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贫困生心帮扶体系的效果,笔者将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对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扶心”工程,干预前后分别用三种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干预后心理量表得分均降低,并与对照组得分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说明干预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表明“扶心”体系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是有效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贫困生;“扶心”体系
1.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职贫困生人数也在不断攀升。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高职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当前高职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也存在着自卑等“心理贫困”现象,严重滞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如何使高职贫困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挖掘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本研究对高职贫困生“扶心”工程进行实施,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我校贫困生中,随机抽取贫困生80名作为被试,并随机分为两个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人,对照组40人,两组被试都是学校普专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年龄17~19岁。实施“扶心”体系前,两组心理测试显示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2.2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后测查并对比分析。
2.3研究方法
用excel进行数据的初步录入和整理,用spss等統计工具进行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等处理。
3.“扶心”体系设计和实施
3.1提供心理援助
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等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精准”识别贫困生心理特质,利用心理疏导、团体辅导等方法挖掘学生积极品质,体验积极心态,建立阳光心态,提升其自信、自强品质。一是开展心理约谈,采用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方法,借助心理格板、心理沙盘等专业工具,对贫困生开展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培育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让内心强大起来。二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辅导与训练活动,共开展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团体辅导训练活动,共进行了3次;三是开展了积极心理练习活动,开展了“三件好事”7天打卡活动,每天记录周围的三件愉快的小事,促进学生从积极角度去感受身边的一切。
3.2开展冬阳送暖活动
寒假前开展“心手相牵冬阳送暖”活动,给予贫困生一定的物质资助和服务,让学生感到贴心和温暖。一是给予经济资助,为学生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二是发放御寒羽绒服,为学生购买冬季羽绒服,确保学生温暖过冬;三是提供路费补助,为学生提供寒假回家车票补助,帮助学生顺利回家。
3.3实施“家校心桥”工程
营造家校共育的外部环境,学校领导、辅导员等定期对特困学生进行家访,搭建起家、校共同育人的桥梁。一是开展贫困生结对帮扶工作,各系院成立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帮扶小组,每小组负责帮扶一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疏导心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直至顺利就业。二是开展家访工作,寒暑假,学校领导、辅导员、专兼职教师到学生家中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步骤和方法。
3.4开展青春健康教育
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防艾、防毒等方面进行成长引导,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敏感期。为了做好预防艾滋病项目相关工作,开展了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开展了青春不“毒”行禁毒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举办了新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3.5建立学校、学生“连心桥”
定期召开院长座谈会,建立问题反馈微信群,就学习、生活、实训、就业等问题展开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倾听心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6成立朋辈互助社区
充分发挥心理协会、爱心社等学生社团的作用,以系院为单位成立朋辈互助社区,实现学生互相帮助、自我服务、健康成长。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心理协会每月开展1次心理活动,如心理知识宣讲、心理电影展映、心理测评等;为增强学校全体同学的防艾意识,青春健康教育同伴社开展了“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的宣传活动等。
4.结果
实施“扶心”项目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基本一致(见表1)。
从表1可见在对干预组进行近一年的“扶心”项目实施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心理测量。研究发现,实施“扶心”项目后两组测试数据存在差异,SAS和SDS得分均存在差异,在SCL-90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干预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5.讨论
研究发现,通过“扶心”体系干预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及症状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扶心”帮扶体系是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帮扶需要学校、心理中心、辅导员等各方协作,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尤其重要的是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注意培育学生积极品质和健康心态。使高职贫困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并养成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不仅是高校工作者面临的育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在实施贫困生心理帮扶时,建议可以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多方力量、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张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使高职贫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轻松获取积极能量,从而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积极心理学会课题成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贫困生‘扶心研究与实践”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J21YY12);山东轻工职业学院2019年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和思政类院级课题“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心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课题编号2019SZ01)。
作者简介:史菲菲,女,山东周村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67AFF4B9-3131-4509-9B83-4B82DAE0F3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