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22-06-16 15:57游玉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参与式教学高中历史

游玉海

【摘要】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符合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特点。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强调学生课堂参与与互动,注重和谐氛围的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参与式教学  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6-0100-03

一、前言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1]。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复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具体设计与课堂指导工作,积极将参与式教学与课本内容相融合,不断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并创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现有的教学进度开展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存在明显下降的情况。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方式着力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进度,在课堂上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在以复习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着力点在于“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在课程教学指导过程中通过知识点完成内容的串联工作,这种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少可以参与到课堂,进而影响了学生整体的课程参与积极性[2]。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了以教为主的模式,在课程指导过程中强调教学的内容和知识,很少会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比较少,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提问的发起者,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堂的问题和内容展开指导,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存在,学生的参与是回答教师问题,而不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拓展,这种教学的模式既限制了师生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又很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此外,教学方法单一还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无法通过学生学习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整合。

3.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实际课堂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能力也是不一而足的。具体来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不仅可以灵活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参与到各种的课堂学习当中,并提出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完成课程内容的思维导图设计并找出自身的薄弱点;中等能力和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则明显不足,在参与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或者是因为自身的情况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3]。

三、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思路

1.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学生参与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应用需要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创造必要条件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课堂参与预留足够的时间,包括课堂讨论时间、课堂研讨时间、课堂分析时间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预留出来,同时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避免课堂参与教学中赶进度的情况,让学生有时间、有能力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以必修一《辛亥革命》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知识点串联的方式将本节课的内容快速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其中。首先,教师可以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包括掌握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4]。基于这三点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以往学习的经验和课程学习积累先行对内容进行整理,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等方式围绕知识点形成具体的答案。其次,教师可以随机选择3名学生回答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议题说出自己整理的资料,如学生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之后对其产生的历史意义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观点较为片面,其他学生可以自由举手示意并进行额外的补充,同时教师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当发现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其进行补充,实现学生参与和教师提问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在学生发言以后围绕以上三点内容进行整理,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在历史中的地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具体认识。总之,创造必要条件让学生参与需要教师对课本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鼓励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丰富讨论和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路。教师在课堂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方法指导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并利用方法创新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通过课程指导的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5]。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实现创新指导。

以必修一《走向多極化》为例,学生对于多极化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发展中国家、欧盟等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弥补这一点,如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先播放欧盟的历史资料片,在历史资料中详细介绍欧盟成员国是如何努力加速一体化的进度的,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欧盟的发展进程,通过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对欧盟作为多极化的一极有更多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必要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政治的案例分析法进行指导,如教师可以列举非欧盟国家在某些国际性事务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内容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如何依靠自身团结力量在地域和国际性事务中提出自己主张并维护自身利益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对多极化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变动,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3.分组教学设计,实现广泛参与

分组教学设计实现广泛参与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思路。教师在课堂指导过程中要积极抓住教学设计的优势,通过分组设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小组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先进带后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组指导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指导过程中考虑实际学情开展合理指导。

以必修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为例,学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内容比较熟悉,有的学生因为不关注时事政治而在这部分则比较模糊。基于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首先成立学习小组,以能力强弱为划分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座位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完成小组的分配;其次教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任务清单,这些清单中包括:①港澳台问题的由来;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任务清单罗列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小组都可以自由讨论内容,讨论的结果写在教师提供的任务清单上[6]。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实施积极的走动管理并解决学生的一些疑惑,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这三个任务基础上应该增加一个(在考试题中见过),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的运用,基于学生提问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答。学生完成任务清单以后教师对学生小组的任务单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任务清单的问题并开展小组共同指导,实现了分组下的学生广泛参与,同时也实践了基于学情的师生互动教学,体现了分组教学设计的优势。

4.开展问题引导,整理课堂逻辑

问题引导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实施思路,是帮助学生整理课堂逻辑、提升课堂学习能力的重要思路。教师在课程指导过程中要做好问题的具体设计,每一个问题都应贴近学科的实际情况。每一个问题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通过问题指导完成课堂内容的整理,梳理课堂结构,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以必修一《美苏争锋》为例,这一章节内容比较多且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置具体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并实现知识的层层递进。问题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什么导致了美苏盟友的关系破裂?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在板书上标识三个关键词:雅尔塔会议、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上关键词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或者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教师提供三个关键词: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问题三:什么是冷战,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总特征是什么?教师继续提供相关的关键词内容。整节课中教师提供了多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也是学生梳理课程结构和逻辑的重要方式,在梳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与关键词进行了有效整合,在课程指导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了内容学习的目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学习[7]。总之,问题引导是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程指导过程中应抓住问题引导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问题设计并帮助学生完成课本内容的梳理工作,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

5.开展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是参与式教学的基本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评价体系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体的评价模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过程性评价等,还需要根据具体课堂和学生表现合理地应用。

开展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自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堂学习情况的知识自评,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经验和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先制定出具体课程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将课本内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思维导图既是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认知,也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同时还是组织学生互评的重要文本内容。其次是指导学生互评,主要是让学生基于其他学生的思维导图完成互评工作,互相评价其他人的思维导图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互评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广泛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是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教师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综合分析,包括学生课堂的表现、学生思维导图是否完善、学生知识点是否掌握等,过程性评价具有动态性同时有针对性的特征。过程性的评价要具体到个人,一般以中等学生和后进生为主,因为这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引起的学习注意力分散等,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总之,开展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是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保障,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探索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案。

四、总结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要找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难点,积极开展参与式的教学设计,在课程指导中将学生参与纳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和模式,在指导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发挥参与式教学法优势,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帅帅.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J].高考,2021(33):117-118.

[2]呂亚洲.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1):147-148.

[3]朱晶.高中历史教学中新时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1(33):11-12.

[4]许奎.心系家国情怀,渗透核心素养——谈“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87-88.

[5]林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4):70-71.

[6]苟学珍.以问题为引领的高中历史教学——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3):117-118.

[7]赵舒婷.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参与式教学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