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从外文各数据库中共检索到768篇文献,从中文数据库中检索0篇文献,利用文献管理器剔除重复文献89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剔除不相关文献512篇,并通过阅读相关meta分析文献、系统综述文献追溯相关论文11篇,最终还剩下可能合格的文献156篇,再通过阅读全文,排除不合格文献,最终纳入24篇对照实验,筛选流程见图2。
图2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方法质量学评价
研究纳入24篇文献,其中有4篇含有两个实验,共806名老年人,研究中干预周期6周~6个月,干预频率2~5次/周,干预时间20~40min/次。表1为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对照组均处于常规生活状态。图2为纳入研究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图。根据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满足4个及以上条目低风险的文献10,满足2~3个条目低风险的文献14篇,评估结果为文献质量A级的11篇、B级13篇。
表1 纳入元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一览表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HIIT对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 老年人体适能采用肌肉功率、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椅子实验、6min步行距离表示。共有6个实验描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功率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1.52,df=5,I=0.0%,P>0.05,说明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2所示,SMD=0.57,95%CI:0.30~0.84,P<0.001,说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老年人肌肉功率有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5项研究比较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上肢肌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1.88,df=4,I=0.0%,P>0.05,说明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2所示,SMD=0.24,95%CI:-0.01~0.49,P>0.05,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上肢肌力无明显变化。
有5项研究比较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下肢肌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18.01,df=4,I=77.8%,P<0.05,说明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2所示,SMD=0.68,95%CI:0.08~1.28,P<0.05,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下肢肌力明显提高。
有6项研究比较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计时-起立-行走用时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9.06,df=5,I=44.8%,P>0.05,说明研究间存在轻度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2所示,WMD=-0.88,95%CI:-1.24~-0.51,P<0.001,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TUG用时明显减少。
有6篇研究描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椅子实验用时的变化,meta分析结果显示,Q=1.35,df=5,I=0.0%,P>0.05,说明研究间无异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从表2可知,WMD=-3.75,95%CI:-4.84~-2.66,P<0.001,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椅子实验用时明显降低。
有7篇研究描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4.15,df=6,I=0.0%,P>0.05,说明研究间无异质性,同质性较好,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从表2可知,WMD=56.99,95%CI:47.79~66.19,P<0.001,这暗示着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提高老年人6MWD。
表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体适能影响的meta分析表
2.3.2 HIIT对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 体成分用体脂率、BMI指数、瘦体重和肌肉面积表示。共有14个实验描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体脂率的变化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Q=5.9,df=13,I=0.0%,P>0.05,说明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3所示,WMD=-1.05,95%CI:-1.59~-0.51,P<0.001,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体脂率明显降低。
有15个实验比较了高强度间歇对老年人BMI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71.39,df=14,I=71.39%,P<0.05,说明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3所示,WMD=-0.16,95%CI:-0.39~0.07,P>0.05,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BMI无明显变化。
有14个实验描述了高强度间歇对老年人瘦体重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6.19,df=13,I=0.0%,P>0.05,说明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3所示,WMD=0.68,95%CI:0.22~1.14,P<0.01,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瘦体重明显提高。
有4个实验比较了高强度间歇对老年人肌肉面积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Q=0.75,df=3,I=0.0%,P>0.05,说明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如表3所示,WMD=0.40,95%CI:0.22~0.58,P<0.001,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肌肉面积明显升高。
表3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体成分影响的meta分析表
2.3.3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代谢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1)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研究采用总胆固醇、HDL、LDL和甘油三酯含量表示血脂水平,采用HOMA-IR和血糖含量表示机体血糖水平。meta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血糖含量明显下降(SMD=-0.63,95%CI:-1.24~-0.03),而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总胆固醇、LDL、甘油三酯、HOMA-IR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HDL无明显变化。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统计表
(2)对血压和射血分数的影响。14个实验比较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如表5所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5个实验比较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射血分数的影响,从表5可知,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射血分数有明显的提高(SMD=1.28,95%CI:0.45~2.10)。
表5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血压和射血分数的影响统计表
2.4 发表性偏倚
本研究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其发表性偏倚,Egger线性回归法是由1997年Matthias Egger等为了克服漏斗法的不足,而开发的一种定量检验的方法。实际操作中求出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a及95%CI,再通过其95%CI是否包含0,从而判断是否有发表偏倚。若截距a对应P<0.05或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有发表性偏倚;反之,暗示无发表偏倚。
如表6所示,ULMS、LLMS、肌肉力量、TUG、椅子实验、6MWD、BF%、BMI、LM、肌肉面积、总胆固醇、HDL、LDL、甘油三酯、血糖、HOMA-IR、血压和射血分数的检验结果均出现P>0.05与95%CI包含0,表示没发表偏倚。
表6 各指标的发表偏倚检验表
3 讨 论
本研究主要综合定量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体适能、体成分和代谢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改善老年人肌肉功率、下肢肌力、TUG、椅子实验、6min步行距离、体脂率、瘦体重和肌肉面积;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血糖含量明显下降,EF%明显增加。
3.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
肌肉力量被认为是慢性疾病发病和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较高的肌肉力量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的降低有关,而较低的肌肉力量对于有早逝和丧失功能独立性风险的老年人尤为重要。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提高老年人肌肉功率(SMD=0.57)和下肢肌力(SMD=0.68),而对上肢肌力无明显影响。Garcia等人的研究指出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肌肉力量明显增加(+7.69%上肢肌力、+28.5%下肢肌力);有研究认为经过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下肢肌力明显提高。这暗示着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对老年人下肢力量的提升效果要好于上肢。跌倒是老年人群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其身体健康不利,TUG可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提前干预。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后老年人TUG用时明显减少,效应量WMD=-0.88,说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老年人TUG用时减少0.88s。TUG预测男性老年人的跌倒临界值为9.94s,女性11.4s,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降低TUG0.88s,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能力,对其健康有利。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降低椅子实验用时,降低了3.75s。Losa等人的研究认为经过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老年人椅子用时明显减少,与本研究结果一致。6min步行距离常用于评估老年人活动能力,也能够有效地反映老年人的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有研究表明6min步行距离与最大摄氧量、运动耐量呈正相关,6min步行距离越长,最大摄氧量越好,心肺适能越健康。本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影响老年人6min步行距离,经过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老年人6min分析距离明显增加,增加56.99m。一般认为6min步行距离增加54与明显的临床变化有紧密的关系,在心肺疾病患者中6min步行距离增加30~32m就具有临床意义。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提高老年人56.99m的步行距离,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总之,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提高老年人体适能水平,当然,对老年人来说,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仍有一定的质疑,有学者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持续有氧训练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无差异,该学者证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安全的。在今后的训练监控中仍需监测老年人运动过程体征状态,以确定最佳运动负荷,达到最大锻炼效果。
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预防老年人肥胖和降低体脂是有效措施。本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体脂率降低了1.05%;瘦体重增加了0.69kg;肌肉横断面积增加了0.4cm。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BMI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样与Nardi等人对120名研究对象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一致,他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对BMI没有影响。虽然高强度间歇训练使老年人体脂率下降,但瘦体重的增加使其总体重无明显变化,造成BMI值锻炼前后无明显差异。总之,高强度间歇训练能降低老年人体脂率、增加瘦体重和肌肉面积,对老年人健康有积极影响。
3.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代谢疾病危险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降低老年人血糖含量(SMD=-0.63),而对总胆固醇、HDL、LDL、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抵抗均无明显影响。吴志建等人运动锻炼能明显降低中老年T2DM患者空腹血糖含量(SMD=-0.68,95%CI:-1.20~-0.16),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的内源性葡萄糖生产受到了影响,诱导的内源性葡萄糖降低主要来源于肝脏,进而降低老年人血糖含量,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王娟等人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降低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P<0.0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老年人胰岛素抵抗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干预对象的不同致使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研究还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EF%有明显的提高作用(SMD=1.28)。对老年人的研究表明,HIIT也能有效诱导左心室重塑,但对心脏舒张功能没有改善,收缩功能有更大改善。这与本meta分析一致,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老年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EF%的提高,是心肌收缩功能改善,这与心肺适能改善有很大关系,这可能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改善心肺适能的部分原因。
4 结 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明显改善老年人体适能、体成分和代谢疾病危险因素。体适能方面,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肌肉功率、下肢肌力、6MWD明显增加,TUG、椅子实验用时明显减少;体成分方面,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老年人BF%明显下降,瘦体重和肌肉面积明显增加。代谢疾病危险因素方面,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人血糖、EF%有明显改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宣传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方法以及益处,体育部门应结合社区管理人员指导正确的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方式,使老年人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进行科学的锻炼,有益于其体适能的提高和体成分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