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裕 姚春花 陈远中 黄国文
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我国劳动力致残的风险因素之一,属于风湿科自身免疫性、系统性、异质性疾病,迄今为止,临床中尚未明确该病的致病原因。据相关数据分析得知,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高达30%~40%[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感染、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免疫系统因素,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 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紊乱的影响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同时B 细胞也受其影响出现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性,机体受到刺激后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和IgG 抗体。以上因素无论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还是分型以及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性和活性与以上因素有着正相关关系[2]。自身抗原与类风湿因子(RF)形成复合物,大量趋化因子被释放,导致关节滑膜组织和滑膜液内有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进入,使滑膜液和滑膜组织被吞噬,且关节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本文旨在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塞来昔布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 例,患者年龄51~69 岁,平均年龄(58.27±3.91)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 例。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布洛芬治疗,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 g/次,2 次/d。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100 mg/次,2 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炎性因子及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VAS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总分10 分,分数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炎性因子,包括IL-1、IL-6。不良反应包括消化性溃疡、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等。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pg/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2、10、3 例,总有效率为93.33%(42/45);参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4、9、12 例,总有效率为73.33%(33/4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参照组中发生消化性溃疡3 例、恶心2 例、呕吐2 例、消化不良4 例、消化道出血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12/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临床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理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中涉及的细胞类型较多,主要包括:滑膜细胞、巨噬细胞、B 细胞、破骨细胞、T 细胞等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受到众多细胞的影响被破坏,所以,习惯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特点对患者进行多靶点治疗。
就B 细胞而言,其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作用,同时还有抗原递呈、处理的作用,能够降解抗原,使其成为抗原肽类,促使T 细胞出现增殖、活化,导致细胞因子产生,从而使类风湿关节炎发生。T 细胞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被激活,如T 细胞表面及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因子、抗原递呈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等,而破骨细胞受到T 细胞激活或增殖的影响,有大量细胞因子产生,此时类风湿活动度被增加,骨破坏力度加大,使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逐渐严重。
滑膜内层组织由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组成,在微生物入侵前承担前哨工作,清除关节腔中的碎片,为了维持滑膜衬里层结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会产生细胞外间质,有利于促进润滑素、透明质酸等成分的分泌,同样起到促使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作用[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无论是B 细胞、T 细胞,还是滑膜细胞、破骨细胞,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可将以上细胞的靶点治疗作为临床新思路。虽然临床中对生物制剂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中仍然将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首选,如果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将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生物制剂的方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环氧化酶(COX)有两个主要亚型,一个是COX-1,另一个是COX-2,其也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限速酶,就COX-1 而言,其在多数组织和细胞内均大量存在,可诱导前列腺素的产生,有利于人体基础生理功能的维持。就COX-2 而言,其还可称为炎症性COX,对前列腺素的病理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在炎症反应中起到应答作用[4,5]。应用布洛芬可阻断COX-1 的前列腺素合成,实现肿痛以及炎症缓解的目的,虽然效果良好,但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产生。
塞来昔布是COX-2 抑制剂的一种,属于新一代类型,该药物选择性较高,与COX-1 的亲和力相比,塞来昔布对COX-2 的亲和力是前者的700 倍,在COX-2活性的抑制中具有选择性,不仅能够起到消肿抗炎的功效,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高脂溶性是塞来昔布的特点,可轻松透过血脑屏障,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6]。本研究在布洛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塞来昔布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 评分(1.18±0.27)分低于参照组的(2.79±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IL-1(22.57±8.77)pg/ml、IL-6(12.38±8.18)pg/ml 均低于参照组的(31.18±10.36)、(16.07±8.4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低于参照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可在今后治疗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