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荣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这一教育背景,探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3-0153-03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CHEN Jingrong (Fujian Quanz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hina)
【Abstract】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y are also important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behavior education and valu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learly requires teachers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conveying correct values, outlook on life and world outlook to students, and promo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filtr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ocialist core values
润物无声才是高级教育,也是最佳教育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基于此,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时刻注意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向往,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下做正确的事,养成正确的习惯,塑造正确的思想。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创新,要求广大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正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创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含的内容看,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融入其内容,教师必然要做好备课工作,提前了解当前社会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大政方针,可重点吸纳英雄人物、功勋代表、时代楷模等事例,在课堂上既可給学生讲一讲这些内容,也可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自主表述和小组讨论,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给学生树立一个时代榜样,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些其实都是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
尽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大部分内容都与德育内容具有一致性,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不仅包含德育相关内容,还有政治、法律、生命、生活等相关话题。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无疑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补充和创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直接方式,既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逐步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尊重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
(3)有利于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特色的教学课程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现代法律、社会政治等相关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独立思想观念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新青年的重要思想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是对该课程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能够有效突出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特色、思想道德法治需要的教学课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树立新的意识,增强核心价值观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要创新和改革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首先,要树立课程意识。课程也就是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课堂教学中,必然需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积极树立新的课程意识,促进课程内容全面化、多元化、主体化,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的放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可以尝试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切入,将青春发展与“和谐”有效衔接,引导学生探讨自己与父母、同学、教师、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帮助學生从多个层次理解“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树立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其实就是要求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思维发展现状以及心理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笔者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参与、体验、感悟,从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丰富情境,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内容较多,都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所体现,以“民主、和谐”为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民主、和谐”,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公共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要想真正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淋漓尽致地呈现“民主、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以多样化的情境带给学生真实感受,让学生如境入情,跟随情境的变化理解“民主、和谐”在不同情境中的内涵。例如,教学《让家更美好》这一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民主、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①多媒体播放古代家庭男尊女卑、父为子纲的相关图片,或者经典影视作品片段内容;②现代化家庭中男女相处的图片和视频,重点给学生呈现男女平等,家人一起商量做决定等相关内容。先让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然后请学生讨论图片和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通过强烈的情境对比,既让学生明白了家庭相处中“民主、和谐”的重要性,也潜移默化地激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3)典型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案例既可以起到警醒学生的目的,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真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能够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从众多案例中挑选经典的、符合学生认知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案例才是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且一节课不可能都在讲案例,如何合理地设置案例导入,如何将案例传达的价值观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也是广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的基本任务。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挑选案例:一是案例的代表性,挑选的案例一定是经典的,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二是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选择的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三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并非所有案例都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些难度过大的案例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不仅无法起到补充说明教学内容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教学《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探究活动。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师生共研案例。开展基础案例探讨活动,以教材中的案例为主,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案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案例,分析案例中包含的法律知识,以师生共研的方式推进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二是学生共探案例。引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案例内容以法律类型、处罚类型为主,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案例,交流讨论案例中的法律知识,分享学习案例后的感悟和体验,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多次引入生活化、典型化案例,每一个案例的难度逐渐加深,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以及思维发展规律,借助师生共研案例及学生共探案例的方式推进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案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透过形象具体的案例了解到更多违法类型,掌握了违法会受到的处罚、刑罚,深刻了解了违法对社会的危害。真正发挥了案例的助学作用,依托案例深化学生对遵纪守法的理解,加强了“守法”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4)结合实践教学,指引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指向是学生的行为,通过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继而促使学生将思想转化为行为,最终将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教育约束思想,以思想改变行为,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基于此,结合实践教学也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借助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天,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或参与祭奠活动,表达对遇难者的缅怀,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价值准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铭记历史的意义,以文字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并在班级中开展交流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获得额外的知识,还能够具体思考爱国的意义与内容,明白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哪些积极的价值观值得继承,从而独立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主题教育,以主题衔接理论和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成一种实际行为。例如,开展“爱国敬业”主题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校卫生监督队,学生自愿加入队伍,自觉参与学校清洁卫生环保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角色体验,到社区进行爱国敬业宣传,到公园帮助清洁工清扫垃圾,到图书馆体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感受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增强学生“爱国敬业”的意识。又如,开展“缅怀先烈”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烈纪念基地,听一听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付出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内容融合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例如,在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时,鼓励学生动手给父母做一张贺卡、写一封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家庭和谐的幸福之感,让“和谐”观念深种学生内心,也间接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内核的集中体现,是当代社会弘扬的主流价值观,是每一位青少年应该树立的健康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处处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绝佳素材。广大教师应该充分依托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课程的融合点,既要做到转变教学理念,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真正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一种健康的观念转变为健康的行为,为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顾菊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名师在线,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