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摘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需要教师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实际讲授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地形、人文、风土人情、气候特征,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开展策略
前言
目前很多高中的地理学老师都是在引导他们进行知识探索时,不断地灌输课本和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改善其教学质量。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同学们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从生活的视角来看待和探索,从而减少他们的理解和学习的压力,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引入不同的学习情境,结合所学的不同知识,使学生能够思考和学习地理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以学生观为导向,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发展潜力,帮助他们成长。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难以正确地教授学生,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显著。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地理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并为将来的社会和时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因此,高中地理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对地理的认识困难。一方面,高中的地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教育不但要求学生广泛的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协作精神,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应用地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习惯。另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生活化的教材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探究地理知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认知能力。
地理生活化教学能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体现生活真谛,突出生命高于生活的本质,让学生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进行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师生感情。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人文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在现代课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和体验者。在课堂上不要盲目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师生应该有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不断获取知识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创造生活环境,使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教师在创造生活化情境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使生活化情境的创造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使学生容易上手,理解并接受。其次,教师要明确地理教材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使其充分融入创作情境;最后,生活驱动情境的创作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情境的创设要被学生接受,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2.当地乡土地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育偏重知识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情感教育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家乡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农业、旅游资源、水利建筑、民俗风情等有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周期资源,都会让学生产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了解家乡和周围环境,学会观察和思考,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了解和接触周围的环境,学生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基于地理环境资源的地理学习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基础上快速建立新的知识。研究和分析自然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例如,教育可以调查和分析地方特色及其成因,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建筑、服饰文化、旅游景点类型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资源。使学生能够发现周围的地理资源,并将特定知识应用于特定实践。
由于地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生活充满了地理学,是地理学学科的主要基地和重要的地理学科资源。为此,应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入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3.课后地理作业尽量源于学生日常生活
高中生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简答题和章节训练。在作业中,我经常准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短文。例如,写下防治荒漠化的措施,西北地区如何发展节水农业,以及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哪些产业最有效。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又能通过查阅资料、写论文等方式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能够长时间准备这类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实事求是,慎重选题,并指导学生,包括如何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使用等,有效描述问题的信息。
4.课本中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地理学教学是有生命的,高中地理课堂可以融入生活。高中地理教学只有以生活为中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在中国,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更强调智力发展,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地理学是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教育应通过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地理的实用性。要想学好地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让学生绘制学校或小区域的地图,加深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能力;进行书店网点布局调查:包括售书的数量、种类、路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培养地理评估和决策技能。
5.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断更新考核方式。采用主动式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专注于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达相关知识,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不断探索相关知识。更好地将相关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为地理知识的探索奠定基础。
比如老师要结合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通常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全班其他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结语: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路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善于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教师探索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纪娜娜.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蓝本谈高中地理教学[J].中国培训,2015(8):191.
[2]吴凌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70.
[3]贺清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才智,2020(7):26.
[4]封翰文.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07-208.
[5]仇倩.浅析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學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18-119.222ECDBD-1892-4543-BEA9-2D471B9880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