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及评价策略

2022-06-14 04:40黄燕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7期
关键词:核心素质良好习惯双减

黄燕邦

【摘要】数学科的作业布置应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拓展,并应做到数量少、质量高、效率高,统筹规划、实践探索、科学选题、指导到位,在实践中收获,在探索中创新;作业评价与管理科学、高效、有针对性,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发挥“增效减负”的作用,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解决中小学家庭作业量大、质量低、功能异化等问题,切实减轻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负担。实现减少作业总量的目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质及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评价;核心素质;良好习惯

教育,既是立国之本,亦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价值目标,也鲜明反映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时代要求和历史定位。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作为从教者,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减轻考试压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之努力的目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改革的终极目标应是提高效率、减轻负担,这不仅是一项造福师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那么,作为家庭作业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数学科教师如何不断优化学生的家庭作业实践?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作业思维从“工具”到“拓展”的转变

“减负”必须与“质量改进”相协调,绝不能减负减质。由于长久以来惯性思维的存在,许多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繁琐而复杂的提问策略。但现在的情况变得不同,“题海战术”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规律。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限的数学问题后,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在作业的设置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水平,设置“数学作业超市”。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基础性的题目;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而言,除了可以设置基础题外还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有一点难度的提高题;對于优等生而言,可另外再布置一两道思考题。如此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变“优等生不拔尖,偏差生提不高”的局面,还可以使所有的学生掌握知识基础和成功的体验,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与锻炼。如,在《比例的应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分层练习题:

1.(基础题)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0,现有药粉2.5kg,需要水多少kg?

2.(提高题)一瓶盐水中有10g盐,加入15g盐后,盐占盐水的1/9,求这瓶盐水中有多少克水?

3.(思考题)甲、乙两队原有队员的人数比是5:3,从甲队调50人到乙队后,甲、乙两队的队员人数比为5:7。问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家庭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本质上讲,家庭作业被认为是学生用来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和工具。实际上,这样的理解缩小了作业的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若想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数学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即,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延续与补充,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拓展。数学科的作业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如,遇到数学作业问题时,学生可自我鼓励、学生能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而且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业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

二、作业分析从“随性”到“严谨”的转变

高质量的作业是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但许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分析,随性布置作业,没有体现出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能力类型和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关注。

前不久,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让笔者看他的数学作业,这是一个文字题的专项训练,结果十个问题中有一半是错误的,但这些问题是相对简单的,其中类似的错题有三道之多。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首先思考的是学生的能力怎样?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相同的错误为何一再出现?如果教师不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他一定又会做错。通过细致分析,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根源问题,切不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对与错”的符号,而应该是深入分析错误背后的逻辑问题,探索学生做错了的深层原因,给予及时、适当的补漏。这样,再做这类问题时,他自然就会明白。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要重视分析和应用,更要强调评价和创造。教师不仅要把握一份作业不同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更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呈现。

三、作业设计从“个体”到“整合”的转变

当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科的作业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间既没有学科内的前后呼应,又缺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当作业被简单地重复叠加时,作业量大也就必然了,而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也必然更长。想要扭转这种现象,就必须从整合的维度、发展的视角来设计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知识的分散。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针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而且要基于其它学科内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性,通过作业实现知识在作业前后的综合应用,而这个关联性的关键在于找准“整合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提炼整合。

数学作业的设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实际情况下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创造。一方面,数学作业在内容上要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也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数学作业还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准确分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数学作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这一知识之后,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讲台上现在有一个刻有刻度的烧杯,烧杯里面装了5cm高的水,烧杯底面直径为10cm,现在老师将一块小石头扔进烧杯中,观察到水目前的高度是7cm,求小石头的体积。”在这类问题中可能部分学生不会利用等积变形的方式来求解,实际水上升的容积就是小石头体积。在这样作业设计中,可以利用实际的操作来增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规则的物体时,可以利用等积变形法来解决。学生通过认真计算、综合比较、集体争论一系列的活动,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由此更加体现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核心思想。

可见,提高作业优化设计能力是作业改革的突破口。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准确性、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兼备。所以,先把统筹和自主选择结合起来。笔者一直提倡做当堂训练,一方面,它可以缩短反馈时间,提高评论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课后作业量可以适当减少。这就要求教师能制订短期目标,适当加快教与学的节奏,结合所学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当时训练,突出“学习一点,记住一点,掌握一点,在堂上及时消化知识”的原则,而准确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教师跳进“问题之海”,在“问题之海捡贝壳”,尊重学生的不同和选择。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学生做哪部分教师不干涉。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基础,循序渐进,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饱了,好好吃”。 每一次作业的设置都要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期的知识点,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针对本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减少“题海战术”出现,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一步掌握巩固数学知识内容,形成自己的基础技能。例如,笔者在《比例的应用》的教学中,设置以下的练习:

(1)8:2=24:x

(2)=

(3)1.5:3=x:34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作业设置中,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比例的性质把其转化为解方程,并且能够尽快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更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巩固发展。

在学习统计的知识后,笔者安排学生调查某项活动学生的爱好情况、班级学生参加兴趣班的情况、家里的开支情况等,然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划出图表,同时要提出日常合理支出的建议。这不仅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起来,而且摒弃了传统的作业模式,使作业变得有趣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第三,独立完成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基础性强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对于实践探究性作业则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加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事物进行统计,并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然后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作业小组的学生会集思广益,选取感兴趣的调查内容。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从中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数据,也掌握了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并能在分析数据后提出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建议。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数学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享受到了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作业评价从“分级”到“增值”的转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对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笔者认为,给学生的评价结果除了要具有激励导向的作用,还应当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发展变化。评价是家庭作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家庭作业评价往往只是简单地等同于家庭作业批改,仅限于评定学生是否完成了家庭作业及其对错,其“增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数学作业评价要讲究准确性。首先,判断学生作业要及时,否则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对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其次,判断学生作业的依据要全面,既重视“错题”,又关注作业中“正确”或者“独特”解法;既要基于学生某一次作业进行判断,又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多次的作业情况;既要根据学生作业进行判断,还要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情况来把握。最后,判断学生作业的标准要多元,既要明确学生在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上的不足,更要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数学作业评价要强调深入性。教师应在对学生作业判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根源,找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或让学生谈论“我想什么”来理解学生的具体思维过程。具体到内容上,其一是学生的学习,追本溯源时全面分析學生的主体知识体系、主体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明确其改进方向;其二是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思考“我该如何更恰当地教”,从而进一步明确教育和教学实践的改进方向。

数学作业评价还要有持久性。教师应持续不断地跟踪和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除了要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否得以纠正,还要注重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和应对策略是否能得到优化。同时,教师在调整教学过程中也应进一步反思“这种调整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问题。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跟踪和关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业在个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功能。

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特别重要的一环,广大从教者能否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减少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质以及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大课题。希望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沉下心来研究好的方法,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让“双减”政策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真正造福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及评价策略[J].中文信息,2019.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核心素质良好习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基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艺术学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艺术学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民航运输航空飞行人才核心素质剖析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