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有涯学无涯
——访“孙琍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孙琍

2022-06-13 02:13受访者采访者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灵性课题语文课堂

受访者|孙 琍 采访者|本刊记者

记者:孙老师,您好!看您的简介,您的履职经历还是比较丰富的,做过学校科研室主任、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教学副校长,现在担任学术期刊《钱塘教育》执行主编。这些丰富的经历,对您在专业上的发展有何助推作用?

孙琍:从教近30年,我一直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坛。无论是在学校任科研室主任、教学副校长,还是担任区小学语文教研员,以及现在从事《钱塘教育》执行主编的工作,对专业我一如既往,永葆一颗教学研究的初心。以科研引领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一直是我在语文教学上的孜孜追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路上不断探索着。在教学的起步阶段,有幸得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的指点。1996年,我在区教研课上执教《翠鸟》,沈大安老师作为杭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前来听课指导。当时,沈老师笑盈盈地将一名学生的错题在课堂上递给了我,示意我循循善诱。于是我独辟蹊径,和学生笑谈段落的结构,在学生疑问迎刃而解的同时,我更感悟到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心中有课,目中有学生,只有在教学中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才能顺势而教,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评课时,沈老师对我抓住表示翠鸟色彩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感悟翠鸟的美丽从而理解总分段落的教学进行了肯定,认为让学生先尝试练习而后进入学文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回想起来,当年的我太年轻。而沈大安老师,将洋溢着热情的鼓励赐予我,是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更是给老师们及时指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同年夏天,我荣幸地带着经沈大安老师指点后的《翠鸟》教学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在山东省龙口市举办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课堂风采展示,与中国著名教育专家邱学华教授同台执教,还捧回了中国教育学会授予的“华夏杯”奖。走上领奖台的时刻我就在想:若是数月前没有沈老师评课时的鼓励,稚嫩的我怎敢如此自信地走上中国教育学会的讲坛?沈大安老师也曾鼓励我要坚持写作,要用自己写作的真情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于是,就有了那次《诗歌,灵感涌动之缘——〈浅水洼里的小鱼〉激发学生灵感》的视频案例专业比武。我将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凝聚成一首诗,通过诗歌和学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启迪着学生创作的灵感。一直追寻大气、灵性、真情的语文课堂,也不断探究“灵性语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灵动的语文课堂里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爱上语文。

走上教研员岗位后,刘荣华老师对杭州小语课堂“守正出新、大气精致”的引领震撼着我,激励着我为此不断求索,注重勾连旧知、加强言语实践、打造数字课堂,我们朝着杭州小语的方向砥砺前行,执着坚定。无论在一线教学还是教研员岗位,我坚持对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十年主持负责了12 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工作,其中浙江省教研课题于2014年结题,研究成果《情缘音乐灵性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获浙江省第六届教研课题成果二等奖,并由此提炼并形成了“孙琍名师工作坊”的教学主张。我笔耕不辍,所撰写的30 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并于核心期刊发表。来到《钱塘教育》期刊后,我更关注团队教师如何锤炼成果表达,在优质成果的物化丰厚中走向卓越。我们先后以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实践探索”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战疫背景下空中读写教室的构建与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研究材料。我们定期反思、精准提炼,将执教的研究课、公开讲学的观点报告进行梳理、凝练成文字,使成果得以物化,在笔耕不辍中将研究成果得以厚实与推广,提升了辐射引领,增强了学术自信,深化了教学思考,实现了专业成长。

记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您提出了怎样的教学主张?

孙琍: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在研究中梳理,在反思中实践,我们以“灵性语文”为核心,以灵性课堂为纽带,不断丰富“灵性语文”的教学思想,不断探究“灵性语文”的教学实践,使工作坊成为专题研究的平台、学科发展的引领者、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从而悦师乐生,共同发展。一线教学研究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浙江省第六届教研课题研究成果《情缘音乐灵性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并形成了“灵性语文”的教学主张。“灵性语文”是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和生命灵感的语文。“灵性语文”的课堂关注语言的表达与应用,引入音乐元素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利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实践探索”为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享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在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里游刃有余地舒展自己的语文感受,并取得较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灵性语文”的基本宗旨是让每一位儿童在语文学习中充满灵性。其基本理念为:经典走进语文,语文富有灵性。遵循从灵性中出发,在灵性中生长,到灵性中绽放的教学原则,进而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灵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灵性;发挥教师应然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充满灵性地学习;为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焕发语文课堂的灵性。

记者:据说您带领团队成员在基于省级立项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提炼出了许多可以反哺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孙琍:围绕工作坊的研究主题,我们先后以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灵性语文,情缘音乐——九年一贯制学校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的研究”“区域推进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实践探索”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战疫背景下空中读写教室的构建与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了经典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范式。通过课题研究脱颖而出了一批教学卓越的青年名优教师,她们的10 余节优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比部级优课和思维型优质课一等奖。通过聚焦课堂的研究,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乐趣,在灵动的语文课堂里舒展学习感受,取得较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我也始终坚信祖国经典文学的语言是最能让人心灵丰盈、润泽的语言,坚信经典文学的历久弥新和永恒魅力。在各种时尚类儿童阅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下,我呼唤和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儿童文学的阅读研究与推广。因为我始终认为: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儿童阅读应当以儿童文学为主,以祖国文学、优秀传统文化、名著阅读为主,也要放眼世界永恒的文学经典。我坚信,在经典浸润中的童年,生命会有别样的美丽。于是,我和工作坊的老师们立足教材、多方论证、遴选书目,为学生推荐了50 本经典儿童文学阅读书目,用经典名著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精神底色。课题研究成果《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经典阅读研究课教学设计精选》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其聚焦教材内经典课文、群文阅读和整本书经典阅读教学的新策略研究,并开发了110 个经典课例,这些都是在课堂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课例,为老师们教学备课提供了若干经验启示和参考意见。

2020年的疫情推动了线上教育,以工作坊为依托的空中读写教室课题被批准立项为2020年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我们的研究围绕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空中课堂实现真实交互,让学生在经典读写的个性化表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空中读写教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供了一个无形又无限的读写内容和空间,构建了多样态读写圈,如文学圈下的“乡村圈”“新闻圈”,文体圈里的“诗歌圈”“小说圈”等,在圈的模式下师生共同开启了可选择、有差异和乐分享的读写之旅。其中研究成果《疫情背景下“学唱画作”古诗文教学模式初探》得到各界媒体的关注,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录用,我们到华东师大进行了现场论文宣读,并在全球直播中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本课题研究成果经评审纳入中国社科院周勤勤教授主持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疫情治理”研究。如果老师们有兴趣,可以阅读我的个人专著《守望一片乐土·我的语文教学研究之路》,一些具有实操性的研究成果在书中有详细解读。

记者:您在职攻读文学博士学位,一边工作一边读博是艰辛的。这段宝贵的经历对您专业提升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孙琍:《礼记》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时光相遇,与岁月相逢,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依然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永葆一颗研究探索的初心。2019年,我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教学中心)在职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对于一名教育研究工作者来说,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对更高级别学术层次的愿景,是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动力。虽然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很辛苦,但想到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时,我就决心在这中国人文社科的最高学府攻下博士学位。从“社科殿堂”到“国家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名家云集、大师荟萃,特别是人文专业,社科院诸多大师们的严谨治学和学术情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前沿的知识体系和领先的研究成果,还包括社科研究的理论底色,以及足以让我终生受益的学术视野和思维范式。哲学家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走进社科院的学术课堂,与文史哲共舞的时光,我享受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文学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生命的家园因此变得宁静与丰厚。读博的过程是一场修炼,博导们在课堂的谈笑风生中道出了治学之道的真谛,更传递了如何将科研之树得以根深叶茂的方法所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我感受到的是大师学者的典范经历和治学精神。

在职读博,最幸运的是,每一次课程都能与中国当代的文史名家近距离学习交流,一次次课程培植了我灵魂深处的学术旨趣,也印证了那句话:“读书是有路径的,只要读了,它就写进了你的知识系统里。印迹虽轻重不一,但会和你未来的阅读,乃至生活经验互相发生作用。”当然,人的知识系统并非全部来自于阅读,还有顿悟、听讲、实践与复盘等等。读博带给我更多的收获是:从学习知识到学习创造知识,锐意进取,崇实敏行,包容自信,以研究的名义创获智慧,从科研的视角陶镕品性,纯净内心,以德配位,以能负重,从而实现在学术上的华丽转身。

生而有涯学无涯。感谢《小学语文教学》杂志让我有机会分享我的专业感悟和对研究的点滴思考,愿每位热爱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同人,都能带着深邃的思考和专业的自信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醉心研究,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成就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灵性课题语文课堂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的微课题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关于灵性社会工作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