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零起点”教学对教育抢跑的遏制

2022-06-16 01:52许利芳樊宇轩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零起点双减习惯

许利芳 樊宇轩

摘要 幼小衔接阶段出现的“抢跑”现象严重扰乱了基础教育生态,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正是解决此问题的一剂良药,它旨在切实减轻学生压力,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净化基础教育生态。“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合力,其重要助推力之一便是“零起点”教学。“零起点”教学忽视学生的知识准备,重视其习惯培养和心理准备,是“双减”政策落地的有力举措。只有扎实推进“零起点”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并使教育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关  键  词 “双减” 教育抢跑 “零起点”教学 教育生态

引用格式 许利芳,樊宇轩.“双减”背景下小学“零起点”教学对教育抢跑的遏制[J].教学与管理,2022(17):

16-18.

教育“抢跑”是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乱象,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教育生态遭到破坏、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学校与家长的压力加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旨在减轻学生压力,净化基础教育生态。“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不仅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足够的关注,也需要学校认真反思,分析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治理乱象。“零起点”教学因其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和心理的准备,可以成为“双减”政策落地的有力助推。

一、教育抢跑的根源

幼小衔接阶段存在一个“抢跑”悖论:幼儿园教师担心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跟不上教学进度,在中班甚至小班即开始语文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于是幼儿园老师鼓励孩子抢跑;而一年级老师则认为学生什么都会,干脆不再教基础知识,带着学生们跑得更快[1]。教育抢跑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也擾乱了教育生态。造成学生抢跑现象的因素是多重的,最重要的来自教育主体——家长和学校,其中“学校”包括了幼儿园和小学。

1.家长的育娃焦虑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绩优异,但是大多数家长只会根据孩子的分数作出评价,很少有家长懂得科学育儿的方法,更别提依据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科学引导。他们忽略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内在必然性,想要让孩子的起跑线无限超前。他们把学习当成是百米冲刺式比赛,而不是一场马拉松。他们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其评判标准不外乎是会数多少个数、能算多少题、掌握了多少汉字。他们简单地用学习成绩代替学习能力,认为孩子认的字多、会的题多就是优秀。这体现了大多数家长的集体焦虑,于是他们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在无意识中被这种焦虑支配并不自觉地卷入其中。

2.幼儿园的发展压力

家长们的抢跑心理反映在幼儿园的选择上,最直观的表现是以是否教孩子知识为主要标准评价幼儿园的优劣。教孩子基础知识的幼儿园会受到大多数家长的称赞和一致认可,而不重视孩子基础知识的幼儿园则会受到冷落,这对幼儿园无疑是一种超大的压力。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园需要迎合家长需求,否则就会面临招生人数减少、口碑差等窘境[2];另一方面,幼儿园对孩子进行知识性输入和教学并非是幼儿教师不懂科学的教育理论,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迎合家长,得到家长认可。

3.小学的教学错位

小学课堂上,接受过知识训练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会被同学们冠以“基础好”“聪明”等美誉。这些“优秀”的孩子教起来省心省力,深得教师喜爱,于是家长的焦虑又深了一层,更加认为孩子的学习还是要从幼儿园抓起,从娃娃抓起,这给学生的提前学习又助了一把力。

归根结底,悖论的形成始于家长的焦虑,成于小学教师对某些知识的一带而过。这种抢跑怪圈一旦形成,对教育生态的破坏是直接的,一切超越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拔高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伤害。

二、教育抢跑的后果

教育抢跑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1.降低学生一年级学习效率

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基础的拼音和书写,即使掌握得并不扎实,甚至存在很多问题,他们也都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一切都会。在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似曾相识而感觉枯燥无味,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或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学过,不必再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听老师讲课,本来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保持时间就不长,加上对老师讲课内容不感兴趣,导致一部分学过一点知识的学生常游离于课堂之外,甚至一部分优等生直接屏蔽老师讲课内容,任由大脑天马行空。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2.学生产生补偿心理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三到六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以及通过游戏促进认知、情绪和智力发展的时期。过多知识性的学习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占用了学生本来用于玩乐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出于补偿心理,会想方设法补回来他们在幼儿园丢失的快乐时光。既然老师所讲的东西都是自己学过的,他们就把精力放在做小动作上。

3.造成“负起点”现象

幼儿园对学生进行的超出其接受能力的知识灌输不但不能使学生超前起跑,甚至还有可能拖孩子的后腿,造成“负起点”,也就是学生因“抢跑”而养成坏习惯。如年龄太小的孩子骨骼发育还不健全,提前学习写字会使其手腕过分用力,养成错误的书写习惯;还有学生的拼音字母书写不规范,做题之前不审题、注意力不集中等等[3]。这种行为一旦形成惯性,对其三年级之后的学习将影响巨大,甚至求学之路将坎坷不断,越走越泥泞。

三、“零起点”教学遏制教育抢跑的效果

只有扎实推进“零起点”教学,与“双减”政策同频共振,才能彻底转变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优化教育生态。“零起点”教学对教育抢跑的遏制主要体现在减轻学生作业焦虑、免去家长对学习起点的追逐担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2F07AD23-CD7D-41A4-BC7C-F25361D0CF4A

1.降低了家长对家庭作业的焦虑

“零起点”教学重视对学生幼小衔接的习惯准备、心理准备,忽视其知识准备。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注重对新入学学生进行小幼衔接。开学前两周对学生进行适应期训练,如养成科学的握笔、听课、交往、生活、作息等习惯。纠正幼儿园的“负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课方式、发散的思维能力、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二是教师按部就班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扎实教学。即使有学生入学前学过一年级的某些知识,也不能因此而加快教学速度。只要家长看到学生完全可以在“零知识”基础条件下完成一年级课程学习,自然就不再对幼儿园知识教学有更多期待和苛责,更不会在孩子超前起跑上再做无用功。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6~16岁所学的重要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4]。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儿童学习活动规律及身心发展规律,着力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认真思考、知难而进、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等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的知识素养是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累积而成,并非死记硬背知识点得到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建立在视觉、触觉、听觉共同作用的混合模式下,如果小学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只追求知识传授,就会对小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低学段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教师降低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有利于其分出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腾出时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学生没有作业负担有利于家长陪伴学生阅读,提升其阅读素养;也有利于家长教导学生书写方法,纠正不良书写习惯;还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感受,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性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其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免去了家长追逐学习起点的担忧

教师“零起点”教学,弱化学生横向差异,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变化发展。不做群体横向比较,有利于客观观察学生个体在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素养的增长情况[5]。这样的纵向观察对比使教师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变化,更有利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认可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会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正能量激荡的课堂氛围中,更容易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免去家长后顾之忧,也利于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教师有了动力,就会将注意力聚焦于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便促进学生正向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此才能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正向发展,避免常见的中高年级学生成绩滑坡现象。

3.改变了教育评价方式

“零起点”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化都会降低家长的焦虑[6]。一、二年级不再对学生进行书面考试,这意味着改变学生评价方式成为一、二年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日常表现、习惯养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弱化学生成绩,有利于家长放平心态,把精力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教师对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视、学习技巧的引领、学习习惯的督促、生活习惯的沟通都会增强家长对国家“双减”政策的信心,让更多家长理解“双减”政策、支持“双减”政策、相信“双减”政策,自觉抵触题海练习和课外补习,家长也会将自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逐步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亲子关系上。家校评价方法一致,培养目標一致,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零起点”教学是国家“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助推力,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减掉学生多余作业既有利于教师获得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时间,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体验生活实践的时间和全方位立体化发展的空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子陪伴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又反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两两呼应,才能真正达成国家教育“减负增效”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炜.“零起点”政策背景下的儿童学习基础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7-10.

[2] 许利芳.“零起点”教学的三重困境及破解对策[J].基础教育课程,2020(21):25-29.

[3] 许浙川,柳海民.OECD 国家推行幼小衔接的目的与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1):85-91.

[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 张文质.基于生命化教育立场的语文教育再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6):20-23.

[6] 俞文,涂艳国,李露,等.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4):16-31.

[责任编辑:白文军]

*该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实践研究”(2004011)、河北省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生命教育研究”(hbdj2020132)的研究成果2F07AD23-CD7D-41A4-BC7C-F25361D0CF4A

猜你喜欢
零起点双减习惯
习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上课好习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好习惯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对多媒体辅助零起点日语专业教学的再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