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宏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方法及模式已发生变化。如何有效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发展学生地理实践、综合思维等核心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地理课程中有所成长、收获、启发,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 言
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地理已经由必考科目转为选考科目。教师在教学板块、内容上对其进行了优化,也构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地理作为研究人地关系、自然人文的主要学科,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培育学生把握地理原理、规律,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和新课标接轨,及时脱离传统的、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合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创设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1]。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运用不足,育人环境构建不完善
新课改理念提出,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推动课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中,地理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微课等技术,构建全新的翻转课堂、智慧课堂体系,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快乐、活泼、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地理课堂更加充满快乐、活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没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只是简单地利用PPT进行课程教学,并未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终影响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对多样教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对当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教师占据课堂主体”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参与感。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既不利于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也难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另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没有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内涵,缺乏对探究式教学、合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实践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切不可与学生的发展目标背离。
(三)缺乏和生活的连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高中地理学科本身就属于自然类学科,其知识涵盖面较为广阔,涉及自然、人文、环境等多个领域,知识量较多,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一定的困难。部分地理教师没有正确意识到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较少导入生活化内容,导致学生难以意识到生活与地理之间的联系,也难以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以致高中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难以将之与地理知识点进行关联[2]。长此以往,地理学科教学的局限性便会严重束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形成。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较为浅显,故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既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研究新课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地理学科知识真正地融入生活。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注重进行教学设计,落实“以人为本”
新课改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实现地理课堂的层次性、系统性开展,切实保证教学效率,地理教师需要将课程设计置于首位。
一个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课前备课、课中授课以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在备课环节,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既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也要让高中生深度分析、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以“海水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倘若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单纯地讲解知识,只会让高中生感到枯燥无聊,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将学生放在首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引入具体的事件和现象,引发其思考[3]。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大海吗?在海里游泳过吗?当我们在海水里游泳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表面的海水温度要比下面的海水温度高,越往下,海水的温度就会越低呢?当我们不小心被海浪拍打,海水进入嘴里时,是不是觉得海水咸咸的,嘴里都是咸味呢?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是,但却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于是产生了要了解具体原因的欲望。而后,教师可以导入有关海水性质知识点,结合具体的现象,引入相应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深度思考,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基。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在地理课程中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另外,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生生交互,学生会更积极接受其他同学的观点,从而迸发出新的思路,有效实现思维的拓展。
在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地理教师首先要科学划分小组,然后根据知识点设计课堂问题或者任务,最后让小组以讨论、共享等方式完成任务。以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2“海水的运动”为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性质和分类等。在引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课程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整体地理水平较为一致。然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海水为什么会运动呢?海水的运动有哪些形式?最后,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合作的形式下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合作讨论,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4]。C1464D11-118B-412F-8FB9-067AB3CD1AA8
(三)生活化教学,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同样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教学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即生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地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为实现新课标的有效落实,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情境,让生活化内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学会把握地理的本质[5]。
以“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生活中有四季更替,有日出日落,有白天也有黑夜,这与地球的运动紧密相关。为此,教师可以展示数个生活情境,如冬季与夏季同一时间的不同现象——在夏季凌晨五点,天已经大亮了;在冬季凌晨五点,天还是一片漆黑。再如观测影子的长短,太阳刚升起时,我们的影子最长,影子在我们的西侧,随着时间推移,影子会越来越短,并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随着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这类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现象,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原来地理知识就在我们所忽略的生活细节之中,还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使高中生坐在教室之中便能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了解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并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在地理学习上形成正确的观念。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时代的高速发展让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条件、丰富的教育资源、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将抽象化的知识点运用多媒体设备具体地展现给学生,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中,展現出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体验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数字化、多媒体环境下学习地理的经历,学会使用数字地图,了解等高线、经纬网等,进而学习其他内容。多媒体课程有时候不是按照一节课来设计的,而是按照几节课或者一个单元来设计的,能带领学生深入问题情境,感知地理事象,探究地理奥秘。再如在“地貌”一课中,地貌有不同的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地貌有着不同的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动画展示功能,让地理教学更加直观化,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探究地理知识。如在“喀斯特地貌”一课中,喀斯特地貌有着典型的特征,是指岩石的物质溶于水被带走,或者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或者在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强大的信息索引功能,将相关的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见识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不同的景色,让学生把握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保持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6]。
(五)积极开展地理实验,实现“理实结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够让书本上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有效掌握自然现象的本质,从而实现“理实结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举办以“我的祖国母亲”为主题的手绘地图竞赛,让学生手绘中国地图。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检验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并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科目的兴趣。如在“地球的表面形态”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的讲解,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进行地貌设计,让一位学生负责利用竹片进行地貌设计,一位学生负责查阅资料,找出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另外一位学生负责探究。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我审核评估实验观察中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其创新意识,养成团队协作的好习惯。小组合作可以让组内成员相互监督,让优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地理课程的育人目的。
(六)强化地图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核心,也是学生运用地理开展实践活动的关键工具。高中地理地图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了水文、地质,也包括了农业、工业及气候,内容多元化,涵盖范围广阔。地图教学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的广阔空间、大尺度,感受到自然界的真实,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7]。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课中,气旋和反气旋的知识是教学重难点,需要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及形成概念,然后结合地图、概念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地图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地图问题。同样,教导学生学会绘图也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目标。为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将地图和真实的地理环境相融合,达到“理实结合”的目的,教师要教会学生绘图,包括最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和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形图和河流图。在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绘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其将一些地理原理图、分布图绘制下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对地理要素的理解和掌握,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确保学生真正在地理课程中有所收获。
结 语
新课标对当代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向、目标和内容有了明确规划。高中地理教师要将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切勿陷入“功利化”的教育泥沼中,在教学中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积极运用生活化、信息化、合作探究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元化教学方式中学到地理知识,并能够将收获的知识付诸实践,真正确保学生能够从地理课程中有所收获、发展及成长。
[参考文献]
南梅.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0(S2):78-79.
宋宏玲.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70.
周亚红.把握课标脉搏 创建育人环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15):74.
商中亮.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4):95.
何志铝,石晶.关于开启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2020(14):199.
李传声.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9(31):217-218.
康芬霞.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探索[J].学周刊,2021(14):77-78.C1464D11-118B-412F-8FB9-067AB3CD1A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