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方药浴对小儿乳蛾病退热效果观察

2022-06-18 04:58陆家伦韦小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浴体温小儿

陆家伦,韦小霞,梁 艺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小儿乳蛾病是指因外邪侵袭,邪毒积聚喉核,咽喉失养,虚火上炎所致的以咽部疼痛,咽干不适,异物感,喉核红赤,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喉部疾病。其多发生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年长儿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表现。小儿乳蛾病在西医学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该病流行于春夏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多因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风热型小儿乳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人群多为2~5岁的婴幼儿,此年龄段患儿口服给药较困难。壮医药浴是我院特色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应用风热方药浴配合基础治疗,干预风热型乳蛾病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儿科就诊的风热型小儿乳蛾病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8例,女27例;年龄(2.65±0.85)岁;病程(18.5±6.4)h。治疗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2.75±0.64)岁;病程(19.7±7.4)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儿科学》[1]中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小儿乳蛾病的诊断标准拟定。风热型:咽痛,渐加剧,咳嗽、吞咽加重,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咯痰,喉核及周围黏膜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腋温为37.5~40.2℃;年龄1~5岁;就诊时病程不超过48 h;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提示白细胞及CRP、hs-CRP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者;未使用抗生素患儿;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研究。

1.4 排除标准 发热时间超过24 h;感染严重需要住院者;有皮肤破损或其他不宜泡浴者;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者。

1.5 退出及剔除标准 家长及患儿依从性差,未能及时进行温水或者风热方药浴,或资料反馈不全者;观察过程中自行退出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提示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呕吐、反应变差需要住院治疗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两组患儿均予基础治疗。方法:①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90034),用法:<1岁,每次5 ml;1~3岁,每次10 ml;4~6岁,每次15 ml;7~14岁,每次20 ml;每天4次,疗程3 d。②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30028),用法:喷喉,1~2喷/次,每2 h喷1次,疗程3 d。

2.1.2 对照组 予基础治疗及温水泡浴。按患儿耐受程度取38~41℃温水5 000~10 000 ml进行浴泡。泡浴过程中如水温小于38℃时需加入温水至所需温度范围。每日泡浴1次,每次15 min,疗程3 d。

2.1.3 治疗组 予基础治疗及风热方药浴。方药组成:薄荷10 g(后下),荆芥15 g,连翘20 g,柴胡20 g,紫苏叶15 g,黄芩20 g,蝉蜕5 g,金银花30 g,大青叶20 g,川芎10 g。将以上药物粉碎,装袋备用,使用时将风热方药包放入5 000 ml水中煮沸10 min后兑适量水泡浴。每日泡浴1次,每次15 min,疗程3 d。

2.2 疗效观察

2.2.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12 h、24 h、36 h、48 h、72 h的腋下温度情况。

2.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疗效判定标准:腋下温度降至37.2℃以下,并未再回升为热退。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12 h、24 h、36 h、48 h、72 h的退热疗效。

2.2.3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皮疹、呕吐、抽搐、晕厥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退热疗效比较 比较治疗后12 h、24 h、36 h、48 h、72 h两组患儿退热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退热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12 h、24 h,两组患儿热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 h、48 h,治疗组热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患儿热退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体温变化比较 治疗后12 h、24 h,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 h、48 h,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患儿体温接近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体温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①P>0.05;②P<0.05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75 75治疗后12 h 39.51±0.89①39.68±0.84治疗后24 h 38.42±0.67①38.98±0.72治疗后36 h 37.58±0.42②38.62±0.67治疗后48 h 37.42±0.46②38.23±0.39治疗后72 h 37.26±0.35①37.98±0.47

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皮疹、呕吐、抽搐、晕厥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4 讨 论

小儿乳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表卫不固,腠理疏薄,且寒温不知自调,最易受邪。春夏之际,风挟热邪侵袭肺系之门户咽喉,邪热蕴结咽喉,可引发本病,见发热、喉核红肿、恶风、鼻塞、流涕、咳嗽、口干渴等症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为风热之象。属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该病病原体多样,较多由病毒感染导致,部分患儿可同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病原菌较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4.1 小儿乳蛾病的治疗现状 风热型小儿乳蛾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风热外袭、肺卫不利,治疗宜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而发热是小儿乳蛾病最明显且家长最希望能尽快解决的问题。一般采用补充水分、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体温>38.5℃者,临床常选用解热镇痛药退热。目前西医临床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则选用抗菌药物[1,5]。中医治疗小儿乳蛾病,常予内服药如鱼腥草颗粒、蒲地蓝消炎颗粒、胆木浸膏糖浆、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等中成药制剂,主要功效为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但因部分中成药的口感欠佳,小儿口服给药困难,治疗依从性差,且患儿发热时家长往往较为焦虑,因此寻找一种快速退热且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儿科门诊和急诊亟待解决的焦点。

4.2 药浴疗法在发热中的应用 药浴疗法即辨证选用中草药熬制后洗浴全身以预防或治疗疾病,古称“水疗”,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人体脏腑腠理,内外相通,药浴可通过肌肤、腠理、经络调节气血脏腑功能,以祛邪扶正、调整阴阳而发挥作用。研究表明[6],中草药药浴具有增加全身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加快新陈代谢等作用,同时草药中部分药物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其成分挥发时可带走机体及皮肤的热量,有利于发热时体温下降。国内对采用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何慧珍等[7]运用疏风清热剂外洗辅助治疗风热型小儿乳蛾病取得明显疗效。李可[8]对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也进行了研究,认为药浴对小儿的外感发热治疗效果好,可缩短患儿退热时间,改善伴随症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4.3 风热方药浴退热效果分析 因地域不同,广西大部分区域春夏季属于湿热气候,因此结合地域气候、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本研究将风热方药浴用于治疗风热型小儿乳蛾病。该方主要由金银花、紫苏叶、薄荷、荆芥、连翘、大青叶、黄芩、柴胡、川芎、蝉蜕组成,起到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方中金银花、连翘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为君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紫苏叶性辛微温,不燥不烈,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可增强透发表邪之用;柴胡、黄芩开郁泄热,为退热常用药对;大青叶清热解毒,共为臣药。蝉蜕疏风清热、定惊解痉,川芎上行头目,袪风活血止头痛。诸药合用,达到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6 h、48 h,治疗组热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这说明风热方药浴用于风热型小儿乳蛾病的治疗,能较快控制体温,有效缩短患儿的发热天数,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疗效较好,患儿及家长较易接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药浴体温小儿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羊夏季药浴的正确方法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儿涵之三事
藏医药浴 治疗风湿效果好
小儿难养
绵羊药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泡泡药浴驱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