点都答到了,但最后得分却不高,究其原因,要么是表达不准确,不专业,要么是不着边际。老师在阅卷时,最关注的就是关键词,并用来判断考生答题是否“采点”。这启示我们,平时就应该用规范的地理语言来记忆。
(2)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答题时切忌将得分点混作一团,一定要有清晰的层次,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紧跟其后,无关紧要的放在最后或忽略不写。
3.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答案要点化、要点精准化、精准条理化、条理逻辑化
高考命题专家要求考生能够以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对答案的要点进行分门别类地进行思考,以分号的句式呈现层级思考的结果,以冒号的句式呈现分类思考的结果,显示答案要点组织的条理性、逻辑性、关联性、连续性等结构化思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