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香 董 文
(1.重庆市明正司法鉴定所 重庆 40005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骨科 重庆 400000)
踝关节主要负责负重与运动,易受到外部暴力作用发生骨折,主要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内固定术为置入螺钉将骨折断端还原生理结构并保持固定,该手术方式可避免损伤踝关节韧带,利于术后踝关节恢复,但在螺钉的选择上存在争议[1]。空心螺钉通过克氏针复位固定与空心钻开孔后置入断裂两侧,可较好地固定骨折断端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该螺钉钉尾未能全部没入骨内,刺激骨折断端面与其周围软组织,不利于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2]。而无头双加压螺钉[3]具有渐变螺纹,增加螺钉对断裂骨头的接触面积,起到加压效果,同时具有无钉头设计,可完全没入骨内,可减少对骨折断端面与其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将其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可能利于踝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基于此,我院将对此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6例。纳入标准:(1)符合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4];(2)单侧闭合性骨折;(3)新鲜骨折。排除标准:(1)压缩性、粉碎性骨折;(2)伴有骨质疏松症;(3)失访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均完善相关检查,由同一组医生行骨折内固定术,具体如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在C臂移动X线机(西门子,型号Cois-Select)引导下先后复位患者的外踝、内踝与后踝。沿外踝骨折线垂直方向与胫骨骨干垂直方向分别置入导针(北京中西远大科技,型号M397759),沿导针方向在腓骨上使用空心钻(山东德州医疗器械,型号BJ5503B)开孔,并置入相应螺钉固定;使踝关节背伸,将内踝骨块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常州康辉医疗,型号ZXI01)暂时固定,使用空心钻开孔,并置入相应螺钉固定后,去除克氏针进行皮肤缝合;插入克氏针撬拨复位后踝,并固定好,置入导针,开一个5mm的皮肤开口,使用导筒保护软组织,空心钻开孔,并置入相应螺钉固定后,去除克氏针进行皮肤缝合。
常规组手术螺钉为空心螺钉(苏州海欧斯医疗,型号2.4mm)。
实验组手术螺钉为无头双加压螺钉(上海联贸医疗,型号2.4mm)。
两组术后均由同一组医生治疗,使用石膏托固定患者踝关节功能位2~4周,抬高患肢消肿,进行适量足部各关节活动,术后6~8周,可逐步进行下地负重活动。两组均随访半年。
(1)临床指标:术中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统计两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
(2)踝关节功能:随访结束后,采用AOFAS[5]评估踝关节功能,该表0~100分,优为90~100分,良为75~89分,中为50~74分,差为0~49分。
(3)踝关节活动度:随访结束后,统计两组旋前、旋后以及屈、伸的角度。
(4)生活质量:治疗前、随访结束后,采用GQOLI-74[6]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物质生活以及社会、躯体、心理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0~100分,分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5)并发症:统计两组切口感染、内固定外露、骨折愈合后踝关节疼痛以及内固定松动的发生情况。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随访结束后,实验组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好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踝关节功能对比[n(%)]
随访结束后,两组旋前、旋后以及屈、伸的角度均增大,且实验组均大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踝关节活动度对比
随访结束后,两组物质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常规组(22.22%)(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目前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为内固定术,通过置入螺钉将两侧骨头断裂面缝合固定至正常结构,具有切口小、愈合快的优点,但传统使用的螺钉为空心螺钉,可一定程度上固定骨折断面,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其钉尾凸出,术后难以避免刺激骨折断面及周围软组织,术后恢复较慢,踝关节灵活度恢复欠佳[7]。无头双加压螺钉[8]没有钉头,可将钉尾全部埋入骨内,减少对骨折断面及周围软组织的摩擦刺激,可能促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中,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随访结束后,实验组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好于常规组(P<0.05),说明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但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可能的原因是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行相同手术,手术步骤、手术部位基本相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差不大,仅有固定螺钉不一样,空心螺钉材质多为不锈钢或者钛合金,作用于骨折线能较好地将骨折断面紧密结合,达到固定的效果,同时有助于骨折愈合,但其钉尾具有应力遮挡效果,刺激骨折部位软组织,不利于术后恢复[9]。无头双加压螺钉是一种新式的内固定物,具有锥形设计与前后渐变距螺纹,增加螺钉与骨头的接触面积,可对骨折面形成加压作用,使骨折面贴合更紧密,促进骨痂形成,骨折愈合更佳[10]。
本研究中,随访结束后,实验组旋前、旋后以及屈、伸的角度均大于常规组,实验组物质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可能的原因是无头双加压螺钉具有螺纹设计,螺纹的螺距由大变小,在骨折固定时随螺纹的推进可在骨折面形成加压作用,使骨折断端固定更牢固,提高稳定性,促进骨折面愈合,同时利于患者开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避免踝关节僵硬、活动障碍,提高踝关节活动度,适应日常生活,改善生活质量[11]。并且无头双加压螺钉没有钉头,置入固定后钉尾可全部没入皮质骨,减轻对周围软组织的摩擦刺激,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发生,避免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粘连,对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积极作用,尽快恢复正常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常规组(22.22%)(P<0.05),说明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无头双加压螺钉从头到尾螺距逐渐变小,在置入过程中不断给骨折面加压,使骨折断端面贴合更紧密,且固定更牢度,有效减少内固定松动的发生。并且无头双加压螺钉无螺帽,将其全部埋入骨内,防止内固定外露,同时减少螺钉外露摩擦刺激周围软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避免引起切口感染、骨折愈合后踝关节疼痛的出现[12]。这与程杰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常规组(16.33%)。
综上所述,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可通过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