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明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体现学生之间学习差距非常明显的学科。由于初中数学难度陡增,学习任务安排紧凑,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将简要分析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消极现象,进而结合问题导学法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3-0122-03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Guide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LIU Xianming (Shandan Junior High School,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s a subject that reflects the obvious learning gap between students. Due to the sharp increase in the difficulty of mathema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tight arrangement of learning tasks, the polarization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current negative phenomena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then propos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guided learning method.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guided learning method; Methods and measures
要提出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首先要了解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改善。而通过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要结合目前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帮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初中数学难度更高,学习内容更抽象,需要学生在小学时期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且有较为灵活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才能跟上初中数学学习。并且初中学习节奏加快,每堂数学课都塞满了学习内容,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消化能力与理解能力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在课堂中要保持思维活跃、注意力专注,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而一些学生在上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基础不够扎实,到了初中没有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从而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且与班级中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从而判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弱化了学习中思考、理解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感较低,自身的思维没有得到发散与拓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从问题的发现到解决都由教师一人承担。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被动,缺乏自我思考的时间,对理论知识概念的学习更加偏向于记背而不是理解。而在课后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但很多学生往往只记得教师讲解的思路,由于自身的理解力不够,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并且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消极思想,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较低,难以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
(3)数学学习的方式习惯不合理
由于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很多学生沿用小学时期的数学学习方式,同样不利于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效率。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节奏更加缓慢,有着较为丰富的课堂时间进行学习,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只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的学习方式。但到了初中,学习时间开始变得紧凑,课堂上的时间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已经不够,需要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前、课后的数学学习任务。但一些学生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并不具备科学规划课外学习的能力,导致数学学习质量难以提升。另外,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反思总结习惯也尤为重要。反思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很多学生并不重视反思环节,也没有落到实处,就会出现错过的题还是错、运算中始终存在各种不良习惯。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纠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2.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对问题导学法来说,层层深入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从教师引入问题开始,就要让学生逐步深入对问题的理解,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发现更多问题,思维不断向外发散,并能在最后总结出问题解决的经验与技巧。与传统的提问——讲解教学模式不同,问题导学法能保障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从而在以后解决其他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改善,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转变为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中学数学难度提升,很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还难以完全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节奏,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特点,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得以降低,这样学生有了更充足的动力解决问题,学习热情也被點燃了,能够在课堂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与情绪。问题导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惯都较为被动,学生在课堂中只听取教师的思路,认为教师讲的一定是对的。
3.如何通过问题导学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设置情景,引入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第一步即发现问题。很多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都会直接抛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景、为学生铺垫课堂悬念正好符合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步骤。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好三角板,在上课前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中带有直角的三角尺进行观察与思考,测量带直角的三角尺的各个边长。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统计几个学生测量的数据,并列在黑板上,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每组数据中有什么联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一些预习过的学生或者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可能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内容,这时教师再正式带大家进入课堂。这样的上课方式比起平铺直叙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前进入一个专注的思考状态,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整体的思维活跃性。
(2)自由思考,共同讨论
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自我思考环节同样重要。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较少、时间较短,很多教师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解题。但在问题导学法中,学生是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了解问题、层层深入地理解问题、最后完成对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学生必须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记录解题重点与最后的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启发与引导,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也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更多问题,这些都值得在课堂中细细探讨。教师在讲解解题思路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如学习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时,帮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可以转变为问题并逐渐深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点,进行提问:“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各有哪些特点?”“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分割或拼接转变为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吗?可以转变为哪些图形?”“所以你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得来?为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思考路径,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維,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3)解决问题,答疑解惑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行解决,而不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解题。学生在自行解题的过程中更能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与思路步骤上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解题完毕后,再由教师进行解题,学生通过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的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就能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用到各种数学理论、选择对应的运算方式、考虑解题的步骤,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最终的解题成果,因此教师要将这些要素作为讲解过程中的重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在教师讲解过后,学生还需对自己的解题步骤进行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八年级“整式的乘除”时,这一单元有大量的公式,很多学生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会将公式混淆,从而导致运算错误。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出现错误较为集中的题型,带领学生再次解题,分析学生是由于概念公式记忆混淆还是由于读题不准确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尽可能多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要增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联系,鼓励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很多学生因为自身原因不会在课堂中及时提问,将自身的情况反馈给教师,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每次问题解答完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再次消化问题,提出自己还没有听懂的地方,让小组同学互帮互助,共同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愿意互相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再了解学生是否还存在没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再次进行讲解。
(4)总结反思,积累经验
问题导学法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进行反思总结,积累经验。需要总结的内容包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在问题中运用了什么理论与解题步骤、在思考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等。学会总结反思对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学生在之后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更灵活地对知识理论进行运用,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某一种题型进行解题。反思总结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加深对其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对相似问题的基本认识。重复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题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定期收集错题的任务,通过将反思总结的步骤落到具体的动手记录上来,帮助学生养成面对错题反思总结的习惯。
(5)合理分层,尊重差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一些学生的理科思维更加优秀、理解能力更强,在数学学习中可以位于学优生的行列,而一部分学生则刚好相反,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引导、更多基础性的训练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部分学生就是学困生了。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要做到理解并尊重,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在问题导学策略中,教师要为这部分差异明显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都能处于适中的学习压力下,对问题展开更加高效的探究,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整式的乘除”时,由于这一章节公式较多,对学困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很容易在计算上频频出错,容易混淆公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设计得更为基础,保障这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公式即可。而对于学优生来说,他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问题的难度也应有所上升。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实际应用问题或者一些相似的变形题目让这些学生进行探索,进一步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让数学学习对这部分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挑战性,从而让这部分学生也能保持住数学学习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问题导学的效果。
(6)联系生活,丰富体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将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更多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层层发散、活跃专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生动,让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数学本就是由生活总结而来的学科,将问题设计得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本抽象的内容,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认知、积累经验的过程,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轴对称的判定条件、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生活化的现实问题:“假设我们在一个广告公司里,需要一组轴对称图形作为广告的宣传图,以下哪些图形符合要求?”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几组图形,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与分析,并让学生简要叙述自己判定的理由,最后选择最适合该广告公司的宣传图片。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纠正、高效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为全面的发展,核心素养得以提升。问题导学法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可以在共同思考、良性互动中找到数学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梁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