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
摘 要:师幼“分享控制权”不仅存在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此类活动由幼儿教师发起)中,还应体现在幼儿的游戏(此类活动由幼儿发起)中。“分享控制权”是希望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都能有机会把控各类活动的学习内容、互动的形式和材料使用及合作模式,等等。那么师幼互动之间如何分享控制权、平衡控制权,避免两个极端,这一理念对幼儿教师有着强烈的启发,值得幼儿教师去思考、实践与改变。
关键词:分享控制权;深度学习;生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3-0071-03
Sharing Control: Promoting Deep Learning in Young Children in Generative Activities
MAO Yan (Jinchang New Tow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Gusu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eachers and children's "sharing control" not only exists in the coll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kindergartens (such activities are initiat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but also should be reflected in children's games (such activities are initiated by young children). "Shared control" is to hope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and children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ontrol the learning content of various activities, the form of interaction, the use of materials and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etc. So how to share control, balance control, and avoid two extrem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this concept has a strong inspir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and it is worth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think, practice and change.
【Keywords】Shared control; Deep learning; Generative activity
师幼之间的“分享控制权”可以为幼儿营造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发幼儿自主、主动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又能避免两个极端,即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高控和放任幼儿的自主、自由。“分享控制权”可以让幼儿教师在平等的师幼互动中,清晰、深刻地观察幼儿的学习、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认识、理解“分享控制权”的理念后将其运用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并从幼儿的生成主题活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分享控制权”的运用实施,改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1.“分享控制权”是师幼互动的核心
分享控制权是指“在幼儿关于获得‘控制权利和掌握‘控制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我们要给他们权利,让他们利用和发展相关的‘应用权利的能力;同时我们也给他们相应的鞭策和挑战,并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这些权利去发展相关的‘应用权利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一日生活中不论是幼儿教师发起的活动还是幼儿发起的活动,幼儿教师都应营造一个“师幼双方都能有机会选择活动内容”的氛围。分享控制权并不是说要放任幼儿的活动,而是要平衡这其中的限制与自由,限制是为了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自由是希望幼儿能达到自主学习,提升经验。在平衡“控制权”的过程中,师幼保持合作关系,幼儿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策略影响幼儿、支持幼儿,而幼儿通过与同伴、环境互动更新经验。
(1)发起活动的主体不同
第一,幼儿发起活动中的“控制权”。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和谁玩、玩什么、怎么玩是幼兒自由自主支配的,在这一类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都能和幼儿共享控制权,在此不再赘述。还有一类状态是幼儿的自发探索活动,如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等活动中获得主动学习。如幼儿会在美工区创作一幅美工作品,会在图书区阅读一本书、涂鸦一封给朋友的信,幼儿还会在户外观察昆虫、在种植区翻土、种植、采摘等,虽然这类活动没有显著的游戏特征,但这些自发的探索活动会穿插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随时通过提问、启发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思考,通过讲解与示范,引发幼儿了解相关问题,针对幼儿提出的想法,指导幼儿选择恰当的探索方法,完成任务获得答案。这其中体现了幼儿发起活动中存在的“分享控制权”的问题。
第二,幼儿教师发起活动中的“控制权”。通常幼儿教师发起的活动是指幼儿园中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的活动。有些班级,每学期开学前幼儿教师都会依据教材审议主题并平衡每周的领域活动,做到面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这类活动中,幼儿教师是主题选定、内容选材、形式组织的主导者,是目标制定与实施的执行者,是活动评价与反思的终结者,为此形成的一系列的课程材料中,逐一都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主导与把控。幼儿园会开展一些班本课程,以某幼儿园为例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的园本课程。这其中就体现了幼儿教师发起的活动中存在“分享控制权”的问题。F0ED9CB1-5B88-4BD0-8813-9D7AF5674F2D
(2)组织活动的形式不同
第一,集体活动。这类活动往往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实施。这类活动多属于高结构化的活动,即便活动中存在游戏,也多为集体教学的目标而服务。这类高结构的集体教学很容易出现高控现象,导致师幼之间控制权的不平衡。对此,刘萌然老师曾说:“我们要尽可能把幼儿个体的经验和想法带到教学中来,即使由于人数多、时间短,无法让多数幼儿发表意见,也要考虑教学要求在大多数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第二,小组活动。一般班级内以桌位分配小组人数,多以6人一组进行工作模式。这一小组成员会围绕某个话题、某个事件或某个活动商讨、交流、合作、操作,幼儿教师轮流到每组指导幼儿学习。在小组中如何体现“分享控制权”,则需要幼儿教师鼓励幼儿向小范围的组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和经验,支持每个幼儿的大胆参与,帮助幼儿学习他人的经验,提升自我。
第三,个别活动。多指师幼之间一对一的互动活动。通常引发于个别幼儿出现薄弱经验、特殊行为等,如个别幼儿出现学习能力较弱、或持续出现不恰当交往能力等,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教育行为与幼儿互动,并及时关注幼儿的反馈,针对幼儿的反应调整指导策略。这类个别指导具备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并不适用于每个幼儿,需要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平衡控制权。
2.生成活动中 “分享控制权”的实施
那么,在生成主题活动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的过程中,师幼之间如何做到“分享控制权”,幼儿教师既要做到不高控,又要做到不放任自由,既能关注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能引发幼儿更高一层的经验,让师幼之间的互动平等、自然、有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选题活动中分享控制权(发起权):建立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意识
基于生成活动主题来源于幼儿的这一特征,幼儿教师往往会针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但这并不能代表所有幼儿的兴趣点,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分享控制权”让兴趣点统一,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策略引导幼儿建立选择的规则,用大家认可的形式解决问题。在一次组织活动中,幼儿用画笔表征自己的兴趣,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绘画了乌云、乌龟、宝石、狗猫等。幼儿教师请幼儿向他人讲述自己的兴趣点,并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选择一个公认的兴趣点。幼儿教师将这些兴趣点展示给集体前,并请小组成员介绍。在集体了解每组的兴趣点后,最后通过投票决定公认的兴趣。看似是一场简单的选题活动,其实幼儿教师将选题的权力交于幼儿完成。每个幼儿在选题过程中都经历了图画表征、语言表达、情绪表达。在最终的投票环节,他们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行为,体验了社会基本规则。幼儿教师虽不插手幼儿的兴趣选择,但幼儿教师的适时介入,引发幼儿思考及幼儿与他人交流的行为,在此基础上的“推波助澜”使得活动富有针对性。幼儿教师与幼儿适当分享抉择权,双方都能把控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且都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2)前期经验中分享控制权(判断权):拥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
当选题确定后,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对兴趣点(乌龟)已知或想知的经验,以达到接下来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分配控制权。幼儿教师一改以往谈话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方式,而是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前期经验的摸底中,让“控制权”在每个幼儿手中体现。
第一,“我的第一张调查表”:自我发问,学会表达与记录。“你们想知道乌龟的哪些故事呢?”幼儿教师分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纸,请他们将对乌龟的认知绘画在纸上,并拿着自己的问题去询问他人,最后将他人的答案记录在纸上。灵灵画的乌龟有着尖尖的牙齿,原来他想知道乌龟有没有尖尖的牙齿。硕硕画了乌龟和小蝌蚪,他想知道乌龟都喜欢吃什么。他们用问号表示自己画的是问题。随后幼儿寻访他人,记录他人的问题和答案。最后集体讲述分享调查表。这是一次源于幼儿自发的调查,每个幼儿对乌龟的了解基础是不一样的,通过相互之间的调查了解,可以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在关于乌龟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达到相等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师幼“分享控制权”,通过幼儿之间的互问和记录,通过幼儿教师给予的自由、自主,达到了对乌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真正做到了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带入教学活动中,且有较强的参与动机,注意力也更持久。
第二,“我的第二张调查表”:对比不同,拥有独立的判断。基于幼儿的第一次调查活动,幼儿教师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并抛出问题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怎样让记录表更加简洁、清晰?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整改方式。在第二天的调查活动中,幼儿吸取经验,更新问题,用线条、数字 “√”“×”记录被调查人的答案,用圆形外加弧线表示采访的是女孩,调查单清晰明了。幼儿教师针对调查记录本身提出的问题,虽然与主題《乌龟》没有直接深入的联系,但是在梳理过程中,让幼儿体会了什么是统计,如何统计。在互动中,幼儿教师反思并引发幼儿思考,在一次次的集体活动中师幼共同向着最近发展区靠近。
(3)小组活动中分享控制权(分配权):习得与人协商合作的沟通能力
随着幼儿兴趣点的延伸,他们从乌龟萌生了对大海的兴趣。中班幼儿逐渐有了合作意识,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在互动中深度学习、掌控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提出内容、分工、材料等问题,幼儿跟随幼儿教师的问题一一思考,并与同伴协商。有的小组绘画的是大海里的海龟,在画面上呈现海龟、鲨鱼、水母、金枪鱼、美人鱼的画面,并商量好指定在纸的一边绘画海底的水草和海星,以表现画面的方向感;有的小组绘画的是沙滩和海洋,他们指定一人先绘画海平线,然后分别在两侧绘画,海滩上绘画着正在产卵的乌龟,和正在爱护环境的小朋友,天上有太阳和海鸥……真正做到“分享控制权”并不是意味着幼儿教师要放手,而是在适当的时间运用适当的方式介入。小组活动中,幼儿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挑战幼儿的思维”的方式,把控对组织形式的分配权,引发幼儿学会与他人、多人商讨,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妥协,学会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学习新的经验和绘画技能。F0ED9CB1-5B88-4BD0-8813-9D7AF5674F2D
(4)环境互动中分享控制权(使用权):增强对材料改造的创新能力
“分享控制权”意味着对材料的使用权也要分享给幼儿。教室内的任何一样物品都可以成为幼儿操作、摆弄的工具和材料。哪怕是幼儿教师手中的象征威严的铃鼓也可以被幼儿使用。幼儿萌发制作乌龟的想法。幼儿教师提议:乌龟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我们该用哪些材料表现乌龟的明显特征?幼儿想到了用安全帽、剪裁一般的海洋球(或泡沫球)瓶盖、鹅卵石、绳子、扭扭棒等。正是因为幼儿平时有机会摆弄这些材料,才会对这些材料的特性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得活动富有创造力。幼儿教师与幼儿共享材料的使用权,让幼儿有机会表征自己的发现与运用,幼儿教师通过鼓励、赞赏、欣赏的态度行为表达了自身对幼儿行为的支持。
(5)延伸活动中分享控制权(主动权):具备持续探究、创造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避免在活动中幼儿教师占据主导位置,同时也要避免放任幼儿的行为,这就需要幼儿教师选择一定的站位——站在幼儿身后,把握掌控與被掌控的平衡,协助、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在了解了海龟知识经验后,幼儿逐渐将兴趣点向陆地龟转移。最终萌生了制作“模拟陆地龟的生活场景”的想法。他们找来纸板,将纸板用颜料涂成绿色。他们想到了山、瀑布、小溪,等等。在围绕“制作山”的话题上,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师幼都有机会把控互动方式,从而实现双方的目的:幼儿主动、深度地学习,构建新的经验;幼儿教师在幼儿身后关注幼儿的成长;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示范与协助,保持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发幼儿掌握新的技能,获得更多的经验迁移。
3.结语
一次朴实的生成活动,让幼儿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可能会有的教育契机、生长点,萌生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容……也正是在一次次的实施、观察、反思、调整、再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学着一次次平衡控制权,让师幼“共享控制权”,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及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师幼共生,共同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廖丽英.高瞻课程中的师幼互动[J].早期教育,2011(01).
[2]许卓娅.教学活动结构化“程度”之剖析[J].学前教育,2016(10).
[3]刘萌然.让师幼共同分享控制权[J].福建教育,2017(47).F0ED9CB1-5B88-4BD0-8813-9D7AF5674F2D