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娜
摘 要:民族民间舞是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的舞蹈形式,它具有朴实无华、形象生动的特点。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高职学校教师应重视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改革,针对民族特点来展开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民族舞的文化,从而为民族民间舞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在练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征,其次研究了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策略
1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征
1.1民族民间舞具有创造性
民族民间舞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合其他舞种,从而打造出一种新型的舞蹈形式。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想象,结合自己的想法来创造出全新的舞蹈动作,从而更好地利用舞蹈来表现自己的情绪。
1.2民族民间舞具有灵活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代表舞蹈形式,不同民族的舞蹈也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且具有一定的共性。民族民间舞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将不同的舞蹈动作融入其中,通过随意搭配来创造出更具特色和艺术性的舞蹈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无需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而是可以更加随性地进行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进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策略
2.1针对民族特点进行教学
民族民间舞的形成与民族特色文化、地理環境等有着较大关联,民族民间舞中的一些经典动作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精髓,高职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针对民族的特点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了解程度,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去练习民族民间舞。例如以藏族舞的教学为例,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气温较低的区域,所以藏族人民平常都穿着保暖性较好的衣物,由于藏族人身上穿着较厚的衣服,所以他们在做舞蹈动作时的动作幅度会受到影响,他们需要使更大的力气才能够作出特定的舞蹈动作,尤其是他们的腰部和胯部的动作幅度较大。因此高职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腰部和胯部动作的训练,让学生想象自己身上穿着厚重的衣服,然后再去尝试着做藏族人民的舞蹈动作。又如教师在教学傣族舞时,可以教学傣族舞中的蜡条舞。蜡条舞是傣族舞蹈中的一种表演性的仪式舞蹈,也是一种宫廷性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蜡条舞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脚部动作的训练,让学生的脚上动作为上步屈膝半蹲,手上动作为在外掏基础上的变化,整个舞蹈造型十分具有傣族舞蹈的特点。总之,高职教师在教学民族民间舞时应该根据民族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这样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印象,并提升学生对民族民间舞动作的掌握程度。
2.2渗透不同民族的文化
高职教师在教学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渗透民族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精髓的把控。例如高职教师在教学蒙古族舞蹈时可以渗透蒙古族的文化,蒙古族来自于我国的北方,属于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人民日常以打猎为生,蒙古族人民具有性格豪爽、大方等特征,蒙古族舞蹈具有热情奔放、节奏明快的特点。以蒙古族舞蹈中的筷子舞教学为例,筷子舞主要由男性表演,舞者用自己的右手握住筷子,然后利用手中的筷子不停地击打自己的腿部和肩部位置,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筷子舞没有过于复杂的动作,但对舞者的技巧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在了解蒙古族文化的背景下来做舞蹈动作的练习,这样对于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精髓是有一定帮助的。又如高职教师在教学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时也需要向学生渗透维吾尔族的文化,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迁移至新疆地区,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信奉过不同的宗教。因此维吾尔族舞蹈中具有一定宗教文化的色彩,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移颈、昂首、立腰等特点,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色,女性舞者舞姿灵动、妩媚,男性舞者舞姿高大威猛,十分具有观赏价值。总之,民族民间舞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每一种民族民间舞都具有其特色,高职教师在教学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渗透,从而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产生有一定了解,以此来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2.3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动之以情”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是对我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最为集中的展现,高职教师在教学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也应该要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民间舞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民间舞的魅力。例如高职教师在教学“秧歌”时,需要着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征,进而体会东北秧歌豪放、诙谐的特点。在教学东北秧歌的过程中,教师应播放极具东北风情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学习秧歌的动作。秧歌这一特殊的民间舞蹈是基于东北人民的性格及劳动习惯而产生的,因此秧歌的舞蹈动作中具有膝盖弯曲、含胸的特点,这一民间舞具有能够感染人情绪的功能,充分展现出了东北地区热情奔放的民风。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东北秧歌时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秧歌的魅力,体会到秧歌这一民间舞传递出来的情感元素,让学生的情绪被秧歌所感染,进而发挥民间舞蹈“动之以情”的魅力。
2.4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想象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与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为民族民间舞的形成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来创新民族民间舞的舞蹈动作。然而仍旧有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在学习民族民间舞时完全按照教师讲解的舞蹈动作来做舞蹈训练,丝毫没有融入个人风格的意识。高职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学生的这一观念,结合民族民间舞的特征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教学鲜族舞时,鲜族舞中的“鹤步”、“鹤飞翔”等舞蹈动作都十分富有创意,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别的舞蹈动作进行想象。学生们在做这些舞蹈动作时可以联想到仙鹤,仙鹤是鲜族人民十分崇拜的一种动物,因此学生在做这些舞蹈动作时可以模仿仙鹤的步态,结合自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新,从而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高傲的感觉。总之,高职教师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出新的舞蹈动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民族民间舞蹈创新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应该使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针对民族特点进行教学,渗透不同民族的文化,让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精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动之以情”的魅力,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想象,使学生在民族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舞蹈即兴创作的能力,从而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的核心含义,为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汝芳.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205-206.
[2].肖磊.民族舞蹈在新时期的意义探究———评《大地之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3].陈佳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梳理探讨[J].当代音乐,2018(1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