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下,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和局限,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树立其积极健康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积累方法,探索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育人价值,推动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德育工作;融合实践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包含许多德育教育相关的素材,能够为德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融合的契机,结合当前德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活动计划,寻找两者融合的契机。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德育教育的良好熏陶和积极影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除了要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还要将其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整合多样化教学素材,实现教育教学双赢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具体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存在内容过多的现象,且有大量道德与法治重难点内容。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节省课时,会省略一些不是考试重点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点。这就会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德育知识并不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且全方面地解读教材,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对小学生品质有益的内容,都要做出正确判断,保证小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方面的提升。其次,很多传统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都较老旧,与当今社会关系不大。这就会影响到小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探索文化教学和素质同教育同步发展的契机。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内容,在教材中有许多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案例,这进一步说明了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应用于德育工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良好熏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现有资源的优势,借助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展开德育教育,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例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查阅与中秋节相关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习俗、文化等,在预习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阐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中秋节时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一天你会和家人做哪些事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二、创设情境,强化体验
体验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并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养成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体验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 的平台,有力地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道德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个性的形成;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学生"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的尴尬局面。环境和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造成一定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康学习心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的良好熏陶,指引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辩论比赛,创设比赛情境,让学生针对“权利和义务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点”这一辩题来展开辩论,在辩论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准备相应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权利和义务产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增强。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迪智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观念。
三、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德育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的主导思想。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更是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始终把德育工作当成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沟通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延伸,通过课内课外整合的方式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高效开展,达成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同步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分析,在趣味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的良好熏陶,转变学生某些错误的思想态度和不良行为习惯,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例如:在《我们不乱扔》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公共场所让学生参与相关德育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理街道垃圾,保持街道等公共场所的整洁性,讓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自觉参与劳动活动,尊重劳动者。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在小组内畅所欲言,阐述参与此次劳动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在交流互动中启迪智慧、拓展思维,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态度及价值观念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觉悟,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完美融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美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J].亚太教育, 2022(1):3.
[2]曾聪.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 20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