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分娩结局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6-17 07:58张美卓范燕平黄进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张美卓 范燕平 黄进荣

分娩属于女性一个极为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时会因宫缩、软产道受损诱发严重的疼痛感,进而会导致产妇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异常增高,从而会加重宫缩疼痛,延长分娩时间且增加分娩难度,部分产妇因无法耐受疼痛加之对自身及胎儿的担忧会强烈要求转为剖宫产。现阶段我国剖宫产率明显超出设定标准。分娩时合理有效的镇痛,对改善产妇心理及生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顺利分娩,同时也可降低剖宫产率,避免机体遭受手术创伤。无痛分娩指的是分娩同时开展分娩镇痛,合理应用不会对宫缩及母婴健康产生影响的镇痛药物,阻断痛感神经末梢传递从而降低疼痛感,目的为促进自然分娩及保证母婴健康[1]。本次研究探究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分娩结局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在本院建档分娩的产妇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征求产妇意愿后分为观察组(68 例)与对照组(52 例)。纳入标准:单胎足月符合自然分娩标准产妇,观察组自愿选择分娩镇痛,产妇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备明确剖宫产指征产妇、麻醉禁忌产妇。对照组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30.85±2.62)岁;观察组年龄25~40 岁,平均年龄(31.06±2.99)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准许并备案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妇选择自然分娩,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产程情况,给予指导和辅助,不实施镇痛措施。

1.2.2 观察组 产妇选择无痛分娩:予以产妇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宫口打开2~4 cm 后观察宫缩规律,协助产妇保持左侧卧位,硬膜外穿刺位置选择L2~3腰椎间隙处,成功穿刺后于硬膜外留置导管。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 无异常后,给予0.09%罗哌卡因+2 μg/ml 芬太尼+生理盐水共10 ml,观察无不良反应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硬膜外持续给药,泵内注入0.09%罗哌卡因和2 μg/ml 芬太尼混合液,连续给药速度设定为6 ml/h,时间锁定于20 min,最大剂量为20 ml/h,单次自控给药剂量设定为6 ml。无痛分娩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心率。第一产程结束后停止给予镇痛药物,硬膜外导管于顺利分娩后2 h 后移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各产程分娩时间及疼痛评分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分值越低表明疼痛感越低,说明麻醉镇痛效果越好[2]。

1.3.2 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分娩结局包括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

1.3.3 对比两组分娩后产妇应激反应指标 分娩后抽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CRP 及PA 水平[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产程分娩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产程分娩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表1 两组各产程分娩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分娩结局对比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结局对比[n(%)]

2.3 两组分娩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分娩后,观察组CRP、PA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mg/L)

表3 两组分娩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mg/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分娩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 例表现为恶心呕吐,及时处理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分娩为女性较为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因宫缩、宫颈扩张及牵拉都会导致产妇存在严重疼痛。大部分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因为心理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导致疼痛感及胎儿宫内窘迫几率增加[4]。综合因素会提升机体应激反应,进而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反应,诱发异常生理变化,从而会对分娩过程、产妇及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合理镇痛有助于降低分娩过程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而调整大脑中枢神经调节宫缩作用,能放松盆底肌状态,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降低,改善分娩疼痛,降低能量消耗[5]。为了能够降低分娩时的疼痛感,学者们积极探究更为切实有效且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案。分娩镇痛最为理想的状态为,药物使用方便,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理想,可满足分娩整体过程,确保孕妇始终保持清醒状态,不会对产妇的运动及宫缩产生异常影响,最为重要的是不会影响母婴健康及安全,另外手术方式需转为剖宫产时不会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临床在无痛分娩中通常会选择硬膜外麻醉镇痛,镇痛药物包括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单独或是联合用药,但是鉴于布比卡因存在心脏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目前临床应用较少[6]。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药效持久,临床应用显示人体耐受性良好,且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产生过大毒性影响,低浓度给药即可实现良好的感觉及运动神经分离阻滞作用,且可保证胎盘正常血运,不会对新生儿产生明显影响,安全性得到验证。芬太尼为短效镇痛药物,可确保血液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升镇痛有效性,降低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提升使用安全性[7]。联合使用可提升局部麻醉药物镇痛效果,且可减少罗哌卡因使用量,进而显著提升镇痛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选择无痛分娩可降低各个产程疼痛程度,进而缩短各个产程分娩时间,证实无痛分娩对于缩短分娩时间具有积极作用。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无痛分娩选择合理镇痛药物,可降低分娩疼痛感,避免过度疼痛导致产妇无法耐受或是产程过长转为剖宫产手术。分娩后,观察组CRP、P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疼痛对于人体属于特殊创伤,会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对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应激状态下机体的CRP 水平显著增高,临床中通常利用CRP 作为判断应激水平的关键指标,反映应激水平灵敏度理想,组织受损越严重,CRP 水平越高[8]。PA 作为一种血浆转运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属于宿主防御类物质,具有非特异性,对于应激反应中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有毒代谢物可发挥良好的清除效果,并促进其消耗[9-12]。研究结果证实,选择无痛分娩的产妇,分娩后CRP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分娩,PA 水平高于正常分娩,证实无痛分娩麻醉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能有效降低分娩疼痛感,缓解产妇应激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无痛分娩运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麻醉中运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可获得良好麻醉效果且安全性理想,能确切降低分娩疼痛感,改善应激反应,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如何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